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血冰川

南極血冰川

南極血冰川是位於南極洲麥克默多乾燥谷內的一處景觀,紅色的水流從冰川裂隙中源源不斷地流出。血冰川由於其鐵鏽般的顏色,最初被認為是因某些藻類生長所致;但隨後科學家不斷挖掘,如今被證實是鐵的氧化所致。每隔一段時間,冰川就會噴出清澈、富含鐵的液體,之後就迅速氧化成駭人深紅色。

地理位置

南極血冰川南極血冰川

血冰川位於南極洲麥克默多乾燥谷(McMurdoDryValleys),該區為一個巨大無冰區,是南極大陸上最奇特的地區之一,更是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沙漠之一。

發現

血冰川是1911年被命運多舛的羅伯特斯科特科考隊成員發現。

產生原因

南極目前的地理條件,乾燥而寒冷,極少見到河流,很難使鐵礦體發生化學風化作用,一般只能造成破碎等物理風化作用的改造,所以也就很難使原來的鐵礦體氧化成氧化鐵或者鐵帽。據此可以推斷,“血冰川”之下的鐵礦體或者鐵礦化體最初形成時,很可能並不在現在的地理位置,而是位於相對溫暖、潮濕、並且河流發育的地區。
在距今約5億多年前,南極大陸與現在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巴次大陸、澳大利亞、南美大陸連為一體,稱為岡瓦納大陸。大約在1.8億年前古岡瓦納大陸開始解體,分裂出來的南極大陸緩緩向南漂移,靠攏極地。大約到新近紀漸新世至中新世之間,距今約3400萬年到1000萬年,南極洲大陸才完全離開南美大陸,“漂”到現在的位置。
因此,“血冰川”下的鐵礦應該是在南極大陸漂移到現在位置之前很久就已經形成,並在那裡經歷了氧化過程後形成氧化鐵礦或鐵帽。南極大陸移到現在的位置後,一方面由於地理緯度的緣故,另一方面,地球本身在3400萬年左右所發生的氣候重大變化,導致南極冰蓋的形成,氧化鐵礦被冰川覆蓋,為今天的“血冰川”奇景埋下伏筆。

生命存在

南極血冰川南極血冰川

長期以來,科學家非常好奇是否微生物能夠倖存於冰凍南極洲冰川下湖泊中,但是他們測試水質發現生命體很難存在於非常厚的冰層中,並且相關的污染物質阻止了任何深入研究的進行。冰川下的湖泊並沒有氧氣,但它孕育了17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微生物進化演變懂得使用硫酸鹽“呼吸”水中含鐵物質,它們以水中非常少數量的有機物質為食,被困在冰川之下的湖泊環境中長達數百萬年。這項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在地球之外的其他星體上也存在著類似的環境。

對環境危害

“血水”流入海里後,會被海洋生物吸附並沉積下來。但如果是流水流經硫鐵礦,那就需要注意了,因為水流會被污染成酸性,流經之處也將寸草不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