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通郵談判

“南”指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以重慶和南京為中心的國民黨統治區及其建立的中華郵政。 解放區及其建立的中國人民郵政。 ”,鼓勵國共兩區通郵,但國民黨當局對兩區通郵,仍堅持他們的主張。

“南”指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以重慶和南京為中心的國民黨統治區及其建立的中華郵政。
“北”指以延安為中心的共產黨領導的廣大 解放區及其建立的中國人民郵政。
抗日戰爭期間,為溝通國共兩區郵政聯繫,使人民通信不受阻撓,周恩來於1940年5月在西安,毛澤東於1942年初在延安曾先後親自接見中華郵政第三軍郵總視察段的總視察林卓午。周恩來並親筆題詞“傳郵萬里,國脈所系!”,鼓勵國共兩區通郵,但國民黨當局對兩區通郵,仍堅持他們的主張。
抗戰勝利後,1946年初國共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按協定組成“北平軍調處執行部”進行了“整理恢復郵政”談判。在談判時,中共代表表示“贊成統一全國郵政業務、人事管理、郵票印發”,要求做到“建立新的不分黨派的統一的郵政管理組織,因才用人,不為黨派資格學歷所限制”,但國民黨代表主張必須按照國民政府考試院規定的考試辦法對 解放區郵政人員進行甄別。因而談判未能達成 協定。
1946年6月,內戰重起且不斷擴大。南京政府對 解放區實施交通經濟封鎖,強令各地中華郵政員工隨國民黨軍隊進退 ,同時停止了交換郵件,使國共兩區通郵因此中斷。隨著戰局的發展,廣大民眾對禁止通郵紛紛提出指責。南京政府於1949年1月提出試辦通郵;4月,中華郵政代表團隨同南京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到達北平,進行“南北通郵談判”。雖然正式簽署了南北通郵協定,但是國民黨政府卻做出對中共通郵通匯兌一律停止的規定,從而使通郵協定成為空文。不久,全國 解放,通郵問題隨之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