南通體育公園

南通體育公園

南通體育公園,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投資6000萬元,占地6.5公頃的體育公園。這座公園是南通繼“環西文化廣場”、“濠東生態綠地”之後又一個以全民健身為主體,具有健身、運動、娛樂休閒、觀光旅遊等綜合性功能的公園。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南通體育公園南通體育公園
南通體育公園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素有“江海明珠”、“揚子第一視窗”之稱。歷年來,南通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體育人才:林莉、葛菲、趙劍華吳健秋、張潔雲、殷勤、李菊、黃旭等8位世界冠軍和兩次破世界紀錄的腳踏車運動員周玲美,被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並贏得了“體育之鄉”的美譽。繼2000年北京申奧成功及南通獲得2006年第16屆省運會舉辦權之後,南通在2001年11月提出了建設“奧林匹克廣場”的構想並作出了具體方案。2002年7月,該項目更名為“體育公園”,並進入實質性工作階段,主體工程建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基本完工。

建築風格

當人們從南通市躍龍路口或青年中路信步走過時,會驚喜地發現,在原南通製藥廠和體育游泳池的舊址上出現了一座集各種風格特色的建築和各種健身器材在內的大型公園。這就是南通市政府投資6000萬元,花大手筆建造的,占地6.5公頃的體育公園。這座公園是南通繼“環西文化廣場”、“濠東生態綠地”之後又一個以全民健身為主體,具有健身、運動、娛樂休閒、觀光旅遊等綜合性功能的公園。與其它公園不同的是,它更體現南通體育文化特色,凸顯奧運精神。

體育文化

公園主要由東西兩大塊構成,西部是體育紀念廣場,東部是體育博物館,連線兩者的是一條獨具特色的“奧運之路”。這條“奧運之路”是體育公園的一大亮點,在彎曲的沿河步行道上,穿插了南通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的手印、腳印和紀念奧運歷史的雕塑,象徵通往奧運的成功之路。

體育公園與其他公園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向人們展示了地面和地下兩個空間。整個體育公園總體功能布局由七部分組成,而這七大部分則構成支撐全局的人文生態複合軸線。另外,沿路步行道自然彎曲延伸,將七大功能區有機串聯,形成富有流動感的布局結構,體現了公園的體育文化內涵和都市品格

體育特色

體育公園總設計師,南通市規劃局陳崗處長說,南通作為體育之鄉,需要一個形象的東西來代表城市的體育風格和城市品牌,體育公園的興建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它不僅提高了南通的知名度,展示了南通體育文化內涵,豐富了濠河周邊地區的旅遊資源,而且體現了城市功能的多樣性。同時,體育公園內設定的攀岩、蹦床、小型滑板場、健身器械、沙坑等體育健身設施,讓酷愛體育運動的南通市民縱情於這片體育天地。

體育文化是南通獨具的城市特色,是區別其它城市的優勢所在,體育公園的興建盡顯南通城市體育文化的內涵,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對南通的經濟發展和提高南通的城市品位也具有積極的意義。陳崗處長介紹,像體育公園的半地下展廳(即體育用品展示廳)就可以充分利用,地下部分可以用作產品陳列、多功能展示,地面部分可以用來興辦各種慶典、歌舞晚會、新聞發布會以及各種露天酒會。因為其近旁是風光旖旎的濠河,四周是花木扶疏、綠樹掩映的優雅環境,不僅給人們以生活品質的享受,同時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

盤點體育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