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巡天望遠鏡

南極巡天望遠鏡

南極巡天望遠鏡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台全自動無人值守望遠鏡,2011年11月3日跟隨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奔赴南極,執行太陽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文觀測任務。通過南極巡天望遠鏡的觀測,可幫助人類實現研究銀河繫結構、近鄰星系的距離等科學目標。

簡介

南極巡天望遠鏡科考隊員在冰穹A現場安裝調試巡天望遠鏡
南極巡天望遠鏡,直徑68厘米,有效觀測口徑50厘米,解析度為1個角秒,裝備有世界上最大的單片CCD相機,像素達到1億,一次曝光可以覆蓋約4.3平方度的天空,相當於18個月亮的大小。

望遠鏡的計算機系統可以有效發現瞬變天體,並可通過衛星通訊遠程遙控,科學家們在國內,就可以完成巡天工作。

目的

南極巡天望遠鏡主要是搜尋銀河系外的超新星爆發事件,努力尋找一些亮度瞬間變化的天體(有可能變化幅度不會很大),例如微引力透鏡效應,系外行星系統等。此外,還將搜尋各類變源,包括活動星系核、銀河系內的各類變星等。通過南極巡天望遠鏡的觀測,可幫助實現研究銀河繫結構、近鄰星系的距離等科學目標。

設計

為適應南極地區極端的自然環境,南極巡天望遠鏡在鏡頭、結構、材質等方面都進行了特殊設計。

調試中的南極巡天望遠鏡調試中的南極巡天望遠鏡

主鏡裝備有自動除霜系統;光路結構進行了最佳化,較為短小緊湊,方便運輸;

材質方面大量使用低溫鋼和膨脹係數較低的材料;

其他如變壓器、齒輪等電控系統也都按照南極低溫環境要求設計製造,可實現遠程操控,全自動無人值守觀測。

科考任務

2011年10月14日,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台全自動無人值守“南極巡天望遠鏡”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調試成功。

2011年10月19日,第一架“南極巡天望遠鏡”在上海登上“雪龍號”極地科考船。

2011年11月3日,“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天津出發奔赴南極。 遠赴南極將執行“一船三站”的科學考察任務,崑崙站將啟動發電棟、深冰芯場地等二期工程建設,同時將進行冰川、天文、測繪等科學研究項目,其中就包括“南極巡天望遠鏡”的安裝和調試。

2012年3月底,待南極極晝結束,望遠鏡巡天觀測即可以開始。最初每天可以觀測幾個小時,當極夜來臨時,可以進行連續數月的持續觀測。

未來規劃

南極天文中心南極天文中心

經過5年觀測,確認南極冰穹A區域是地面上最好的天文觀測台址,南極天文中心計畫在冰穹A區域安裝3台大視場巡天望遠鏡,南極巡天望遠鏡是第一台。未來五年內,在冰穹A地區還會安裝兩台有效觀測口徑50厘米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由於三台望遠鏡選用的濾光片不同,可以在不同的波段同時進行觀測。未來,中國還將在南極崑崙站安裝口徑更大的光學紅外巡天望遠鏡(KDUST)。

國際地位

南極地區連續數月的極夜觀測條件以及天氣情況,利於長時間連續觀測,這架望遠鏡將使中國在時域天文學方面取得國際領先地位。

複製搜尋複製搜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