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1929年蘇聯出版的科普圖書]

十萬個為什麼[1929年蘇聯出版的科普圖書]

《十萬個為什麼》,是已故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於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書,非常簡短,約5萬字。

歷史

此書由 米·伊林始創作於1927年,兩年後正式出版。不到五年,在科學尚不發達的中國幾乎同一時間就出現三個不同的譯本,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奇蹟。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一些大城市文化呈現出奇特的繁榮景象,“五四”以來知識精英們所提倡的“科學”也開始進入市民階層的眼界。按照王春秋的說法,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約30年間,這本小冊子在中國大陸的廣為傳播,是歷史潮流使然。“1931年,陶行知先生首倡“科學下嫁”,要求把科學下嫁給工農大眾。中國歷史上有組織、有計畫的科普實踐活動由此拉開了帷幕。”“1934年,柳提認為‘目前大眾需要科學知識,科學要求大眾化’,首次提出‘科學大眾化’的口號。1941年,慕宇光在《科學趣味》第五卷第六期,從理論上多方面論述了科學大眾化的意義和方法。在‘科學大眾化’口號的鼓舞下,中國各個階層的知識分子以及科技團體、學術學會組織都積極投入到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的浪潮中來。”伊林《十萬》的適時引介正順應了科學普及實踐活動的需求。以中國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來說,這種翻譯和傳播速度算是相當突出的。

參與推進伊林《十萬》中譯本傳播的出版單位甚多。此書不但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50年代,其重印和再版又達高潮,不但開明書店一再印刷,異軍突起的中國青年出版社也接手再版的工作。“文革”結束直至21世紀,還有一些新的版本推出。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自1934年始,先後有十餘家出版社或發行單位從事此書的出版,按照時代順序分別是:新生命書局、開明書店、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中國青年出版社、新華書店、華北書店、抗戰書店、大連大眾書店、東北書店、湖南教育出版社、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延邊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其中既有30年代文化熱與抗戰“孤島”期間的上海書店,也有40年代解放區的出版部門,還有新中國成立直到改革開放的多家出版社。

中譯本

(概述中圖片及基本信息欄內容為董純才1938年中國青年出版社譯本信息)

據統計,伊林《十萬》中譯本最早出現在1934 年,共有三個不同譯本,(三個譯本 第一版?)詳情如下:

陳少平譯,《問題十萬》,上海:新生命書局。1934年3月,計139頁。

董純才譯,《十萬個為什麼》,上海:開明書店。1934年10月,計117頁。

趙筱延譯,《室內旅行記》,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4年11月,計124頁。

以上三個譯本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董純才譯本。儘管陳少平的譯本發行最早,但他的譯本與趙筱延的譯本自初版之後就不復發行了,且後來還出現了1955年的鄭繽譯本,2002年的宋鑫譯本,以及1999年董純才、鄒信然、祝修恆的修訂本,但論生命力最旺盛、傳播最持久,是1934年董純才譯本。王春秋在《中國近代科普讀物發展史》評論董譯本:作為近代中國“第一代從事科普讀物創作的作家”中“最傑出的一個”,“董純才的翻譯達到了信、達、雅的標準,而且在中國化方面匠心獨運,成效顯著”。其“作品善於運月藝術形象和生動活潑、新鮮有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各種科學知識,把鳥獸動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直到解放後,這些科普讀物還多次再版。特別是《十萬個為什麼》分別由開明書店、新華書店和大連大眾書店出版,1949年3月開明書店出版到第10版”。據悉,1980年第2版是董譯本的第29次印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