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花枝草蔓眼中開

南園十三首·花枝草蔓眼中開

《南園十三首·花枝草蔓眼中開》是唐代李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作品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嘆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艷麗多姿;後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奼紫嫣紅。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詩人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人稱“詩鬼”。二十七歲英年早逝。作品有《李長吉文集》等。

作品原文

《南園十三首》

林散之草書《李賀 南園》 林散之草書《李賀 南園》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

長腰健婦偷攀折,將餵吳王八繭蠶。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

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飢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

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

泉沙軟臥鴛鴦暖,曲岸回篙舴艋遲。

瀉酒木欄椒葉蓋,病容扶起種菱絲。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

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

長巒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華。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牽苔絮長蓴花。

松溪黑水新龍卵,桂洞生硝舊馬牙。

誰遣虞卿裁道帔,輕綃一匹染朝霞。

小樹開朝徑,長茸濕夜煙。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

古剎疏鍾度,遙嵐破月懸。

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

作品賞析

《南園十三首》是李賀辭官回鄉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園與《昌谷北園新筍四首》提到的“北園”同為詩人的家園。這組詩為了解、研究李賀居鄉期間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因而十分可貴。

這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嘆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艷麗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內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個剛勁,一個柔婉,參差錯落,姿態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緻,讀者在這裡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產生的聯想,把嬌艷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

後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奼紫嫣紅,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詩人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為的時期,卻不為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詩人想到紅顏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殘人老,就再也無法恢復舊日的容顏和生氣。末句用擬人的手法寫花落時身不由已的狀態。“嫁與春風不用媒”,委身於春風,不需媒人作合,沒有任何阻攔,好像兩廂情願。其實,花並不願意離開生長的枝頭,隨風飄零,只因為盛時已過,無力撐持,春風過處,便不由自主地墜落下來。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發顯得悲苦酸辛。當時盛開,顏色鮮麗,宛如西施故鄉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殘“人老”,不再有當時的容顏,撫今憶昔,倍增悵惘。結句婉曲深沉,製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這首七言絕句,以賦筆為主,兼用比興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別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人,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時英年早逝。他繼承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又汲取了漢魏六朝樂府及蕭梁艷體詩的長處,以豐富的想像力和新穎詭異的語言,表現出幽奇神秘的意境,通過凌駕大自然而創造出新奇幽美的藝術境界,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對中晚唐時期的部分詩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