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小嘲鶇

南美小嘲鶇

南美小嘲鶇是遍布世界性的小到中型雀形目鳥類,主要棲息於森林、凍原、荒漠、農田等各類生境中,分布於南美洲。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南美小嘲鶇
【拉丁學名】Mimus patagonicus
【命名時間】Lafresnaye & D'Orbigny, 1837
【英文名稱】Patagonian Mockingbird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嘲鶇科 、小嘲鶇屬

外形特徵

南美小嘲鶇是遍布世界性的小到中型雀形目鳥類,有較強的鳥喙,尾巴通常是中長形,羽色不同,一般較暗,灰色、棕色到黑色,也有顏色鮮艷的一些物種。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鉤,善於鳴叫。其中烏鶇和紅胸鴝分別是瑞典和英國的國鳥,而新疆歌鴝則是熟知的夜鶯,旋鶇和黃褐森鶇,還包括詩歌中提到的藍知更鳥和烏鶇。地鶇於1828年最後一次出現於皮爾(Peel)島、小笠原群島,今已滅絕。鶇(Turdus ulietensis)自1774年在靠近塔西提島的賴阿特阿(Raiatea)島、社會群島發現以來,從此再沒有見過,今已滅絕。鶇科包括許多種極優秀的鳴禽,專食蠕蟲或昆蟲的幼體或食水果 。

保護級別

稀有鳥類已經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生活習性

南美小嘲鶇主要棲息於森林、凍原、荒漠、農田等各類生境中,樹棲或地棲性,善飛行,亦善地面奔跑,飛行力強弱不一,鳴聲多樣,有的悅耳動聽。鶇是比椋鳥稍大一些的鳴禽,為著名的食蟲鳥類,它們雖也吃一些漿果和植物種子,但主要以昆蟲為食,其中有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雙翅目、鱗翅目、異翅目、同翅目等昆蟲及幼蟲,兼食蜘蛛、蜈蚣、小蛙等。在遷徙及越冬季節,常集成大群在林間活動,尤其喜歡在草叢中穿行覓食枯枝落葉層內所隱藏的害蟲。成群的鶇類對消滅田間害蟲地老虎、玉米螟幼蟲等有突出的貢獻。營巢於樹上、地上、岩石洞穴或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雜草、苔蘚、地衣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多地4-6枚。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