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街

南京街

南京街位於貴州貴陽。是指今天市北國小稍北六廣門至黔靈西路口的一段中華北路。南京街1932 年改名南京路,20世紀40年代初又改名中華北路,一直至今。

貴陽

南京街位於貴州貴陽。老貴陽人都知道貴陽有條“南京街”。

十九世紀末的南京街街區——今日的中華北路十九世紀末的南京街街區——今日的中華北路

《貴陽府志》記載:“南京街,自六廣門南行至十字口,接廣東街。”《貴陽府志》創修於清朝道光二十三年 (1843 年), 鹹豐元年 (1851年)成書,二年 (1852年) 七月刊行,說明最遲在150多年前,“南京街”名已經出現。“南京街”是指今天市北國小稍北六廣門至黔靈西路口的一段中華北路。南京街1932 年改名南京路,20 世紀40 年代初又改名中華北路,一直至今。

南京街美食

碗耳糕因形如小碗又有邊耳而得名,亦稱“碗兒糕”。兒童最喜歡食用,取其諧音,又名“娃兒糕”。貴陽碗耳糕約出現在清代,興盛於80年代,當時貴陽經營戶較多,以南京街(今中華北路)

83號店的最馳名,民眾美稱之為“南京街的碗耳糕”,還因此流行過一句“南京街的碗耳糕——蒸大了”的歇後語。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一是說南京街碗兒糕個頭大;一是說南京街碗兒糕蒸好了,趕快去買。舊社會,貴陽人不富有,小學生、中學生早點多是吃碗兒糕和番薯,價錢便宜。那時市北國小斜對面有家碗兒糕店,碗兒糕蒸得脹鼓鼓的,破開了花,鬆軟可口,毫無酸味。清晨,店前擠滿了嘰喳的學生 , 蒸多少都賣得完。

1984年,該點心被評為貴陽市風味名小吃。

如今貴陽的碗耳糕,早已由人工磨漿改為電磨磨漿,進行大批量生產。除保持傳統風味品種外,還有加白糖雪白的製品,也有改用高粱,製成紫紅色的或用蕎麥製成黑灰色的,風味各異,品種繁多。在貴陽市大小餐館和食攤的早茶夜市,皆可見到到此點。

南京街趣

那年月,南京街油店和米鋪最多,各有10 來家。油店以賣菜油為主,也出售蠟燭、燈草、肥皂、香菸、火柴。老百姓買菜油,既用來吃,也用來點燈。油店老闆以江西豐城人杜姓為多,彼此差不多都有點沾親帶故關係。聽說剛來貴陽時都是挑擔串街賣油,後有積蓄才開店。大油店每隔一兩月都要請專門師傅做紅蠟燭,稱為“澆燭” 。澆燭的程式為做燭芯、上蠟、染色。燭芯是以燈芯草裹在竹棍子上,有時燭芯是鄉下農民做好送來的。紅燭從小指拇細到拳頭粗的都有,不過,大紅燭只有大戶人家才會買,窮人是買不起的。逢年過節,紅燭生意興隆,老闆臉上笑容可掬。米鋪用大木盆裝米,依出產地和質量分裝不同的木盆。賣時用斗、升裝滿,用刮子刮平。開米鋪的大多有兩副斗、升:一副是四鄉農民用馬馱米來時作進貨用的,一副是賣米時用的。搞的是“大斗買進,小斗賣出” 。

20 世紀40 年代末 , 南京街上靠近毓秀路口有家四川人開的飯店,顧客以拉黃包車的、 拖板車的、挑擔的下力人為主。 賣的飯叫“冒兒頭”, 先盛一平碗 , 再添一平碗蓋上,飯高出碗一頭。這家飯店有兩點給人印象深刻:一是桌凳清潔,二是跑堂的幹練。只要是天晴的日子,傍晚打烊後職工把方桌和條凳搬到門口,用鹼水洗,拿刷子使勁刷,刷得木紋清晰,板面白淨。跑堂的約莫 30 來來歲,平頭,肩上搭條白毛巾,毛巾專為顧客擦凳子用。每當吃中飯、吃晚飯時,跑堂的利麻地穿梭於坐滿的客人間,雙手托著10來個碗盤,嘴裡還要招呼新客人座,請吃完的客人“明天請早”, 運轉自如,從不失誤。

瀋陽

瀋陽南京街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在南北二幹線建成以前是瀋陽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南北幹線。南京街向北通過黃河大街、道義大街連線101國道,向南通過沈蘇大街、會展路、雪松路連線瀋大高速公路,全長13391米。

南京街歷史

1912年,南京街始建於瀋陽市府大路至中華路段,當時叫中央大街。1919年,

中央大街北段分段改名加茂町、富士町;南段名獲町,1946年加茂町復名南京街。1957年將漢口街、二十經路和中華路以南的民生街併入,統稱南京街。1966年更名為東方紅大街,1981年又恢復為南京街名。1989年以中華路為界,將南京街劃分為南京街南、北兩段,沿用至今。

2002年,瀋陽市對南京街實施了一次大規模的道路改造,將當時的南京街由原來的雙向4車道改造成了雙向8車道。

2007年5月,南京街再次迎來新的改造,變成雙向10車道,成為瀋陽市第

一條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2009年6月,瀋陽市民政局發布《公告》:將和平區長白街(工農橋北至長白橋即原沙崗子橋)延長路段(長白橋延至渾南西路)繼續南延至東陵、蘇家屯兩區交界(白塔堡河小橋)的沈蘇快速路,全長6100米、寬60米、雙向8車道的道路,命名為南京南街。

這意味著南京街將從渾河工農橋開始向南延長6100米,全長達13391米,約13.4公里。其中,南京北街長仍為3216米,南京南街長由原來的4075米,增加到10175米。成為瀋陽市名稱使用最長的一條街。

瀋陽金融街

瀋陽南京街是瀋陽市兩條“金融街”(另一條是和平大街)之一,其沿線自民國以來就遍布各大金融機構。從20世紀初開始,諸多國外銀行就在此機構相繼開業,並發展起來。單就位於南京北街與中華路相交處的,曾被稱為“瀋陽外灘”的中山廣場一處,就曾有橫濱正金銀行奉天支店(今工商銀行中山廣場支行);日資三井大廈(今招商銀行中山路支行);日本朝鮮銀行奉天支店(今華夏銀行中山路支行);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今盛京銀行天合支行)等金融機構。如今,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在內的各大銀行均在南京街上擁有分行。

現在的瀋陽金融街規劃以不僅僅局限於南京街一條街,而是以和平大街、南京街為骨架,西起南京街,東至三經街,北起市府大路,南至南五馬路、文藝路,南北長2.4公里,轄區面積近6平方公里的省級金融集群區。現已有約160家銀行分支機構入駐此地,占瀋陽市總計的15%。根據金融業界的統計資料,其中有55家保險公司,24家證券公司,100家金融中介機構,金融業的聚集非常明顯。

規劃瀋陽金融街與北站金融商貿開發區一起形成東北亞的金融中心。瀋陽金融街將被打造成以商業金融業務為主,集購物休閒、文化娛樂、會議辦公、教育科研和生活配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散發著獨特都市魅力的綜合性金融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