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觀音[普陀山南海觀音]

南海觀音[普陀山南海觀音]

普陀山南海觀音坐落於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此處勢隨峰起,秀林蔥鬱,氣順脈暢,碧波蕩漾。蓮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衛;雙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頻傳。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觀,海天佛國的象徵。立像台座三層,總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蓮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積為5500平方米。佛像頂現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妙狀、慈祥,體現了觀世音菩薩“慧眼視眾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採用新型仿金銅精鑄。觀音立像工程浩大,為普陀開山以來之空前大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南海觀音”題詞,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徵。南山海上觀音像項目從一九九五年開始籌備。一九九九年獲審定通過並於同年破土動工。總投資達八億元。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南海觀音(普陀山南海觀音)南海觀音(普陀山南海觀音)
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自選址。南山海上觀音像項目從一九九五年開始籌備。一九九九年獲審定通過並於同年破土動工。海上觀音聖像2007年4月24日,兩年前的4月24日海南三亞南山海上觀音像舉行了開光大典,總投資達八億元。

詳細介紹

南海觀音(普陀山南海觀音)南海觀音(普陀山南海觀音)
南海觀音立像設計高度33米,重七十餘噸。頂現彌陀,左手托法輪,右手結施無畏印,基本採用飄海觀音形像,端莊慈祥。像身由洛陽銅加工廠以新型材料——仿金銅精密鑄造,總投資叄仟伍佰萬元。

一百零八米的南山海上觀音像,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觀音造像。在南山海上觀音建成之前,高八十八米、被譽為“神州第一大佛”的無錫靈山大佛是最高的,而南山海上觀音像建成之後,靈山大佛的高度紀錄就被刷新。觀音聖像足下的蓮花寶座高十米,共四層,每層有形狀相同的二十七瓣蓮花,共一百零八瓣,比靈山大佛底座蓮花寶座多出二十瓣。

蓮花座下為金剛台,金剛台內是面積達15700平方米的圓通寶殿。金剛洲由長280米的普濟橋與陸岸相連,並與面積達60000平方米的觀音廣場及廣場兩側主題公園,共同組成占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觀音淨苑”景區。

觀音釋義

三面觀音為一體的三尊造型佛像:

正面觀音手持經篋,右面觀音手持蓮花,左面觀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徵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蘊含一種大智慧型及感應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

正面的手持經篋觀音,體現觀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經篋代表六百卷般若經,表示觀音“白度度人,智悲雙運”,既能自利、觀理事無礙之境而了達自在,又有利他,觀一切眾生之機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啟眾生智慧。

左面的手持念珠觀音,體現觀音的解脫德,即徹底擺脫無明煩惱和種種束縛,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現“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

右面的手持蓮花觀音,體現觀音的法身德。觀音是密宋蓮花部的本尊,蓮花是觀音的三味耶形,喻“常樂我淨”四德;是佛門中的聖花,象徵眾生的肉團心,蓮體清淨,出淤泥而不染,根莖通心,象徵“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總體表示觀音的清淨和六根圓通
觀音聖像總體表示觀音“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與“和平”的精神象徵。

建造意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普陀山佛教協會為莊嚴菩薩道場,弘揚大士聖德,乃廣納群言,發起建造南海觀音露天立像,俾諸眾瞻禮獲福,得大吉祥聖輝法師表示,在全球來講,南山海上觀音聖像是首屈一指的,是中國佛教界的驕傲。

相關介紹

如果觀音不曾經歷“熟悉化”、“女性化”的過程,很難想像,中國的觀音信仰會是如何?或許觀音信仰根本不可能在中國生根,也許他就停留在早期的男性或中性的形象,至少提起觀音時,腦海中絕對不會浮現觀音或身披白衣,或手提魚籃,或懷抱嬰兒等女性菩薩的印象。

然而,就在十世紀開始,觀音發生一個深刻且驚人的轉變—由男性轉為女性,在十六世紀時,觀音已成為深受廣大中國人喜愛的“慈悲女神”。這樣的轉變,無疑是令人驚異的,因為在其他各國,觀音都不曾出現過性別的轉換,為什麼在中國觀音不僅女性化,甚至有各種形式的女性觀音產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女性觀音有那些主要的形象?這些形象又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包含那些重要的因素?流行且普及在中國的女性觀音形象共有五個,分別是:水月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南海觀音、觀音老母。其中觀音老母在藝術中較少描寫,其餘四種則常見於中國藝術中。當觀音信仰逐漸為中國接受之際,信徒們以更適合中國人的方式來呈現觀音,他們以新方式描繪觀音,同時也賦予觀音新的特徵與稱號。

每種形式的女性觀音,原先都發展於某一特定地區,屬於地方性的創作,與某一個神話有關,並且以某一形式的圖像來描述,如妙善公主在河南、魚籃觀音在陜西、白衣觀音在杭州、南海觀音在普陀。她們不僅以藝術型態保留下來,更因儀式與宗教慣例而強化,本土經典、小說、戲劇、通俗文學、寶卷等傳播媒介,進一步推廣新形象,使觀音由外來的男性神祇,轉化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女性救世者。

水月、白衣、魚籃、南海觀音等取材自經典外的創作,呈顯了觀音在中國轉化的女性化身。但是,不管觀音的形象如何變化,其普度眾生的慈悲精神,才是觀音長久以來受中國人愛戴的重要原因。經典記載,觀音菩薩現各種身,為眾生說法,眾生應以什麼身份得度,觀音菩薩就現什麼身,或長者、或居士、或婦女身、或童男童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