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丸

半夏丸,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主治積痰不散,上衝心髒,變為風癇者。具有化痰安神的作用。

半夏丸1

正文

半夏丸1

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

組成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礬(燒令汁盡)90克 硃砂(細研,水飛過)90克 黃丹60克

用法

上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丸,以人參煎湯送下。

功用

化痰安神。

主治

積痰不散,上衝心髒,變為風癇者。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半夏丸2

正文

半夏丸2

來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異名

止嗽丸(《普濟方》卷一五七)。

組成

白礬(枯過)450克 半夏(湯洗去滑,薑汁罨一宿)1500克

用法

上藥搗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後與臨臥時生薑湯下。

功用

化痰止嗽。

主治

肺氣不調,咳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短氣煩悶;及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咽膈不利,嘔吐噁心,神思昏憒,心忪而熱,涕唾稠粘。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半夏丸3

正文

半夏丸3

來源

《重訂嚴氏濟生方》。

異名

瓜蔞半夏丸(《醫門法律》卷五)。

組成

瓜蔞子(去殼,別研) 半夏(湯泡七次,焙,取末)各30克

用法

上藥和勻,生薑自然汁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後用薑湯送下。

功用

清肺化痰,止咳寬胸。

主治

肺臟蘊熱,咳嗽痰多,腳膈塞滿。
按:《醫門法律》瓜蔞半夏丸用湯浸蒸餅為丸,治證與《濟生方》半夏丸同。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半夏丸4

正文

半夏丸4

來源

《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

半夏(生用)60克 赤茯苓(去皮) 枳殼各30克 風化朴消4.5克

用法

上藥前三味,銼碎,焙,為末,入乳缽內,同朴消杵勻,用生薑自然汁煮糯米粉為糊,丸綠豆大。每服30~50丸,仍以淡薑湯食後、臨睡送下。兒小者,丸如粟米大。

功用

化痰破氣,瀉火通便。

主治

小兒驚搐後風涎潮作。
按:本方組成與《百一選方》卷五治痰飲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組成相同,但枳殼用量不同。可參閱。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