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

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

《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主要向讀者探討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歷史事件與政治符號:“十月革命”與“十月革命道路”的歧義;十月革命:不同於馬克思“跨越”構想的東方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十月革命與烏克蘭共產主義現象;關於列寧主義觀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毛澤東評價史達林的原則、方法及意義;列寧對蘇俄經濟社會政策價值評判的特點;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創新等內容。

基本信息

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

內容簡介

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主要向你探討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歷史事件與政治符號:“十月革命”與“十月革命道路”的歧義;十月革命:不同於馬克思“跨越”構想的東方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十月革命與烏克蘭共產主義現象;關於列寧主義觀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毛澤東評價史達林的原則、方法及意義;列寧對蘇俄經濟社會政策價值評判的特點;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創新等內容。

編輯推薦

《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紀念十月革命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目錄

1.論十月革命發動的內在邏輯性

2.十月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

3.十月革命的精神:政治變革的突進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漸進性

4.十月革命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經驗

5.十月革命與現代馬克思主義實踐模式的形成

6.歷史事件與政治符號:“十月革命”與“十月革命道路”的歧義

7.十月革命和東歐社會主義道路

8.從俄羅斯關於十月革命的爭論得到的啟示

9.試論俄國十月革命道路與構建和諧世界的異曲同工之處

10.美麗的誤讀:十月革命道路的偶然與必然

11.十月革命:不同於馬克思“跨越”構想的東方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

12.十月革命開闢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13.十月革命的歷史經驗:90年後的觀點

14.工業文明背景下的俄國革命

15.十月革命與烏克蘭共產主義現象

16.論十月革命的社會必然性

17.論鄧小平對列寧晚年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18.從馬克思到列寧:實現社會主義的一般規律與特殊順序

19.十月革命後列寧關於民主執政的探索

20.我國學界關於列寧利用市場發展經濟理論研究述評

21.關於列寧主義觀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22.“戰時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還是生存方式

23.論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24.論中國社會的性質問題

2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

26.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評價蘇聯模式社會主義

27.毛澤東評價史達林的原則、方法及意義

28.試論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特點和局限性

29.社會主義革命的全球化階段

30.列寧對蘇俄經濟社會政策價值評判的特點

31.列寧對蘇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再認識

32.蘇聯集權政治體制的嬗變及當代意蘊

33.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創新

34.試析轉型視閾中的俄羅斯經濟發展特點及績效

……

後記

《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論文集裡的論文,一部分是2007年9月在我校舉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交流的論文,一部分是我院教師和博士生撰寫的與此議題相關的論文,以前一部分論文為主體。

我院俞良早教授、王躍教授、王永貴教授等為舉辦“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吳恩遠教授、劉淑春教授,中共中央編譯局徐向梅教授,參與了此次會議的組織工作。

我院俞良早教授、孫建社教授、許開軼副教授和張振博士承擔並完成了《十月革命與東方社會主義》論文集論文選編和整理的工作任務,研究生陳祝峰參與了這方面的工作。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熱心地承擔了這部論文集的出版任務,該社的徐蕾編審和王瑾編輯為論文集的出版做了認真而細緻的工作。

在論文集出版之際,我們謹向支持上述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國內外各個方面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謹向支持該論文集出版工作的出版社領導和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文摘

十月革命與西方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從1918到1923年,在歐洲一些國家發生了無產階級革命風暴,出現了20世紀第一次世界社會主義高潮。當時許多國家的工人階級,以俄國為榜樣,試圖“走俄國人的路”,建立工人赤衛隊,舉行總罷工,開展奪取政權的鬥爭。l918年1月,芬蘭工人赤衛隊占領首都赫爾辛基,組成了革命政府——芬蘭人民代表委員會,政權轉入工人階級手中;1919年3月,在貝拉·庫恩為首的共產主義者的領導下,匈牙利工人階級通過革命鬥爭,推翻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l919年4月,在德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了巴伐利亞(省)蘇維埃政權。那時,列寧曾希望在歐洲出現第二個、第三個十月革命,以支持蘇俄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但爾後除蘇維埃俄國外,其餘均被國內外反動勢力所鎮壓和窒息,革命運動隨即轉入低潮和沉寂狀態。這次歐洲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再次興起,歐洲一系列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重要基礎。

這次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其一,在西歐已開發國家,照搬十月革命用“暴力攻打冬宮”的方式行不通。其二,實踐說明了“我們的革命開始容易,繼續比較困難,而西歐的革命是開始困難,繼續比較容易”(列寧語)。“開始”指的是奪取政權,“繼續”說的是建設社會主義。實踐說明,一個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一個是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這是20世紀社會主義的兩大歷史難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和勞動民眾怎樣才能取得政權,在新的21世紀還要繼續探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