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綜合症

午睡綜合症

午睡綜合症 (afternoon slump/ siesta syndrome) 又稱“下午困”。英國近日有一項以1000名上班族作為對象的調查顯示,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在中午12時達到高峰,接著便往下坡路走。有四分三的受訪者在午膳時間過後出現“午睡綜合徵”,特別容易渴睡,尤其是下午2時至4時之間,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大大降低員工整體力,每年令企業損失上萬元。

病因

從生理角度而言,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和能量消耗,可以保持四至五小時活躍狀態的腦細胞約在下午會轉入抑制狀態。而且在午膳以後,流經消化道的血液增多,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人會有精神不振、昏昏欲睡的感覺。此時,身體需要小休片刻,以消除疲勞和穩定神經系統功能的平衡。

雖然午睡綜合症不論有沒有吃午餐都有可能出現,但專家認為令午睡綜合症嚴重的一大原因,是源於上班族愛吃高糖、高脂、低蛋白及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或漢堡包。美國芝加哥醫學院教授 Bonnie Spring博士發現,這類較難消化的食物會加劇腦部供血減少的情況,並且增加腦內血清素( serotonin)的水平,增加睏倦感。

預防

選擇新鮮食物

進行這項調查的Avenance包一伙食公司說,午睡綜合徵使到英國企業損失的錢財以百萬計。目前有許多公司因此提供健身津貼,以改善職員的健康。Avenance公司也建議其他一些簡單的方法以協助職員應付午睡綜合徵的,如鼓勵員工在早上和下午中段來個小休,同時必須吃健康、均衡的食物。

專家認為,不吃午餐或吃錯食物都可導致午睡綜合徵。上班族應該儘量選擇新鮮食品如新鮮的魚肉、雞和蔬菜,這些食物會慢慢的在一整天內釋放能量。

另一方面,由於目前有不少企業公司講求高生產率,一些員工為了爭取時間工作,在午休時也寧可呆在辦公桌前吃些快速解決的午餐,但專家認為,不要連續幾小時呆在辦工桌前,午餐時應起身移步到公司餐廳或附近餐廳吃午餐,或是偶爾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都有助於保持身體及精神狀況,使到自己一整天都可以應付工作。

健康午睡

其實,過去的醫學研究一般認為,午間小睡片刻有助於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但必須注意午睡的時間。過去有睡眠專家發現,人類的身體傾向兩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另一次發生在下午,只是程度較輕微。專家認為,不管夜間睡眠是否足夠,白天想小睡片刻,是人類正常的生理需求。目前一些拉丁美洲國家和歐洲國家仍保有此習慣。據估計,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午睡的習慣中。但越是工業化的國家,午睡越不能被人接受。美國的科學家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24分鐘的午睡,能夠有效地改善駕駛員的注意力與表現。午覺睡得太久,剛起來的半小時會有輕微的頭痛、全身無力,這是“睡眠慣性”造成的。 如果你的生理反應傾向小休片刻,那么何妨讓自己休息一下,而不要一味地壓抑自己的困意,以致整個下午昏昏沉沉。專家認為,健康的午睡過猶不及,以15至30分鐘最恰當,若是超過30分鐘,身體便會進入不易睡醒的深睡期,這時就需要延長到1至1個半小時,也即是完成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同時,午睡時間太長,也會打亂生理鍾( biological clock),影響晚上的正常睡眠。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24分鐘的午睡,能夠有效地改善駕駛員的注意力與表現。午覺睡得太久,剛起來的半小時會有輕微的頭痛、全身無力,這是“睡眠慣性”造成的。如果你的生理反應傾向小休片刻,那么何妨讓自己休息一下,而不要一味地壓抑自己的困意,以致整個下午昏昏沉沉。若要維持較長的午睡,只適用於補充前晚的睡眠不足,記得,真正健康的午睡不應該超過30分鐘,同時,午睡要養成每天定時定量的習慣。除了要控制午睡時間外,還要注意睡眠姿勢。有很多人午睡時會趴在桌上或坐在椅子上打盹,但這些都不是最好的姿勢。人在睡眠狀態下,肌肉放鬆,心率變慢,血管擴張,血壓降低,流入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此時若依然坐著睡覺,時間長了大腦會缺氧,產生頭重和乏力等不適感覺。伏在桌上會壓迫胸部和妨礙呼吸;用手當枕頭會令眼球受壓,誘發眼疾,而且令雙臂發麻。比較好的睡姿是右側臥位;事實上午睡時間短促,可不必強求側睡,但最好儘量在沙發上躺睡會比較健康。無法躺臥午睡時,閉目養神也有很好的消除疲勞效果。此外,不宜飯後立即午睡。因為午飯後胃內充滿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時立即躺臥會有不舒適的飽脹感。正確的做法是吃過午飯後,先待一會才午睡,這樣有利消化和吸收食物。午睡之後,要慢慢起來,可以用洗個臉、喝杯水喚醒身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