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雲錦研究所

1957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雲錦研究所”,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工藝美術類研究所,作為全國唯一的雲錦專業研究機構,承擔著雲錦繼承和保護的歷史重任。

研究所歷史

建所初期,工作的重點在蒐集整理雲錦文樣畫稿,總結歸納雲錦創作藝術規律,培訓藝徒,搶救瀕臨失傳的工藝絕技.先後整理出版了大型彩色圖案集《南京雲錦》和黑白圖案集《南京雲錦》,恢復了失傳品種"雙面錦" "凹凸錦",開發出人民大會堂江蘇廳裝飾用錦"雨花錦"等.同時徵集購買了相當一批雲錦匹料 塊樣 實物資料,為雲錦的研究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搶救開發我國各民族的民間織錦,1982年國家輕工部,撥專款決定在雲錦研究所基礎上建立"中國織錦工藝研究生產實驗中心",成立了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領導下的織錦專業委員會,我所為主任委員單位和學會所在地,同時在所內籌建了《中國織錦工藝陳列館》,使我所成為全國織錦行業中心.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支持下,我所於己於人1986年成為古代絲綢文物複製研究實驗基地.
研究所現有四層計1500平方米作為展示陳列.一層是雲錦生產工藝展示大廳,有13台多品種雲錦大花樓木織機生產展示.二層是歷代絲綢文物複製精品和雲錦妝花各類花色品種的展示,時間跨度從戰國到明清至現代.既有宮廷的,也有民間的;既有匹料,又有衣冠等實物.三層是中華織錦村,展示中國少數民族的各種織錦繡機器具和實物,以及民族服飾 生活用品等.四層為雲錦及少數民族服飾展覽,有模特展示雲錦現代服飾.
我所擁有歌專類技術人員6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人,中級職稱的5人,初級職稱的43人,具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和研究複製能力。
1998年,我所被南京市委 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待批).從而使南京雲錦這個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古代科技知識的民族文化遺產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40多年來,我所在中央有關部門部委和省 市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為雲錦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近20多年來為國家文物局和國內 外文博單位複製了一批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保存價值的絲織珍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雲錦的優勢主要在於手工織造的傳統產品品種和豐富的傳統圖案,它的織造工藝無人能及.我們恢復了許多失傳已久的雲錦技藝品種圖案.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不能用因襲照搬傳統產品 傳統題材來代替傳統的繼承,停在低水平的複製上,繼承傳統的目的在於創新.南京雲錦是中華民族獨特文化積澱的精髓,它所包含的傳統工藝技術 文化 科技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創造了古代燦爛的物質文明,是歷代絲織藝人勤勞智慧的結晶.
近年來,我所在政府職能部門及新聞媒體的支持下 幫助下,加大了雲錦的宣傳力度,在傳播科技知識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我們除了在所內設"中華織錦村" "中國織錦工藝陳列館"進行長期展覽陳列外,還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了"天上取樣人間織--南京市雲錦研究所複製絲綢文物匯報展",展現了從戰國時期到清末各個歷史時期絲綢織品的絢麗風貌,展覽期間遊人不絕,取得了巨大成功,首都新聞媒體對此作了大量的宣傳報導.此外,我們還參加了事5"日本筑波國際博覽會" 比利時皇家歷史博物館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展" "韓國漢城的"中國古代科技展" "中國文化大展" "上海建成700年的"明代文物複製品展" "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代科技展" 美國洛杉基的"中國文化展" 香港的"中國古代紡織服飾研討會" 日本沖繩"琉球王龍袍加冕慶典",法國蒙特爾紀世界博覽會等一系列赴國內外展出活動,每年都有一些國內 外紡織專業人士來我所進行交流參觀,學習.這些宣傳,交流活動促進了雲錦事業的發展,擴大了雲錦的知名度.為使南京雲錦這一珍貴的文物性工藝技術得到完善的保護和充分的利用,使之在目前的形勢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完成繼承,保護和發揚光大南京雲錦的歷史使命,我們擬在以下兩大方面進行努力.
1.建立雲錦繡博物館。
2.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登記。

經營範圍

一、雲錦生產操作演示
二、歷代雲錦精品陳列
三、民族織錦氛圍展示
四、雲錦漢民族服飾展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