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學校由創建於 1953 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78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生,1981 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 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 年,獲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11 年,獲批建設“985 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研究生院具有完備的學位授予體系,現有18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49個博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11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工學院、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 等 14 個專業學院。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鍾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都南京。學校由創建於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生,1981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目前,已建成了以工為主,理、工、文、經、管、法、教、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理工大學,為強大國防、推進“兩化”融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研究生院概況

南京理工大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2004年6月被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進入全國高校的先進行列。

辦學條件

為實施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落實“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2011”計畫),學校大力開展協同創新,建立了“先進發射”、“先進微納米材料及裝備”、“社會公共安全科技”、“先進民用爆炸材料與安全技術”、“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與系統安全技術”、“高端裝備與先進制造”等6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先進發射”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工業和信息化部協同創新中心”,“先進微納米材料及裝備”和“社會公共安全科技”兩個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為推進教育國際化進程,學校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等1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開展各類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合作工作。2012年,學校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合作建立了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該研究所採用國際學術機構運行模式,匯聚了以赫伯特•格萊特院士、盧柯院士等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知名納米材料專家,致力於建設世界頂級的納米材料與技術研究基地。

學科設定

學校建有研究生院、教育實驗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並與合作方聯合創辦了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和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兩個獨立學院。現有9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江蘇省優勢學科,7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7個工信部重點學科;16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49個博士學位點分布於法學、理學、工學和管理學等4個學科門類的18個一級學科,116個碩士學位點分布於哲學、法學、文學、經濟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和管理學等9個學科門類;具有金融碩士國際商務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體育碩士翻譯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圖書情報碩士、藝術碩士等12個專業學位授予點,其中工程碩士具有27個工程領域,工商管理碩士具有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授予權;此外還具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碩士學位的授予權,具有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招生權。

師資力量

學校具有教授任職資格整體審定權,可自評增列博士生導師。現有教職工3200餘人,專任教師1900餘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2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8人,外國院士3人,“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8人,“萬人計畫”傑出人才2人、“萬人計畫”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973”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9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9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22人,“江蘇特聘教授”7人、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8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等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工程入選者29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8個,江蘇省創新團隊14個。

學術研究

“十一五”以來,學校科技活動經費達56.74億元;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36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1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共發表論文2300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論文數分別達到4427篇、6924篇,出版學術著作433部,獲得專利授權1398件。

科教成果

學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技中心,設有120個研究機構,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8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建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並創辦有全國第一個依託大學和大學科技園建設的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

此外,學校還建有占地600多畝,規劃科學、設備先進、功能完善的試驗中心。學校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標誌性的科研成果。

招生規模

學校可自評增列博士生導師。2013年,學校研究生導師共137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60人(校內博士生導師329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31人);碩士生導師1240人(含校內博士生導師,不含兼職博士生導師)。

2013年,學校在校研究生的規模達到82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數為1469人;在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為6745人,其中學術學位研究生4315人,專業學位研究生2430人。

經過教師和研究生多年的努力,截至2013年底,學校已培養博士生2471人,碩士生23103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六十多年來,學校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了16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1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人成為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領導和骨幹。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校名 姓名 職務 軍銜或職稱 任職時間
軍事工程學院 陳賡
院長兼政委 大將 1953.7-1961.3
謝有法
政委 中將 1958.5-1966.4
炮兵工程系 趙唯剛 系主任 大校 1953.1-1960.7
賀振新
系政委 少將 1955春-1960.7
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 賈克 校長 大校 1954-1959
廖成美
政委 少將 1953.8-1960.7
黃延卿
校長 大校 1960.1-1960.7
炮兵工程學院 孔從洲
院長 中將 1960.6-1964.7
廖成美
政委 少將 1961.5-1966.4
李仲麟 院長 少將 1964.7-1966.4
華東工程學院 李仲麟 院長 少將 1966.4-1968.10
齊陶
革委會主任 1968.10-1975.9
周伯藩 革委會主任 1975.9-1977.7
霍宗岳 革委會主任 1977.7-1979.7
明朗
院長 1979.7-1981.1
李仲麟 院長 1981.1-1983.4
馮纘剛
院長 教授 1983.4-1984.10
華東工學院 馮纘剛 院長 教授 1984.10-1988.1
李鴻志 院長 教授 1988.1-1993.2
南京理工大學 李鴻志 校長 教授 1993.2-2000.3
徐復銘
校長 教授 2000.3-2006.12
王曉鋒
校長 教授 2006.12-2015.7
付夢印 校長 教授 2015.7-

現任領導

校長兼黨委副書記 付夢印
黨委書記 尹群
黨委副書記 陳岩松
副校長兼黨委常委 劉剛錢林方王連軍廖文和
校長助理 席占穩韋志輝, 陳錢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校園環境
學校北依紫金山,西臨明城牆,校園占地3118畝。校舍建築總面積8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5億元,各類基礎設施齊全,後勤服務系統完善。現有實驗室59個,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9.9億元;圖書館藏有中外文圖書文獻240餘萬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