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勸業會

1910年,在南京舉辦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南洋勸業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義主辦的國際性博覽會。南洋勸業會借鑑了美國聖路易斯萬國博覽會、比利時博覽會、義大利米蘭博覽會的成果。除兩江而外,東北、直隸、湖北、陝西、湖南、四川、河南、山東、雲貴、安徽、江西都紛紛設館,南洋群島的爪哇、雅加達、新加坡、蘇臘巴亞等也都前來參展。勸業會在上百萬件展品中,選出五千餘件獲獎展品,其中一等獎六十餘件、二等獎兩百件、三等獎四百件,分別頒發獎牌。

起源

鴉片戰爭後,外國人為推銷商品、開拓市場而舉辦的博覽會也逐漸被中國人所接受。清朝政府第一次派代表並設立專館參展的國際博覽會,是1876年在美國舉辦的“費城賽奇公會”。由於博覽會可以“開風氣而勸工商”,有益促進工商業發展,清朝兩江總督(統轄江蘇、安徽、江西3省)端方於1908年奏請朝廷在南京舉辦“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以振興實業,開通民智”。清廷批准了奏請,令繼任兩江總督張人駿為南京勸業會會長,並命各省籌劃本省產品參展。

發起機構及籌辦人

為籌辦這一空前的大型博覽會,專門成立了工作機構——南洋勸業會事務所。並決定博覽會為官商合辦,即政府與民營企業界共同舉辦。開辦費用初定白銀50萬兩,由江蘇省官商各半分籌,後追加至白銀100萬兩。博覽會之所以冠名“南洋”,是因為從1873年起,南京的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已成為定製。
海內外有關人士積極支持、參與勸業會的籌辦。許多實業界巨頭,如張謇李平書虞洽卿周金箴等人直接參與其事;一些省份和海外華人居住地相繼成立了“出品協會”,負責本地產品參展事宜;國內各界人士及華僑踴躍捐款贊助,並成立了“協贊會”。

南洋第一次勸業會

南洋勸業會於1910年6月5日在南京隆重開幕。主會場設在丁家橋、三牌樓一帶,占地約700餘畝。東三省、直隸、山陝、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雲貴、山東、浙江、福建等省設有陳列館;而以東道主所在地的兩江館為最大,設有工藝、農業、機械、通運、教育、衛生、美術、武備等分館。專門館則有;湖南的瓷業、博山的玻璃、南京的江寧緞業3個實業館;上海的江南製造局蘭錡館,廣東的教育出品館,江浙漁業公司水產館等特別館;華僑參展的暨南館;陳列外國商品的參考館。展品多為輕工、農副、工藝、美術等產品。以南京著名學者李瑞清為首的南洋勸業會研究會組織700餘名專家對展品的質量進行了鑑定,在440類、近百萬件展品中評出一等獎66個、二等獎214個……共有3345件展品獲獎。

積極意義

南洋勸業會吸引了近30萬觀摩者,總成交額數千萬銀元,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來自美國、日本等國考察團對勸業會給予了肯定和讚賞。勸業會更使當時追求近代文明的中國人大開眼界。浙江紹興中學學堂學監兼博物教員魯迅率全校200多名師生趕來觀摩。一位在勸業會江西館工作的紹興同鄉,魯迅的老朋友贈給師生們每人一隻特製細瓷茶杯,杯上刻寫“南洋勸業會紀念,徐季龍贈”。當時的報界各度評價勸業會:“全國之大鐘表也,商人之大實業學校也,產品之大廣告場也,輸送本國貨以向外國之輪船、鐵道也”;“一日觀會,勝於十年就學”。
展銷會場內外附設了劇場、馬戲場、動植物園等娛樂、益智場所,並新建旅館、店鋪200多家。會場外鋪設輕軌小鐵路,每節車廂可容納二三十人的小火車,每小時發車環行會場一周。還特地出版了《金陵雜誌》一書,封面上印有“宣統二年南洋勸業會第一次開幕印”。
第一次南洋勸業會持續了近6個月,於1910年11月閉幕。

籌辦經過

鴉片戰爭後滿清門戶被迫打開,清廷從統治需要出發,不得不逐步實施對外開放等施政方略。光緒三十年(1904)南洋華僑實業家張振勛向朝廷捐銀20萬兩,受到慈禧太后褒見。張振勛從強國富民角度向慈禧建議在國內舉辦大型博覽會,獲準後被派往南洋先行考察。
光緒三十四年(1908)端方等人赴歐考察歸來,兩度向朝廷奏請在江寧(今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以振興實業,開通民智”。清廷允準後,遂命各省籌劃本域產品參展,並委派南洋新兵督練陳琪為勸業會總辦,農工部右侍郎楊士琪為審查總長,太僕張振勛為會長。宣統元年(1909)二月又在南京設勸業會事務所,具體負責籌辦運作。辦會資金議定官民合作,官方籌資70萬銀元,上海、南京兩地商界另籌墊30萬銀元。籌辦方還認真汲取歐美等國先進的運作經驗,包括兩江總督端方提出的宗旨“宜純”(專業化)、範圍“宜小”(集約化)、體制“宜崇”(有檔次)、褒獎“宜優”(推動品牌發展)、籌備“宜速”(高效服務)等等。
南洋勸業會於宣統二年四月二十八日(1910年6月5日)開幕,十月二十八日(11月29日)閉幕。主會場設在城北丁家橋、紫竹林、三牌樓一帶,占地約700畝。全國22個行業、省份等分別設館參展,南洋群島一些國家也組織參展,第一、二、三參考館則展出歐美、東洋等地產品。展項主要分布於教育、圖書、科學學藝器械、經濟、交通、採礦冶金、化學工業、土木及建築工業、染織工業、製作工藝、機械、電氣、農桑、絲業及蠶桑、茶業、園藝、林業之經營、狩獵、水產、飲食品、美術、衛生及醫藥附救濟、陸海軍及其用具與戰品、統計等行當,累計24部86門442類約百萬展品(項目),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為了方便客商和遊人,會場附設商肆、銀行、郵局、馬戲場、跑馬場、球場、體操運動場、大觀園、照相館、醫院、消防隊、公園和牧畜場等,並出版會展介紹指南、紀念冊、郵品等。會展盛事規模空前,總成交額達數千萬銀元,客觀上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觀會後令國人振奮

南洋勸業會吸引了大約30萬海內外客商、觀眾,一些地方官員也前來觀摩取經。西風東漸中的新科技與新產品,極大地開闊了國人視野。會場館舍融合中、美、日、德、意、南洋群島等地不同風格,宛若國際建築博覽會。為進一步營造氣氛,各展館開館時均燃放焰火;位居會場中央的紀念塔內設電梯,可供遊人登臨憑眺;會場晚間彩光亮化,美輪美奐,每周舉行一次秉燭夜遊會;此外還定期舉行音樂會、馬戲、文藝表演等活動,嬉笑室內放置的15面神奇的哈哈鏡,令觀者過足了癮。
會場公園內荷花池噴水台上塑有傳說中的鐵拐李像,“水自葫蘆中噴出”。所辟動物園大概要算繼萬牲園(北京動物園前身)之後中國第二座公共動物園了,內有獅虎豹熊、猞猁狼犬、鹿馬羊猿、袋鼠魚蛇、鷹鶴雉雀等,大約四五十種數百餘動物。“鸚鵡朝朝呼佛號,老猿夜夜作人啼”,更是讓平時難得一見的孩童們玩得爽呆了。
該會匯集了各地的物華天寶,在不少國人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跡。一位滬上八旬老人濮宿貞,還將參觀經歷寫入《金陵紀游》一書,從中可見當時不少鮮活情景:開幕式當天,這位老人攜同子孫由大石橋暫住地前來參觀,但見“會場廣闊,遊人稠密”,大門牌樓“巍峙中間,三門進出”,門票“每券小洋三角,小孩減半”。場中備有車、轎、餐館、休息所等,“凡便客娛客,隨處皆有”。全家人先後參觀了教育館、藥材館、暨南館……“惜乎不能記憶”。美術館除有字畫、西畫、雕塑等展品,還陳列許多工藝品。如人物花鳥刺繡畫“繡得玲瓏活潑,件件得神”,堪稱藝絕;江西館中瓷器如山,造型別致;京畿館內展品最為珍貴,寶石、白玉、翡翠、如意等琳琅滿目,熠熠生輝;湖北館甚至把黃鶴樓、赤壁、古隆中、放鶴亭等著名景點也搬進了會場。這位老人觀後感慨:“勤於工藝,可立富國之基礎”、“若人人能受教育,則世界人才眾多,能盡道德、建勳績,使萬物各得其所”。
南洋勸業會的啟智開蒙作用同樣不可小覷,不少學校因此相繼組織學生參觀實踐。如魯迅先生在紹興任教時,曾親率200餘學子專程參觀。據《東方雜誌》等報導,不少學生喟嘆“一日觀會,勝於十年就學”……當時留學日本帝國大學農科的陶昌善(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部農政司司長等職),也親臨會場調研收集資料,積極為畢業論文做準備,可謂受益匪淺。一些名流賢達回憶參觀往事,均感觸良多。
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戰爭後的國殤民苦再次激發了莘莘學子“科教救國”、“實業救國”的志向。與徐悲鴻、劉海粟齊名的油畫大家顏文梁,17歲那年慕名觀會。在武備館中目睹軍艦、魚雷、兵工廠模型,以及輕重槍炮等展品的介紹,讓血氣方剛的顏文梁慨嘆不已,回家後準備放棄美術,轉而從戎、抗禦外侮。在其父的苦苦勸阻下,最終才未能投身軍伍。否則此後中國少了一位馳名遐邇的大畫家,可能就多出一名驍勇善戰的軍事家……類似事例不一而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年輕人的強國夢想今天看來依然可貴。

首次向全國推廣科學技術

南洋勸業會開啟一時之風氣、引領現代中國博覽業的發展。它在舉辦前後,《申報》、《國風報》、《東方雜誌》、《勸業月報》等報刊,接連不斷地進行宣傳報導、廣告推介,而且提倡重視工商。《大公報》還專門發表評論,對組織者克服重重困難阻力辦會等行為讚譽有加。而精明的商人更是把廣告宣傳品,早已送到會場內。現代攝影術由此開始邁入百姓視野,為後人留下了一些當時的影像。
以學者李瑞清為會長、實業家張謇為總幹事的南洋勸業會研究會,不僅組織專家對會展進行認真研究,還對參會展品(項目)進行審鑒評選,共評出一至五等獎5269個。一些民族品牌產品得以發揚光大。但因近代中國十分落後,當時倡導先進技術運用,像滬、蘇等地機紡精品皆評為頭等獎,而燦若彩霞的手工雲錦卻僅獲得三等獎,從中也催生出一種學習運用新科技的鞭策導向作用。
勸業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大大地提高南京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較好地帶動本土商肆、餐飲、旅館、交通等行業的發展。清末文人徐壽卿特地撰寫《金陵雜誌》一書,向參會者全面系統地介紹本土概況。浙江文人王漱岩《南洋勸業會雜詠》,輯有所吟會場紀念塔、場館以及展物品等詩歌210首。他在參觀機械館後深情詠嘆:“天開鑪冶炭陰陽,千百機關萬主張。人巧有時弄造化,金風鐵雨唱郎當。”南京雲錦素為皇家貢品,“天章織造重專司,花樣翻新又一時。聖世承平多黼黻,江山機上女兒知”,這是王漱岩參觀金陵緞業館後的真情感懷。用傳統詩歌吟詠類似情狀,這恐怕還屬頭一遭。
“金陵附郭多湖山,風景饒秀,為江以南諸府甲”。玄武湖、秦淮河、鐘山、棲霞山等名勝佳地,吸引了許多參會遊人尋蹤探訪。商務印書館元老莊俞除了編撰勸業會部分館舍介紹,還寫有《元(玄)武湖遊記》、《秦淮遊記》等作。他熱情地將暢遊感受與世人分享,讀來猶若身臨其境。如豐潤門(今玄武門)開通後,築構一堤直抵長洲(今環洲),遊人畢至,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如在圖畫中也”!而城東復成橋至利涉橋一帶河畔,樓台院落掩映於桃紅柳綠間,瓊樓玉宇毗連於岸上,“輕撓畫舫欸乃水中”;薄暮之際,“舟過柳春酒樓,喚餚酒就舟中,環而飲酒”,好不怡然自在。東水關一帶畫舫首尾銜接,“輝煌燈火倒影水中”……
儘管首次舉辦南洋勸業會,尚存經驗欠缺、科學發明展品少、普通民眾因為貧困而參觀不踴躍等問題,但其中所蘊藏的歷史價值和積極意義,是值得後人重視的。

歷史背景

魯迅、茅盾等名家悉數登場勸業會
與南洋勸業會“振興實業”而帶來的實際經濟效益相比,它的“開通民智”“引領風氣”的先導作用更為主要。博覽會“採取國內之精華,集各業之大成,使人民不習見之物,一一羅致於前,實賦教育於無形,其功效之巨,亦倍於學校”,可謂“一日觀會,勝於十年就學”,給所有參觀者都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在絡繹不絕的參觀者隊伍中,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屈指可數享有盛譽的大作家魯迅、茅盾、葉聖陶等悉數登場。
百年前的1910年,魯迅先生正在紹興府中學堂擔任中學教師。他與學校其他老師商定,秋遊要帶領全校兩百多學生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他認為學生要學習科學,開闊視野,求得知識,不論文科理科,必須接觸實際,見到實物,親身嘗試體驗一下,才能心領神會。而我們教育的毛病是在旅行實踐上做得太少。我們不但旅行少,而且還要說些漂亮的自圓之詞,例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於是教師與學生一樣,只會死讀書讀死書。
魯迅帶著這兩百多人的隊伍,從紹興經杭州到嘉興,再由蘇州到南京。到了南京下關車站,已是夜晚時分。學生們走下站台,抬頭一望,只見對面獅子山上有用電燈排列成的約一米見方的“南洋勸業會”五個大字,這對未曾見過這么多電燈的學生來說,恍若夢境。
 魯迅親自帶領學生們一個館一個館認真參觀,為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得更多,魯迅除安排學生白天參觀外,還精心安排了夜遊。因為這些學生從未見到這么多電燈,而勸業會會場夜間電燈齊明,學生們常常留連於燈下,直到夜半始回。過去以為電燈有知覺能自生自滅,現在看到有開關裝置,原來的錯解不用魯迅解釋就全部消除了。
近代知名教育家駱憬甫時為浙江一師的學生,他和他的同學們參觀了“南洋勸業會——中國破天荒的第一次盛會”。當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從杭州出發時,一師的日籍教師還用手槍對著天空開了一槍以示歡送。駱憬甫當年25歲,一路參觀下來,感慨萬千。他說:經過了這次旅行參觀,才認識了世界的大和自己的渺小。真是“勝讀十年書”了,確是我一生中一個重大關鍵。
當年正在上中學的蘇州草橋中學學生鄭逸梅、葉聖陶也參觀了南洋勸業會。鄭逸梅晚年津津有味地回憶道:
這個會場占地很大,特鋪鐵軌,馳行小火車,可以繞場一周,以助遊客興趣。這裡每省辟一專館,陳列各省的生產物資,各館的布局和建築各不相同,以符合地方特色……勸業會還附設有旅社、餐館、戲院、游泳池,因為種種商品和工藝美術,標新立異,一天難以全部看完,備了膳宿,可以連續瀏覽,還可看戲、游泳,調劑一下生活,考慮可算非常周到了。
葉聖陶也曾經撰文回憶起自己參觀勸業會的經歷:
學校組織我們到南京參加南洋勸業會。正走到會場的正門,突然下起了一陣很大的急雨。但同學們好像沒這回事,立正停步,成雙行,向左轉,報數,然後散開,到各個館裡去參觀,秩序井然。第二天,《會場日報》特別刊載說蘇州草橋中學來參觀,完全是軍隊模樣,遇到陣雨,隊伍絕不散亂,學生個個精神百倍。
葉聖陶很珍重這一則新聞紀事,認為是這次旅行的榮譽,從中也能看到這次旅行對學生榮譽感、集體感、紀律感的形成所起的積極作用。
茅盾當時所求學的學校湖州中學也組織參觀了南洋勸業會。每人交費十元,茅盾怕母親不贊成他去參觀,就寫信給母親說,我現在身上有十多元錢,這是你給我半年的零花錢。如果你不贊成我去,那我就用這筆零花錢來抵賬吧!想不到茅盾的母親非常開明,積極支持。她立即寄來回信並匯來了十元錢。信中說:你在南京看到喜歡的書,或其他東西,只要手頭的錢夠,可以買下,日後我再寄錢給你。茅盾在南京參觀了南洋勸業會後,還悠閒地逛了舊書店,遊覽了雨花台。這次南京之游,成了茅盾中學時代最美好的回憶。
1910年11月29日,南洋勸業會圓滿落幕。勸業會雖具有“提倡國貨”的性質,“卻也並非限於狹義的僅僅振興國貨為止,而實隱隱具有發揚社會文化產業的全般責任”,南洋勸業會奠定了近代中國博覽會的基礎,通過南洋勸業會,博覽會這一近代工業時代最為重要的產物走進了古老中國,而古老中國也以圖新自強的面貌在經歷了最初的拒絕和遲疑後終於邁開腳步走進了博覽會走向了世界,從此“是博覽會之利益,固已盡人知之。”

《申報》對南洋勸學會的報導

1910年,南洋勸業會在南京開幕,本次勸業會是晚清舉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博覽會。
南洋勸業會於1910年6月5日開幕。《申報》對此一直給予了大量關注。
1月間,《申報》刊登《勸業會與立憲》:
“國民之政治責任心必後於經濟競爭心。唯因經濟競爭心之發達而政治責任心常不知不覺之間增進而未有已。故在今日欲引起國民之政治責任心,必不可不先引起國民之經濟競爭心 勸業會之作用在招致全國之物品萃以一堂,以比較優劣。因比較之故而競爭之心乃生。”(1910年1月7日)
《申報》1910年3月9日載《南洋勸業會事務所行正式開所禮》一文:
南洋勸業會事務所正月初五日已由文昌巷移入丁家橋會場內辦事,茲於十八日,行正式開所式,是日午後二時開會,正副會長、上海董事會代表及各界到者百數十人,首由樊副會長代宜正會長訓詞,略謂外國積若干寒暑之預備,而僅成者,今欲以十數閱月之力,得之其為任大責重非常事所可況,喻願在事者,益勤厥職務,實事以求是,勿好大而喜功云云,次由陳坐辦報告調查文牘庶務工程出品,審查招待各科辦事狀況甚詳,並謂各國賽會,若日之東京大坂、美之聖路易、意之米廊,皆以地方為名,而實含內國與世界性質,本會雖名南洋勸業會,實與全國博覽會無殊,末復致謝正副會長李朱虞三觀察及各團體之協贊,而終之以茶點約四時許散會。
南洋勸業會接近尾聲時,《申報》記者“醒”在1910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3日連續刊登論說文:《對於南洋勸業會之評論》
“此會之開,大可驚動全國人民之觀感而觸發實業界諸君子”。
“視近世界之大勢論之,所謂實業者若以其有關國家財政人民生計者而言則以工藝為最要。而工藝之所藉以發達者,惟恃機械。則操源立論欲興工藝又以多制機械為前提” (《申報》,1910年11月7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