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張家口戰役

南口張家口戰役是1937年8月,中國軍隊在河北南口(今屬北京)、察哈爾張家口(今屬河北)地區抗擊日軍進攻的作戰。

概述

標題: 南口張家口戰役
英文: Nankou-Zhangjiakou Campaign

歷史

日軍侵占北平(今北京)、天津後,為奪取整個華北,參謀本部令中國駐屯軍第5師師長板垣征四郎率所部和獨立混成第11旅為主攻,關東軍派遣兵團司令官東條英機率所部獨立混成第1、混成第2、第15旅,堤、大泉支隊(相當於營)和第2飛行集團為助攻,總計4萬餘人及偽軍一部,攻占察哈爾(今併入河北、山西)。中國軍隊為牽制日軍南下,確保平綏鐵路(北京—包頭)及晉察綏地區,以第13軍軍長湯恩伯為南口地區前敵總指揮,轄第13、第17軍,布防於南口、赤城、龍關一線;第68軍軍長劉汝明為張家口地區前敵總指揮,率第143師及獨立第27旅、察哈爾保全第1、第2旅、獨立騎兵第13旅防守張家口地區,組成環形防禦體系;另以第35軍、騎兵第1軍集結於綏遠(今併入內蒙古)集寧、興和地區,擔任戰役機動。總兵力約8萬人。
南口地區作戰8月11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由北平沿平綏鐵路向南口、居庸關發起進攻。12~15日,中日兩軍在南口、居庸關一帶展開激戰,南口鎮幾次易手。第13軍第89師在反覆爭奪龍虎台陣地中,給日軍以重創。13日,第14軍由石家莊馳援南口,進至宛平門頭溝(今屬北京)被日軍所阻。16日起日軍增派第5師主力向中國軍隊南口、居庸關前線陣地右翼鎮邊城迂迴。湯恩伯急調第4師增援。17日,傅作義率第72師、第200、第211旅和獨立第7旅由山西大同馳援南口,先抵察哈爾懷來(今屬河北)之第72師增援昌平鎮邊城(今屬懷來),獨立第7旅守懷來;後續之2個旅進至宣化下花園(今屬張家口)、懷來土木堡時,張家口告急,遂奉命於20日回援。至23日,日軍第5師主力突破鎮邊城西面的長城線,向懷來突進。南口守軍待援無望,右翼被突破,奉命於25日放棄南口,向洋河以西、桑乾河以南撤退。至27日,日軍占領居庸關、八達嶺、延慶、懷來等地。
張家口地區作戰集結於張北之日軍混成第2旅、堤支隊、大泉支隊及偽蒙軍1個師於20日向張家口發起攻擊,突破長城防線,占領神威台、漢諾壩等地。22日,守軍第143師在萬全城頑強抵抗後,次日退守張家口西南15公里處孔家莊一線高地,在此激戰三晝夜,給日軍以重大殺傷。由於延慶、懷來相繼陷落,27日劉汝明奉命率第143師撤出戰鬥,向宣化、涿鹿轉移。張家口於當日被日軍占領。至此,戰役結束。
此役,中國軍隊殲滅日偽軍2萬餘人,擊落日機1架,自身傷亡近4萬人。中國軍隊作戰英勇頑強,但因戰線長,兵力單薄,裝備不足,加之單純防守,增援不濟等而失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