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瓮城

南京瓮城

南京瓮城又叫月城、曲池,是一種附屬建築的名稱,主要是指在古代時候依附於城門,與城牆連為一體的建築。

簡介

瓮城,又稱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於城門,與城牆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多呈半圓形,少數呈方形或矩形。
當敵人攻入瓮城時,如將主城門和瓮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敵形成"瓮中捉鱉"之勢。在南京明城牆修築以前,中國傳統瓮城的制式是將其設於主城門外。南京明城牆一反此舊制,將瓮城設於城門內,在城體上革命性的設定了"瓮洞"(藏兵洞),大大加強了城門的防禦能力。
京城13門中,除神策門外均為內瓮城,其中三山門、通濟門(現均不存)和聚寶門(今稱中華門)的規模和氣勢都遠超其它諸門。

概況

中華門位於城南,原為南唐都城的南門,明朝時重建,東至通濟門界,西至三山門界,長3178米,有垛口1202個。現在保存下來的"中華門城堡"共有4層牆體,共有藏兵洞27個,其中最外層上建敵樓,城門左右各3個,二層樓基中設7個,最大的一個內部面積達310平方米。
對外的第一道城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原建有廡殿式重檐筒瓦頂的鏑樓,但毀於1937年侵華日軍的炮火,現尚存台基殘跡;中層為磚石結構,朝內一排7 個藏兵洞,洞內設茶室,經營旅遊紀念品;下層中間為瓮城甬道,兩側各有3 個藏兵洞。
二至四道城門為二層結構,上面有木質城樓,下層為磚石結構。瓮城的東西兩側各建有一條寬11米的斜坡式登城馬道,供守軍騎馬上城,馬道下的外側還各有一排7 個小藏兵洞。
這些藏兵洞平時用來儲存軍用物資,戰時可藏兵3000餘人。有專家認為,內瓮城的設定不僅增強了城門的防禦力,還是設計建造者"國有利器,不示於人"的道家思想的集中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