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舌下囊腫

舌下囊腫病因主要是由於舌下腺或頜下腺的導管被阻塞,或者在導管破裂後分泌物外滲形成的囊腫。舌下囊腫可單發,也可多發;而單發者最多見,多發者偶見。

(一)概述
病因主要是由於舌下腺或頜下腺的導管被阻塞,或者在導管破裂後分泌物外滲形成的囊腫。原因有損傷,涎腺結石、口底部的炎症刺激等。囊腫位於口底,顏色淡藍,常見為1cm直徑的囊腫,但也有腫大明顯的囊腫,作者曾偶遇一患者舌下囊腫達4×5cm2之大,經雷射手術切除後3周痊癒。腫大的囊腫可將舌向上推起,觸診感覺柔軟並有波動。
囊壁厚薄不一,多為纖維組織或肉芽組織。有的患者腺組織大部分被破壞,被炎細胞替代。舌下囊腫可單發,也可多發;而單發者最多見,多發者偶見。
(二)手術治療
舌下囊腫治療可選用CO2雷射及Nd:YAG雷射。前者常用功率20W。後者功率20W(上光纖刀柄)。治療的關鍵在於徹底處理囊壁,如與涎腺相關一併摘除。手術的複雜性視囊腫大小各異,1cm直徑以下,在局部麻醉後,用雷射刀切開最薄弱處囊壁,排盡腔內物後再用雷射照射內壁。如腔徑較大,直接縫合1~2針。注意,在排出腔內物照射囊壁時要徹底、均勻,但無黑色炭化組織。照射以內壁組織凝固而無再分泌功能即止。
較大的囊腫直徑>2cm2以上影響患者伸舌運動及攪拌食物等功能,必須在切除囊腫的同時做好口底整形,即恢復舌的正常位置功能。作者對一例4cm2大的舌囊腫,採取雷射分離切除,裁剪部分囊壁,閉合死腔,至今4年無復發。
(三)術後處理
由於舌下囊腫常見不同程度的炎症細胞浸潤可見伴有炎性反應存在。因而在雷射手術後不論囊腫大小都應給予抗生素治療2周。可口服、肌注或由靜脈滴注給藥。同時還可給多簇維生素類製劑及有助於康復的方法治療。如術後用弱雷射照射創面,一次20分鐘,1日1次,10~15次一療程,可減少用藥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