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建於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試驗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水利科學研究機構;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社會公益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主要從事基礎理論、套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承擔水利、交通、水電工程中具有方向性、關鍵性和綜合性的科學研究任務,兼作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水利部基本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水利部南京計量檢定中心。

基本信息

簡介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是中國水利和水運科學技術的綜合研究機構。創建於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試驗所。曾改稱中央水利實驗處、南京水利實驗處及南京水利研究所,1984年改為現名。院址在江蘇省南京市。下設水工、土工、河港、材料結構4個研究所,以及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技術情報研究室和計算中心等機構。設有紊流力學、河流動力學、泥沙運動、土動力學、水工水力學、通航水力學、地下水滲流、環境水力學河道整治潮汐河口治理、海岸演變、地基加固、土石壩築壩技術、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防腐、近海工程、聚合物材料等專業,每年承擔的基礎研究和開發套用科研項目約350項,提出成果報告200多篇,併兼管水利部水利大壩安全監測中心,承擔全國水利大壩安全監測工作。該院為有關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從1978年以來,獲得國家級、部級、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科研成果達120餘項。1987年底,該院有科技人員786人,其中有高級職稱的138人;編輯出版的刊物有《岩土工程學報》、《海洋工程》、《水利水運科學研究》和英文版季刊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歷史沿革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一、中央水工試驗所和中央水利實驗處時期(1934年—1950年5月)
1934年春:全國經濟委員會成立了“中央水工試驗所籌備委員會”,積極負責中央水工試驗所的籌建工作。
1938年1月:全國經濟委員會水利部分,劃歸經濟部接管,中央水工試驗所同年3月改由經濟部領導。
1941年9月: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成立,經濟部原轄水利機關,包括中央水工試驗所,都改變了棣屬關係。
1942年1月:由於業務範圍擴充,中央水工試驗所改名為“中央水利實驗處”。
1947年5月1日:國民政府水利部成立,中實處改由水利部領導。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中旬,中實處由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水利部接管,並積極籌備恢復工作。

二、南京水利實驗處時期(1950年5月—1956年12月)
1950年5月,“中央水利實驗處”改名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南京水利實驗處”。.
1953年3月,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撤銷,南京水利實驗處由中央水利部直接領導
(一)華東軍政委員會水利部代管時段(1950年5月—1953年3月) 1951年3月,研究室撤銷,人員分別劃歸水工室及文獻室。同年,成立了中共南京水利實驗處支部,屬中共南京市一級機關黨委領導。 1952年,水文研究所撤併到中央水利部水文局,另籌設材料試驗組。
(二)中央水利部直接領導時段(1953年3月---1956年12月)
1953年5月11日,經中共南京市政府分黨委批准,組成南京水利實驗處支部。12月,由上級批准成立黨組。同年,下屬水工儀器廠從南京水利實驗處分出,由中央水利部直接領導,改名為南京水工儀器廠
1954年經中共南京市政府分黨委同意,恢復黨支部的領導職能。在秘書室下增設技術檔案室。
1956年,按照中央水利部的指示,南京水利實驗處派出95人,籌建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

三、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時期(1956年12月—1984年1月)
1956年12月,南京水利實驗處更名為“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

(一) 更名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後至文革前夕時段(1956年12月—1966年)
1956年12月,原水工、土工兩試驗室改為研究室,又將原水工試驗室的潮浪和泥沙兩個組人員抽出,成立了河港研究室。
1957年2月,根據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關於全國水利科學研究機構的合併問題指示精神,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由水利部和交通部共同領導。原屬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籌備處港工及航道研究室併入該所。
1958年,水利部與電力工業部合併為水利電力部,南科所改由水利電力部和交通部共同領導。1958年2月,國務院農七齊字23號文,同意成立“錢塘江河口研究委員會”,明確研究工作交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負責。1958年,交通部組織“天津新港回淤研究領導小組”,負責該港回淤研究的技術領導工作。

(二)文革開始至所改院時段(1966年—1984年1月)
1966-1967年,原有組織機構特別是行政管理部門被打亂。
1968年,經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
1973年8月,經江蘇省革委會批准,建立中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委員會。
1979年2月,水利電力部分為水利部和電力工業部,南科所由水利部交通部共同領導。同年6月,水利部明確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為地師級單位。
1980年恢復了所室兩級學術委員會活動。成立了所的學位評定委員會和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
1982年2月,水利部與電力工業部合併為水利電力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所恢復水利電力部和交通部共同領導

四、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時期(1984年1月—2006年12月)
1984年1 月,經水利電力部批准,並徵得國家科委同意,改名為“水利電力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1994年9月,更名為“水利部、交通部、電力工業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1984年1月,所改院後機構體制有了較大變動,幹部也作了全面調整,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1984年8月,水利電力部和交通部批准我院為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實行院長負責制。
1985年3月,原屬科研處的計算套用中心,改名為計算中心,直屬院長領導。
1987年12月,水利部電力部明確我院為水利電力部大壩安全監測中心,承擔水利大壩安全監測工作。1987年10月,中國水利學會同意我院成立“中國水利學會科技諮詢服務中心岩土工程服務部”。
1989年8月,經水利部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批准,確定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為水利部基本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1991年10月,接水利部辦公廳通知,持單位介紹信至辦公廳秘書處領取水利部、交通部、能源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印章。
1994年9月,更名為水利部、交通部、電力工業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1995年,經水利部批准,與河海大學、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資源研究所合作成立水利部遙感技術套用中心南京分中心
2001年6月,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資源研究所成建制併入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對外可繼續使用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資源研究所。
2001年10月,科技部、財政部、中央編辦批覆水利部等四部門所屬98個科研機構分類改革總體方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轉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擬定編制393人。
2002年1月,水利部決定將水利部農村電氣化研究所劃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管理。
2002年10月,水利部批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2003年4月,水利部人教司復函,同意在科技部、財政部、中編辦對我院非營利性科研機構改革驗收前繼續延用原名稱“水利部交通部電力工業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2004年6月,水利部認定依託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建設的水利部水科學與水工程科學重點實驗室。
2005年3月,國家科技部批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與河海大學聯合建設“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6年4月,水利部批准以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為依託單位,組建水利部水文水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圖組織機構圖

科學研究

水文水資源

水工水力學

河流海岸

岩土工程

材料結構

大壩安全管理

農村電氣化

科研平台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部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水科學與水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水文水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中國暴雨統計參數圖集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2006

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術 中國航海科技獎 特等 2006

特大跨徑橋樑鋼塔和深水基礎設計施工創新技術研究 中國公路科技獎 特等 2006

高液限土路基穩定技術研究 中國公路科技獎 一等 2006

長江三峽二期工程船閘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等 2005

高混凝土面板沙礫石壩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2003

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2002

全國水中長期供求計畫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2000

滬寧高速公路江蘇段工程技術和建設管理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 1999

三峽船閘輸水閥門水力學大比尺模型試驗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1999

廣西岩灘水電站工程250T級垂直升船機整體模型試驗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 1999

高土石壩動力分析及抗震工程措施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 1999

學術期刊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水利水運工程學報》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

《水利水運工程學報》(原名:水利水運科學研究)系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主要報導:水利水電、水運、海洋工程和土木建築工程的規劃、可靠性研究、科研、設計、施工、監理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果等。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創刊於1983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海洋學會主辦,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學術性季刊(刊號ISSN1005-9865),面向國內外發行。《海洋工程》以促進學科理論發展、加速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為宗旨,主要刊載近岸工程、海岸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水下工程、潛水技術、救撈技術等領域具有理論水平及實踐經驗的學術論文、研究簡報、綜合評論、調查報告、成果介紹及學術動態報導。《海洋工程》已被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收錄,並作為核心期刊收錄於"中國海洋文獻資料庫"及正式出版的檢索刊物《海洋文摘》中。同時《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被認定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並被作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全文收錄,2000年榮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獎。

《海洋工程》《海洋工程》

《岩土工程學報》

《岩土工程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中國水利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建築學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六個全國性學會聯合主辦的學術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學報》創辦於1979年,在江蘇南京登記,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承辦,國內外公開發行。

《水科學進展》

《水科學進展》是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水利學會主辦,以水為論述主題的學術期刊,主要反映暴雨洪水乾旱、水資源、水環境等領域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重要進展、當代水平和發展趨勢,報導關於水圈研究的新事實、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術經驗和科技動態,是全方位和深度了解中國水科學進展的重要視窗。本刊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國《Ei》和《CA》收錄,2003、2004、2005年連續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04年獲江蘇省優秀期刊獎,併入選江蘇省期刊方陣。

《小水電》《小水電》

《小水電》

《小水電》雜誌是水利部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中國水利學會水力發電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小水電專業委員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小水電專業委員會、水利部農村電氣化研究所(亞太地區小水電研究培訓中心)主辦的全國唯一小水電專業技術性期刊。

《ChinaOceanEngineeri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海洋工程學會主辦,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編輯的英文版綜合性學術季刊(刊號ISSN0890-5487)China Ocean Engineering辦刊宗旨是向國外介紹我國與海洋工程有關的研究、設計、試驗、生產、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學術動態,擴大對外宣傳和交流,展示我國的研究水平。主要刊載離岸工程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海洋環境保護工程、水下工程、潛水技術、救撈技術等方面的稿件。稿件內容包括工程建築物(海洋平台、防波堤、碼頭、堤防、錨泊系統等),物理和數學模型試驗技術,結構材料,結構應力分析,海洋工程土力學,海岸泥沙及波浪動力學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