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襄夾道

南襄夾道

南襄夾道在神秘的30°N附近,位於河南省的西南部、南陽盆地東北隅,地理坐標為33°34′~33°37′N、112°38′~112°44′E。

基本信息

南襄夾道概述

南襄夾道地形 南襄夾道地形

南襄夾道為秦嶺余脈伏牛山之九里山與大別山余脈桐柏山相交之處的啞口,南 襄夾道因山地突然沉陷在方城形成自然缺口,地質上為一地塹,啞口兩側地面海拔高程達200米以上,啞口處海拔僅為145米。地形的突然下降,為地跨長江、淮河流域的南水北調引水乾渠,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南襄夾道東北窄,西南寬,呈喇叭口,是南北氣團進南(陽)襄(陽)盆地的走廊。

南襄夾道歷史地位

在春秋時期,此處位於楚國和鄭國、晉國之間,是楚國北方的門戶和北擴的跳板。有楚國北方著名的防禦工程“楚長城”。在“夏路”的兩側及其附近,有許多城堡或小城,歷史上稱之為“方城”。戰略地位異常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統治者都很看重這裡。

南襄夾道地理之重要

此處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這裡有作為南北方交通要道的“夏路”,豫02線(許南公路)、蘭南高速、鄭渝高鐵、中線跨流域調水從此經過。

兵家必爭之地 兵家必爭之地

此處為是全國九大隘口之一,風力資源豐富,風能質量較高,與黃河故道、豫東平原並稱為河南三大風區,年平均風速6.5米/秒,最大風力9級、最大風速為24m/s,其中 有效風速78%,平均風能密度達550瓦/平方米,可利用風

方城風力發電站 方城風力發電站

能620多平方公里,年有效風為6800小時以上。根據地形分析, "南襄夾道"的東方是桐柏山脈自西北向東南延伸, 在經過楊樓、小史店後,到達二郎廟鄉後,突然在山脈的中間又向西北伸展出一山脈,海拔530米---190米不等,呈淺山、崗地和丘陵狀。當"缺口"的風加速向南(北)移動,經過楊樓、小史店、楊集和城關鎮時,又遇中間山脈阻擋,風力又經過一次迭加和攀升在方城達到最大值,其風的密度也達到最大。這為開發風能資源打下了基礎。另外該地區主風向和最大風能密度的方向一致,利於風機排布,具備開發大型風電廠的條件,特別適合建設大型風力發電廠。

此處為亞熱帶與暖溫帶交界處;年無霜期從230 天左右過渡為21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從15.7℃過渡為14.4℃。

此處為濕潤區與半乾旱半濕潤區交界處:年平均降水量從1100毫米銳減至800毫米,所

種農作物也從以水稻為主過渡到以玉米、薯類為主;種植方式也由一年兩熟過渡為兩年三熟。

此處為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地理分界線,柑桔生長的最北界和蘋果生長的最南界。

此處為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分界線,以南之白河、唐河、趙河屬於長江流域;以北之汝河、沙河、湛河、澧河、灰河、乾江河屬於淮河流域。

楚長城邊牆要隘 楚長城邊牆要隘

此處風景名勝星羅棋布:燕山水庫、葉縣縣衙、韓信寨 、德雲山、大乘山、煉真宮、普嚴寺、楚長城、霸王城、簫王城、石川、梅林、佛溝摩崖造像等等。

此處為礦產富集帶:以全國最大的世界級特大型金紅石礦床獨領風騷,全國最大的世界級特大型金紅石礦床主地段,境內金紅石礦帶長30公里,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預測遠景風化殼型金紅石資源量達1239萬噸,原生礦資源量達4487萬噸,總資源量達5726萬噸,相當於500個大型金紅石礦床的規模。岩鹽分布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總儲量2300億噸,是全國第二大內陸鹽田,氯化鈉含量90%以上,品位居全國井礦鹽之首。除此之外,鐵、金、銀、鉛、鋅、鋁、鈦等金屬礦藏和螢石、滑石、鉀長石、白雲岩、矽石、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重晶石、大理石、石墨、煤等非金屬礦藏的儲量也很豐富。

南襄夾道附近景點 南襄夾道附近景點

此處為絲綢之路東起點:張騫為中國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第一人,被封為“博望侯”,其封地就在今天的方城縣博望鎮,距南襄夾道咫尺之遙。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葡萄、胡蘿蔔、石榴、芝麻等水果和蔬菜在各地均有種植,但在方城發現的一種特有樹種在中原其他地區未曾發現,這種樹在新疆被

稱為蘇蓋提,在甘肅被稱為河柳,在南襄夾道周圍被稱為“胡柳”。

此處為傳統水路貨運與陸路貨運(南船北馬)中轉站:南襄夾道自古為交通要道,陸路“夏路”穿越“繒關”,“南襟湘漢,西脅武關”,古驛道上至今仍存龍泉鎮、接官廳、烽火台、靈龜鋪等眾多遺蹟。1957年安徽出土的楚國“通行證”《鄂君啟金節》中,有經陽丘、過方城的記載。水路潘河“北引河洛,東挾江淮”,至今在其上游仍存山陝會館、晉履泰商號、大型碼頭下貨台、溫庭筠釣魚台。這些古蹟、地名,充分印證了方城自古就是交通樞紐、商品集散地和貿易中轉站。

此處為南襄盆地與黃淮平原分界線:黃淮平原位於海河平原以南,西以伏牛山界豫西山地,南以桐柏山、大別山和淮水為界。南襄盆地三面環山,北為伏牛山地,東為桐柏山地,西為丹江和唐白河間的分水嶺(肖山與尖山)。由此可見,黃淮平原與南襄盆地以伏牛山、桐柏山和汾河比肩而鄰。

此處為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兩個地質分界線;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構造關係的實質是洋殼與陸殼的矛盾統一和相互轉化。中晚元古代時,秦嶺地槽為洋殼演化區,華北地台為陸殼區,幸嶺洋殼板塊俯衝至華北陸殼板塊之下,秦嶺地槽與華北地台的具體界線應以中晚元古代時大洋與大陸的分界線——黑溝—鐵爐子斷裂為準,而馬超營—石門斷裂僅為陸殼改造區內次級單位的分界。

南襄夾道之最之豐富

◇中原人類的發祥地——南召縣杏花山猿人遺址

◇中國最早的古長城——楚長城

◇中華科聖張衡的長眠之地——張衡墓園

◇中華醫聖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南陽醫聖祠

◇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

◇中國最大的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南陽漢畫館

◇千里淮河之源“中國四瀆”之一——桐柏淮瀆

◇中國唯一保存完整、規制完備的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

◇中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縣衙——內鄉縣衙

◇中國出土春秋時期文物最多的縣——淅川縣

◇中國漢代規模最大的冶鐵中心——宛城冶鐵遺址

◇中國木石雕刻工藝最為精湛的古建築群——社旗縣山陝會館

◇ 中國文學名篇《岳陽樓記》誕生地——鄧州市百花洲書院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條街——淅川縣荊紫關鎮古街道

◇中國最大的歷代名醫石刻畫像集——南陽醫聖祠石刻《歷代名醫畫像》

◇中原最大的壁畫——淅川縣香嚴寺壁畫

◇世界上最小的城——新野縣漢桑城

◇河南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中國唯一的地市級科技興林示範市

◇亞洲最大的沼氣城

◇中國首家科技綜合示範縣——唐河縣

◇中國第一個“科教興村”計畫試點縣——方城縣

◇中國“辛夷之鄉”——南召縣

◇中國“柞蠶之鄉”——南召縣

◇“中國名特優經濟林——獼猴桃之鄉”——西峽縣

◇“中國名優特經濟林——山茱萸生產基地”——西峽縣

◇中國“玉雕之鄉” ——鎮平縣

◇中國“地毯之鄉”——鎮平縣

◇中原最大的無公害蔬菜基地——新野縣

◇河南省最大的“三粉”生產基地——社旗縣

◇中國“第一辣椒城”——淅川縣香花鎮

◇中國“月季之鄉”——臥龍區石橋鎮

◇河南省最大的網箱養魚基地——南召縣鴨河水庫

◇河南省最大的天然中藥材庫——西峽縣

◇中國最大的香菇市場——西峽縣雙龍香菇市場

◇河南省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鄉縣寶天曼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淅川縣丹江水庫

◇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淅川縣陶岔

◇中國最大的瀑布群——南召縣九龍溝風景區

◇中國跨省份最多的街道——淅川縣荊紫關鎮白浪街

◇“中原第一峰”——西峽縣伏牛山雞角尖

◇“中原人間仙境”——西峽縣龍潭溝瀑布群風景區

◇中原共棲蝙蝠最多的天然溶洞——西峽縣雲華蝙蝠洞

◇河南省最大的橡膠壩群——南陽白河橡膠壩群

◇河南省最大的音樂噴泉——南陽解放廣場音樂噴泉

◇中國最大的麥白黴素生產企業——南陽普康衡淯製藥有限公司

◇中國最大的中醫藥濃縮丸生產基地——河南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最大的防爆電機科研、生產基地——南陽防爆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最大的印刷感光材料生產、科研基地——中國樂凱集團第二膠片廠

◇中國最大的壓敏電阻片和氧化鋅避雷器生產企業——河南金冠王碼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建立最早的烙畫廠——南陽烙畫廠

◇河南省最大的玉雕工藝品生產企業——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

◇河南省最大最優的食用醋釀造企業——南陽界中釀造有限公司

南襄夾道群星之璀璨

◇鄧 艾

◇世界文化名人、科聖張衡

◇世界醫史偉人、醫聖張仲景

◇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商聖范蠡

◇奠定秦國統一中國基礎的名相百里奚

◇中國漢史專家范曄

◇中國南北朝賦體文學的最高成就者庾信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

◇盛唐時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邊塞詩人岑參

◇中國科舉制度的創始人左雄

◇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彭雪楓

◇對中國傳統哲學文化的現代化貢獻最突出的哲學家馮友蘭

◇中國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姚雪垠

◇美國華人評選的“最受歡迎的中國作家二月河

◇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電影《香魂女》的原作者周大新

◇中國拍攝“蘑菇雲”的第一人陳書元

◇中國“曲劇皇后” 張新芳

◇蜚聲中外的建築學家楊廷寶

◇世界五筆字型計算機漢字輸入第一人王永民

◇被譽為“空軍戰鬥英雄”的優秀飛行員杜鳳瑞

◇中國最新型飛機首席試飛員、“試飛英雄” 黃炳新

南襄夾道物產民俗之精華

◇世界級特大型金紅石礦床——方城縣金紅石礦

◇亞洲儲量最大的天然鹼礦——桐柏縣安棚鹼礦

◇居中國首位的南陽高鋁三石

◇亞洲四大石墨礦床之一——西峽縣石墨礦

◇中國鎂橄欖石儲量最大的礦床——西峽縣鎂橄欖石礦

◇中國最大的銀礦——桐柏銀礦

◇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南陽獨玉

◇中國第一部臨床醫學專著——《傷寒雜病論》

◇中國稀世典籍、絕版珍——《道藏經》

◇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杜詩水排

◇中國最早的車上雜技圖——新野縣出土的平索戲車漢畫像磚

◇中國當代最著名的地市級作家群——南陽作家群

◇中國“曲藝之鄉”——南陽市

◇“天下第一團” ——內鄉縣宛梆劇團

◇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陶狗王

◇目前中國出土最完整的天象圖——南陽《麒麟崗墓頂天象圖》畫像石

◇“中原第一峰”——西峽縣伏牛山雞角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