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太平橋

南城太平橋

南城太平橋位於江西省南城縣東門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橋”。原為浮橋,後改建為石橋。為半圓形石拱橋,共14孔,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南城太平橋
11
位於江西省南城縣東門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橋”。原為浮橋,後改建為石橋。為半圓形石拱橋,共14孔。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橋原名“萬壽橋”,始建於宋嘉佑五年(1060)。宋嘉定十三年(1220)毀。元至元十九年(1282)募建,改名為“太平橋”。明萬曆八年(1580)橋毀,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來稱快”,改名“東郭虹橋”、“虹橋”(明羅汝芳《太平橋記》:“庚辰(萬曆八年)臘月橋北民舍災,延及橋……事聞益藩潢南殿下,捐金首倡”)。清康熙《南城縣誌》卷1《形勝》:“東郭虹橋即太平橋,在郡東門外江之上……縣東北五里烏龍潭”。
明嘉、萬間,益府諸王對太平橋迭圯迭修,“厚藏以助”地方“佐駕太平之橋”,使得南城東江諸橋皆“朱家造就”。專家考證,此實為明益藩江東“洪門”塋山墓事而為。虹、紅、洪聲同韻通,太平橋一名“虹橋”,與天地會簿“紅橋”、“洪橋”史謠義貫音通,揭示了南城“太平”橋與明益藩“洪門”墓事及天地會簿“洪橋一洪門”之間的微妙關係和史學百年之謎。
太平橋後屢毀屢修,清順治二年(1645)、康熙元年(1662)迭毀於火。據清康熙《南城縣誌》卷1《津梁》:“太平橋在東川門外。舊為浮橋。宋嘉佑五年郡守豐有俊創立石橋……國朝順治乙酉毀於火。丙申郡守劉公道著、邑令李公正蔚復建。康熙壬寅橋上市民失火悉燼無遺”。清同治二年(1863)全邑捐資修復,改名為“留衣橋”。至此,古橋還給後人留下一段佳話。
據光緒五年補版的《建昌府志》載:鹹豐十年(1860)山東樂安人隋藏珠任建昌知府。他廉潔嚴厲,生活儉樸,外出不前呼後擁;對上級不送禮,對下級不收饋贈;禁止民間鋪張浪費。他勤政愛民,親自審理訴訟。又廉潔又有能力,郡民傳誦他為“百年來所僅見也”。他在端正民風、敦促教化方面,也“美不勝書”。任職不到一年,政聲卓著。離任的那一天,郡人攔道挽留。隋知府於是在太平橋解下衣裳給郡人留作紀念,太平橋遂改名“留衣橋”。
值得應幸的是,南城“太平”、“萬年”二橋歷經數百年歲月,仍“如(蟲+東)飲河,二龍躍淵”,飛架旴江兩岸,造福百姓。
[引用信息]:臨川文化網 > 撫州旅遊 > 名勝古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