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鎮

南曉鎮

南曉鎮位於南寧市良慶區最南端,距離南寧市60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全鎮總面積294平方公里。南曉鎮處在南北欽防城市群的核心地帶,交通發達,土地廣闊,水源充裕,物產豐富,素有“荔枝之鄉”和“無南曉土雞不成宴”美譽。南曉鎮水、土、林業、礦產等資源豐富,該鎮按照“依託資源、挖掘優勢、做大做強經濟總量”要求,堅持“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方式,完善招商引資制度,最佳化投資軟、硬體環境,強化優質服務、“金牌”服務,把地域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創工業經濟發展新局面,先後有南曉林化廠、南曉水廠、南曉磚廠、南曉電站、南寧市豐業達房地產開發公司等企業落戶該鎮,2005年,全年工業總產值達4995萬元,同比增長86.52%,引進南強礦業、鐵豐源礦業等礦產資源深加工企業投資700多萬開採重晶石礦、螢石礦等礦產資。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南曉鎮下轄以下地區:

南曉社區、曉元村、陵桂村、台馬村、派雙村、同里村、大滿村、平朗村、團東村、雅王村、那敏村、福里村、新民村、團城村。

基礎設施

“路通,財通,樣樣通”,交通道路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命脈。2002年以來,南曉鎮一直把交通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狠抓落實,分別把2003年、2004年、2005年確定為“ 基礎設施建設年”、“項目建設年”、“產業建設年”,下大力氣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和產業建設,夯實發展基礎。、累計投入 資金2000多萬元,建設項目50多個,用於鄉村道路、城建、農田水利、生態能源、農業綜合開發、醫療衛生、旅遊開發、教育文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項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等方面,完成了總長32公里的環鎮道路建設,實現“南寧市有環城路、南曉鎮有環鎮路”建設 目標。目前,全鎮14個村(社區)已全部通四級沙石路,提前一年實現了村村通 工程,原先需用7天才能完全走完14個村(社區),現在僅需1天時間即可走完。其中,2005年,總投資492萬元的南曉至雅王12.3公里四級柏油公路竣工通車,這是良慶區建區以來,在鄉鎮修建的第一條村級柏油路;投資200多萬元,修建了雅王至福里、台馬至大滿、團騰古沙至北給至平朗至團凌、團城村委至團豆、那美至那桑那全、團蘇至團黎等通坡道路建設;投資8萬元完成曉村至壇標至壇嶺至高眼道路修建;投資30萬元完成雅王村委至六華坡1.5公里四級水泥道路建設。大通道的構成,出入南曉的車輛暢行無阻,“進市、出海、出邊”的交通運輸更方便快捷。

鄉鎮概況

南曉鎮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南曉鎮位於南寧市 南部,距南寧市中心56千米南曉鎮南面與欽州市欽北區的小董、那蒙、大寺、長灘、新棠五個鄉鎮交界,東北面與 大塘鎮、邕寧區 百濟鄉相連。距 防城港市、 欽州市分別是60公里和45公里。南曉鎮南面與欽州市欽北區的小董、那蒙、大寺、長灘、新棠五個鄉鎮交界,東北面與大塘鎮、邕寧區百濟鄉相連,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必經之地。

農業發展

南曉鎮總面積294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5.5萬畝, 林地面積13萬畝

。2004年,全鎮轄1個社區,13個 行政村,108個自然坡,38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萬人。實現社會生產總值3.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19元。2002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良慶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南曉鎮黨委、政府圍繞“一年打基礎,二年上台階,三年謀發展”發展戰略,狠抓加快發展這一 主題,學比趕超,爭創一流,克難攻堅,苦幹實幹,銳意進取,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 台階,各項指標增長幅度創歷史最高。地方財政收入72萬元,增長50%;農民人均 純收入3263元,增長24.3%;全部工業總產值4995萬元,增長86.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3萬元;農業 總產值26470萬元。一個充滿 活力、生機勃發、繁榮富強的新南曉正崛起在南寧市邊界大地上。

農業經濟

農業轉型

南曉鎮南曉鎮

南曉鎮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出發點,立

足本鎮實際,本著“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林則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原則,發展城效型高效農業、特色農業,不斷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05年,南曉鎮提出了今後5年鎮三次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521經濟發展目標,並確定2005年為52l工程建設啟動年。5是指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建設甘蔗重要出產基地、“南曉土雞”養殖基地、“菜籃子工程”瓜菜生態種植示範基地、荔枝主要生產基地、林業生產示範基地等五大區域性農(副)產品生產基地;2是指加快開發那蘭白鷺村、屯六水庫兩個特色旅遊景點,提升價值;1是指引進、建設一批農(副)產品、資源深加工企業,加強對礦產、林業的開發和利用,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

特色產品

為了把結構調整落到實處,使之變為農民民眾的自覺行動,該鎮以效益為引導,以示範為帶動,加強宣傳發動,全鎮農業內部結構日趨合理,農民民眾的種養習慣和經濟發展模式得到轉變,經濟效益顯著。一是“一鎮一品”發展模式向“一村一品”方向拓展,特色增收“遍地開花”。、全鎮形成黑皮冬瓜種植以團東村為中心,輻射附近8個村;西瓜種植以台馬村為中心,輻射附近4個村;林業發展以團城村為中心,輻射附近4個村;甘蔗種植以曉元村為中心,輻射附近14個村;蔬菜秋冬種以南曉社區為中心,輻射附近7個村;土雞養殖以派雙村為中心,輻射附近14個村;勞務輸出以雅王村為中心,輻射附近9個村;荔枝種植以那敏村為中心,輻射附近14個村等“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示範項目。二是種植模式由糧食生產為主,轉變為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種植齊頭並進,增收渠道拓寬。三是打響“南曉荔枝”、“南曉土雞”品牌,凸現品牌效應、規模效應。現在,該鎮已成為南寧及周邊地區荔枝和土雞市場的重要出產地之一。2005年全鎮荔枝種植面積5萬畝,品種改良2000畝,總產量達500萬公斤,肉雞出欄600萬羽以上,遠銷區內外,遠近馳名。四是培植“黑皮冬瓜”新品牌,形成一定規模,經濟效益顯現。目前,全鎮黑皮冬瓜種植面積達到3500多畝,新增3000多畝,總產量達3萬噸以上,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五是挖掘綠色財源,形成初具規模的林業生產基地。

林業、副業

南曉鎮南曉鎮

2005年,全鎮有林面積16.1萬畝,森林復蓋率達36%,比2

004年增長了13%,造林面積年均增長6000畝,增長率達100%以上。六是打造“甜蜜產業”,甘蔗生產成為農民穩收增收的支柱產業。2005年全鎮種植面積達1.7萬畝,總產量達4.2萬噸,同比增長10%。七是發展果菜產業和畜禽產業,成為南寧市“菜籃子”工程的重點供應地之一。2005年,西瓜總產量4300噸,水果總產量4932噸,肉類總產量1.1萬噸,同比增長6%,水產品總產量634噸,同比增長10%,出欄肉雞600萬羽,肉鴨90萬羽,肉鵝10萬羽,肉豬存欄2.2萬頭。八是抓好秋冬閒田的開發利用,提高農田的綜合利用率和複種指數,多環節促農增收。目前,形成以曉元村那排坡的紅南瓜、南曉社區茂欽坡的大白菜、同里村崬況坡的肉芥菜等村坡為示範帶動,輻射全鎮的秋冬種局面。2005年,全鎮秋冬種蔬菜l000多畝,同比增長50%。

工業經濟

南曉鎮南曉鎮

一是注重宣傳推介,提高南曉“點擊量”。該鎮自己組織,成功舉辦了“東協·泰景商旅長廊開盤儀式暨南曉鎮特色農產品推介會”,參加人數達1萬多人,當天銷售商住用地成交額達200多萬元,南曉荔枝、南曉土雞等特色農產品廣為人知,南曉知名度大為提高。2005年

,區市電視媒體、報刊雜誌報導該鎮的新聞、信息達80多篇,信息上報量、採用量位於全城區各鎮、開發區的第一。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報導,南曉鎮已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心、關注和投資置業的好地方、好去處。二是加強技改擴能,提升工業增量。2005年,累積投資500多萬元分別對南曉林化廠、南曉水廠進行廠房擴建、技術改造。三是強化招商弓l資,增添工業新量。南曉鎮水、土、林業、礦產等資源豐富,該鎮按照“依託資源、挖掘優勢、做大做強經濟總量”要求,堅持“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方式,完善招商引資制度,最佳化投資軟、硬體環境,強化優質服務、“金牌”服務,把地域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創工業經濟發展新局面,先後有南曉林化廠、南曉水廠、南曉磚廠、南曉電站、南寧市豐業達房地產開發公司等企業落戶該鎮,2005年,全年工業總產值達4995萬元,同比增長86.52%,引進南強礦業、鐵豐源礦業等礦產資源深加工企業投資700多萬開採重晶石礦、螢石礦等礦產資。

發展效應

發展典型

“一盞明燈照亮一片,一個能人帶富一方”,南曉鎮大力實施農村能人強鎮戰略,把扶植經濟能人,培育“能人經濟”作為發展鎮域經濟、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著力點來抓,通過鼓勵、引導、培養及發揮回鄉創業能人、產業示範戶、農村經紀人、種養能手、黨員幹部致富典型等“農村能人”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示範、幫帶作用,激活全鎮農民民眾創業致富的激情,在全鎮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經濟發展格局基礎上,湧現出種植黑皮東瓜、甘蔗、荔枝、秋冬蔬菜、養雞、豬、鵝、鴨、鱉等能手,形成“一坡一能人”、“一村多能人”局面,從而激活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增收致富的“三效應.

積極效果

南曉鎮南曉鎮

一是勞力轉移湧現“老闆效應”。一方面大規模開展農民培訓,有

序組織勞務輸出,把富餘勞力從農村轉移出來,做大做強“打工經濟”,南曉鎮每年外出經商、務工的農民1多萬人,每年為鎮增加收入達3000多萬元;另一方面鼓勵農民回鄉辦廠經商,讓農民在城鎮創業,逐漸彰顯“老闆效應”。2005年,引進同里村經濟能人投資700多萬元投資開發大滿村小滿坡、平朗村卜羅坡礦產項目。二是能人帶動展現“帶富效應”。鼓勵、扶持各級幹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膽創業,從中催生出一批率先創業的典型,起到“模範效應”,比如,黑皮東瓜種植就是在團東村委幹部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三是能人牽動展現“共富效應”。扶持發展一批致富能人,培養更多的致富能人成為黨員幹部,讓他們帶動更多的農民投身到創業隊伍中來,真正掀起全民創業的熱潮。據統計,2005年,全鎮發展農村經濟能人達200多人,農村小老闆100多名,有50名經濟能人被發展為黨員,20人被培養為村幹部,成為帶領民眾致富的“領頭雁”,全鎮有60%的農戶在經濟能人的帶領下走上了致富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