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羅大經

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直能言之鸚鵡也。 南宋文人羅大經在罷官之後直到死去之前的時光,都是在山居中度過,情景在他的書中有詳細描述,原文如下: 回到家裡,與家人一起,筍蕨麥飯為食,欣然一飽。

能言鸚鵡 (南宋 羅大經)
上蔡先生云:“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直能言之鸚鵡也。”朱文公曰:“今時秀才, 教他說廉,直是會說廉,教他說義,直是會說義。及到做來,只是不廉不義。”此即能言鸚鵡也。夫下以言語為學,上以言語為治,世道之所以日降也。而或者見能言之鸚鵡,乃指為鳳凰,惟恐其不在靈囿間,不亦異乎?
【注釋】:靈囿:宮廷動物園。文意引伸為皇室中央政府。
【譯文】
上蔡先生謝良左說:"能通過名利兩關,這還只是起碼的功夫.如今做官的怎能做到這一步,不過是會說話的鸚鵡罷了."文公朱熹說:"現在的秀才,教他說廉,他們才會說廉:教他說義,他們才會說義.等到實行起來,盡做些不廉不恥的事."這就不過是會說話的鸚鵡.那些在下位的,只學能說會道:在上位的只用冠冕堂皇的空話去統治天下,這就是世道日益敗壞的原因.但是有的人甚至把能言的鸚鵡說成是鳳凰,唯恐沒有把它們收羅到宮廷動物園中去,這不是很奇怪么
南宋文人羅大經在罷官之後直到死去之前的時光,都是在山居中度過,情景在他的書中有詳細描述,原文如下:
家在深山之中,每到春夏之交,台階上遍布倉蘚,小徑上灑滿落花,大門寂靜無人叩問,只有明暗不定的松影和飛鳥鳴叫的聲音。充足的睡眠過後,立刻開始汲取山泉,撿拾松枝,用來煮茶碎飲。隨意地閱讀,讀《國風》《周易》《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和杜的詩,韓和蘇的文數篇。從容的在山徑上漫步,輕撫松林,與小鹿小牛等一起在長林風草間休息。坐弄流泉,漱口洗足。回到家裡,與家人一起,筍蕨麥飯為食,欣然一飽。在竹窗下寫作,把收藏的法帖,墨跡,畫卷都展開來欣賞。興之所至,就吟詩或寫書一兩段。再煮茶一杯,然後來到溪邊,與邂逅的園翁溪友聊天,問桑麻,說粇稻,談論天氣時節,愉快的聊天居然就持續了一下午。歸來後,站在柴門邊,只見到夕陽在山,紫綠萬狀,瞬間變化,十分壯美。當牛背笛聲,兩兩來歸,月亮也出現在溪水中。
800年前一個古代文人的隱遁生活,在現今的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看來,已經不太有可能實現。即使在當時,他也自覺十分寂寞,因為“馳獵與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所有試圖在內心和空間裡獲得單純和自足的人,總是有逆流而上的孤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