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林

十林

十林鎮位於河南省南陽鄧州市西北部,距鄧州市城區34公里,西與淅川縣厚坡鄉、內鄉縣師崗鄉接壤,北和內鄉縣大橋鄉相連。面積84平方公里。十林鎮的農業基礎好,傳統的精細種植水平高;靈山礦藏資源豐富,建材工業已成規模;水資源優質充沛,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能源供應充沛等都將成為該鎮一、二、三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進一步開發的前景廣闊。十林鎮位於鄧州市西北部邊陲,與淅川、內鄉兩縣交界,北靠靈山,東依湍河,豫53線公路縱穿鎮域,交通十分便利。

歷史

相傳古時此地有森林,長10餘里。春秋時為秦、楚間要道。據明《嘉靖鄧州志》記載:十里林店,州西北八十里。清代曾設十里林鋪驛站。後逐漸形成集市,簡稱十林。

清至民國前期分屬十林、湯河、南古、堰子、姬堰、百川、柳堰等7個裡,1936年屬五區,1941年分屬張村、師崗、梁莊3鄉。1949年分屬張村、厚坡區,1951年屬張村區,1958年屬張村人民公社,1961年屬十林區。1969年為十林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鄉1994年9月為鎮。

行政區劃

社區:十東社區、十西社區、

行政村:王河村、張坡村、操場村、魏寨村、大路武村、賈寨村、風楊村、湯河村、安鄉村、楊寨村、郭溝村、黃崗村、柳堰村、河池村、何營村、北崗村、宋集村、羅崗村、景崗村、景營村、大西村、大東村、堰子河北村、堰子河南村、習營村

經濟

北、西部為平崗地,東、南部較平坦。湍河為東側界河,流長約12公里。中、西部分別有堰子河,得子河過境。經濟以農業為主。耕地8.8萬畝。東部沿湍河為黃壤土,西部多黃膠土、黑土及白塔土。產小麥、玉米、豆類、紅薯、菸葉、油菜、芝麻等。

習樓習祖傳小磨油製作技術,出油率高,色正味香,聞名鄉里。

十林商業繁榮。為鄧州、內鄉、淅川3市、縣間主要農貿市場之一。每日有班車貨車往返豫、鄂、陝3省相鄰縣。

文化

十林鎮第一初級中學(重點中學)自忠中學是1943年3月國民革命軍三十三集團軍為紀念其前司令,中國著名抗日將領,捐軀於抗日戰場的民族英雄張自忠先生而創辦的。

交通

S249省道

內鄧高速

蒙西鐵路(建設中)

地理經濟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廣闊前景

地理環境

十林鎮位於鄧州市西北部邊陲,與淅川、內鄉兩縣交界,北靠靈山,東依湍河,豫53線公路縱穿鎮域,交通十分便利。鎮政府駐十林集鎮,共轄27個村民委員會,111個自然村,287個村民小組,13900戶,59000人。全鎮地域面積84、7平方公里,南北長13、4公里,東西寬12、5公里,耕地88484畝,人均耕地1、5畝。人均耕地畝。鎮域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部平原,土地肥沃;西部丘陵,物產豐饒。境內河流主要有湍河、得子河、扒淤河、汶香河,河流總長度37、8公里,流域面積8、83平方公里,過境水量0、5億立方米,是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一是糧食生產實現新突破。由於高產高效示範方建設水平高,全面實施區域化、集約化、產業化的增產增效措施,突出了小麥種植基地、玉米優良品種的開發,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98年糧食總產3100萬公斤,比上年增產12%,夏糧生產獲鄧州市一等獎。二是其它三大支柱在鞏固中發展。辣椒、菸葉生產以攻單產、提品質為突破口,大力推行種子包衣、地膜復蓋等種植技術,建立健全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99年種植辣椒3、2萬畝,預計總產600萬公斤;菸葉0、6萬畝,預計總產100萬公斤。林果業以蘋果為主,總面積0、5萬畝,總產700萬公斤。畜牧養殖業堅持發揮黃牛優勢,最佳化品種結構,牛豬羊禽全面發展,走小群體、大規模、高效益的發展道路。九八年牛、豬、羊、禽飼養量均有較大增長,分別為1.8萬頭、3.5萬頭、5.3萬隻和60萬隻,肉類、禽蛋產量分別增長23%和17%。三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7萬畝,旱澇保收田0、5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54元。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集鎮建設上,以建成湍河董寨大橋及引線工程,拉開集鎮框架為契機,加大投入,強力推進,在路面硬化整修、路旁綠化、水道修配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配套,使集鎮面貌明顯改觀。科技工作成效顯著,被授予“南陽市科技達標示範鎮”稱號。教育工作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繼續鞏固提高“普九” 成果,新建19幢教學樓,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中招成績位居鄧州市前列。衛生事業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廣大農民的醫療保健水平。計畫生育規範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七以內。電信事業在已開通千餘門程控電話的基礎上,增加5個分局,裝機能力達到3000門,並投資50餘萬元建成移動尋呼通訊塔,徹底實現該鎮無線通訊無盲區。有線電視和無線廣播已開通,活躍了全鎮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廣闊前景

十林鎮的農業基礎好,傳統的精細種植水平高;靈山礦藏資源豐富,建材工業已成規模;水資源優質充沛,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能源供應充沛等都將成為該鎮一、二、三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進一步開發的前景廣闊。農業上,抓住機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含稅農業,壯大支柱產業。一是千畝精細、反季節蔬菜等經濟樣板田已初具雛形。將成為該鎮種植業發展的新增長點。二是辣椒生產已走出零散、低水平生產的誤區,新科技、大投入的規模種植已成為廣大幹群的共識,定會帶來豐厚的回報,將成為該鎮重要的財政支柱之一。三是高產高效示範方建設上,將提高科技含量,抓好“種子工程”,迅速調整適應國家糧食優質優價的政策,大範圍地增加農民收入。

鄉鎮企業上,靈山工業小區已抓住豫53線公路擴建的機遇,完善硬化區內道路,徹底改變行路難的問題;充分利用楊寨3、5萬千伏變電站建成後的有利條件,完善配套設備,全部達到設計生產能力,進一步實現規模效益;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保政策,達到煙塵、粉塵排放要求,同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張崗水庫屬小型水庫。位於十林西北3、5公里,距豫53線公路1公里。1974年始建,1976年竣工。勻質土壩,乾砌青石護內坡,壩長860米,高16、8米,總庫容600萬立方米,最深水15米,匯水面積16平方公里。東西乾渠兩條,長5800米,支、斗渠縱橫,效益周圍1、2萬畝耕地。養魚水面1500畝,年捕魚量近萬斤。建有管理所 、房舍20間。水庫周圍樹木繁茂,草綠水秀,環境優美,氣爽宜人,是開發旅遊項目的較佳選擇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