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太平車

南岩太平車舞的起源沒有確切地記載,但在河北民間流傳很廣,是民間社火的主要組成部分。太平車舞流傳在高邑縣,多在各種喜慶節日和廟會中活動,一般在廣場表演,偶爾也在舞台上演出。 太平車舞也叫車燈、小車舞。是用竹子或木條紮成獨輪車架,外 邊蒙上布,也是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間,好象坐車的樣子,有的還在腰前車架上安兩條盤起的假腿,很象一個姑娘盤腳坐在車子上;另一個人一般為莊稼漢打扮,在後面推車,模仿推獨輪車的動作,和車中女舞者配合,翩翩起舞。

簡介

南岩太平車舞的起源沒有確切地記載,但在河北民間流傳很廣,是民間社火的主要組成部分。太平車舞流傳在高邑縣,多在各種喜慶節日和廟會中活動,一般在廣場表演,偶爾也在舞台上演出。
太平車舞也叫車燈、小車舞。是用竹子或木條紮成獨輪車架,外 邊蒙上布,也是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間,好象坐車的樣子,有的還在腰前車架上安兩條盤起的假腿,很象一個姑娘盤腳坐在車子上;另一個人一般為莊稼漢打扮,在後面推車,模仿推獨輪車的動作,和車中女舞者配合,翩翩起舞。

來源

太平車舞是具有喜劇色彩的民間舞蹈,它表現的是―個民間故事:相傳古時有個太平縣,有一個人叫劉三修,和妻子靠推車做腳夫為生,一日倆口子推車進山,遇到―位千金小姐和一個丫鬟,她們行走不便,便雇了劉的車。行路中小姐發現路不好走,拉車人步履艱難,便派丫鬟下車相助。丫鬟年輕貌美,劉三修心中產生了愛慕之情。劉妻發現,醋性大發,有心想發威,又怕惹怒車裡的小姐,誰知丫鬟故意挑逗劉三修,使劉妻氣上加氣,只好忍氣吞聲故意在倆人中間設制障礙,由此產生了一連串喜劇性的情節。

劇情

太平車舞的角色有醜婆子(劉妻)、花旦(丫鬟),坐車人(小姐)、推車人(劉三修);坐車人的表演與其他三人不發生任何關係,實際上屬三人舞。第一段舞蹈反映平路推車。第二段是突出人物個性的表演,醜婆子扭扭擰擰顯示自己的精明潑辣;丫鬟則喜笑顏開,天真活潑,體現自己的聰慧、可愛性格;推車小丑一會兒步履沉重,一會兒推車飛跑,表現他豪爽強幹的才智。第三段則是全舞的中心,小丑挑逗丫鬟,醜婆插入阻攔,丫鬟不讓,使舞蹈妙趣橫生。 太平車舞的音樂伴奏分民間吹管樂與打擊樂兩部分,鏇律簡潔明了,打擊樂變化豐富,與表演配合默契。為舞蹈塑造形象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特徵

太平車舞作為華北民間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幾個基本特徵:一是太平車舞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表演形式不分地點、場合,只要有人群就可表演。二是太平車舞在不斷發展的歷程中,體現出自身獨特的風格,具有與其它跑驢舞表演形式不同的兼容性特徵。三是太平車舞的技藝性、表演性和藝人逐步職業化的特點。

價值

太平車舞是本地區民族比較完整、具有典型民間藝術形式的傑出代表,其重要價值體現在:一、文化價值:太平車舞是華北較為典型的民間舞蹈文化,它即體現了本地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文化交融的歷史脈搏。太平車舞作為民間藝人傳承的民間舞蹈文化所蘊儲的文化空間、歷史遺存、民間民俗文化的構成,對華北文化的產生、發展以及研究無疑是難得的寶貴財富。二、社會價值:太平車舞是一種喜慶的象徵,對於弘揚民俗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三、實用價值:在地區經濟建設中,能樹立區域形 象,打造文化品牌。
解放後,人們對太平車舞的一些庸俗歌詞和動作進行改革,使這兩種民間舞蹈形式,在藝術上和思想上都有了新的發展。但由於現代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各種藝術門類和場所的不斷增加,太平車舞這項民間舞蹈表演形式也面臨著衝擊,太平車舞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逐步萎縮,瀕危狀況亟待改變。同時,太平車舞傳承人日超老化、貧困化,正在喪失傳藝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