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角燈

千角燈

千角燈是廣東省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在廣東,凡添了男丁的人家,都會在男丁誕生後的開春時節(一般是正月十五前後)舉行燈會。而東莞“千角燈”的製作僅是東莞趙氏家族所獨有。據有關史料和《趙氏族譜》記載,趙匡胤的小妹趙美容(皇姑)因逃難定居東莞。她憑記憶中皇宮燈的樣式,指導莞城藝人扎作“千角燈”,並親手繡上“二十四孝圖”的燈帶24條,稱為“皇姑帶”(文革時已被毀)。千角燈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勤勞智慧的漢族勞動人民創新精神的繼承傳統、傳承文化、創造美好生活的結晶。

基本信息

特色

千角燈千角燈
“千角燈”是宋代八角宮燈的形式,有一千個角,綴有一千盞燈,燈身為多個不同的立體三角形組成,集書畫、剪紙(刻紙)、刺繡等優秀漢族民間手工藝於一體。在東莞方言中“千角燈”和“千個丁”語音相同,寓意“百子千孫”傳宗接代的意思。同時,用一千盞燈組合成一盞彩燈,獨特的創意也充分展示了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漢族燈文化的瑰寶

現狀

“千角燈”的扎作無圖紙,也無樣本留傳,只由師傅口傳身授。現惟一會扎作“千角燈”的老藝人張佛也在2009年離世。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