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路斯

波斯王子。其父為波斯薩珊王朝末主,死於公元651或652年。時大食東侵,卑路斯求助於唐,唐曾以卑路斯為波斯都督府都督,高宗鹹亨時(670—674)入朝,授右威衛將軍,曾奏請於長安置波斯寺,鏇卒於中國。

簡介

卑路斯(英語:'Pirooz';波斯語: پیروز ‎,意思就是“勝利者”)亦作畢路斯。是波斯薩珊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亞茲得格爾德三世(Yazdgerd III)的兒子。
卑路斯王錢幣卑路斯王錢幣

亡國之路

根據《舊唐書》記載,阿拉伯人在入侵波斯時,卑路斯的父親亞茲得格爾德三世於公元638、639年以及647、648年分別向當時統治中國的唐朝要求提供軍事協助,但都被當時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拒絕。亞茲得格爾德三世於公元651年,被殺害於中亞阿姆河附近的木鹿城的一座磨房內。

卑路斯沿著絲綢之路一路東逃到吐火羅(大致區域為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受到當地部落酋長保護,得到些許的喘息機會。卑路斯意欲東山再起,於654年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一如唐太宗以路途太遠為由,拒絕出兵。 這時,阿拉伯軍隊盤踞在波斯東北呼羅珊地區,對強盛的唐王朝能控制的中亞地區基本上採取打了搶、搶了就退回呼羅珊的戰術。卑路斯在吐火羅部落武裝的幫助下,一度打到呼羅珊,但又被阿拉伯人打了回來。

661年,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特使王名遠入西域中亞,成立波斯都督府,設於今日阿富汗的Zaranj,立卑路斯為當地都督,662年唐又冊封卑路斯為波斯王。

後在阿拉伯軍隊的不斷威逼下,卑路斯又沿著絲綢之路東逃,最終於675年初抵達長安唐高宗授予他右威衛將軍,又專門為他在長安城內修建了一座拜火寺。

677年,卑路斯在長安去世。

後人

卑路斯去世後其子泥涅師承襲“波斯王”稱號。並被封為左威衛將軍。最終病死在長安,終未能復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