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猛虎團

十六猛虎團是一本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新、陳錦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十大猛虎團

十大猛虎團》記敘的主要是紅軍團,它們分別是:第334團(平江起義團)、136團(模範紅5團)、109團(紅軍團)、343團(紅軍團)、347團(紅軍團)、235團(濟南第1團)、367團(塔山英雄團)、271團(濟南第2團)、241團(濰縣團)、騎1團。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先後有正式編制名稱的團有數以千計,另外還有若干個相當於團規模的單位。在如此眾多的團中,僅寫10個團,只能說是描述廣袤林海中的幾株大樹而已。

歷史足以證明:中國人民的軍隊是一支能征善戰、英勇無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王牌之軍。我們為擁有這支王牌軍隊而驕傲!

那么,我們這支軍隊究竟是怎樣成為王牌之軍的呢?浩瀚史書對此已作了很多的交待與評說。在這裡,我們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即以10個軍、10個師、10個旅、10個團為例,對其發展歷程,參與的重要的戰役戰鬥、主要指揮員等進行分別記敘,並編成《十大無敵軍》、《十大王牌師》、《十大精銳旅》、《十大猛虎團》,以具體展示王牌軍的真情實況,披露王牌軍更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故事。

圖書目錄

平江起義團——334團

1.平江起義似催雨驚雷,一個英雄團隊由此誕生

2.打破圍攻

3.二上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師

4.留守井岡

5.轉戰湘鄂贛,紅5軍擴大為紅3軍團

6.配合1軍團活捉張輝贊

7.直羅鎮戰役中,毛澤東親自指揮紅2連戰鬥

8.三原改編,開赴山西前線

9.首戰平型關

10.挺進魯西,轉戰魯南、濱海

11.激戰石溝崖,活捉朱信齋

12.進軍東北,首戰秀水河子

13.四平攻堅戰

14.參加遼瀋戰役

15.入關,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

16.乘勝南下,展開數千里大追擊

17.跨過鴨綠江

18.攻占鳳鳴里,圍殲泉洞之敵

19.394.8高地守備戰

20.守備西海岸,載譽回國

“模範紅5團”——136團

1.鐵甲車隊

2.獨立團、“鐵軍”——紅軍的萌芽

3.73團成功舉義

4.朱毛會師,成立28團紅3營

5.七溪嶺,3營長蕭勁捨生奪先勝

6.第2縱隊——鐵軍真是鐵

7.2縱隊改為紅11師

8.“模範紅5團”

9.朱德稱讚紅5團“頂呱呱”

10.東渡黃河口,閻錫山驚呼天兵降

11.平型關大戰中的2營

12.2營改為5支隊,破敵九路圍攻

13.冀魯邊,掃土頑,連戰皆捷

14.5支隊改為5團,再改為“老7團”

15.活捉敵戰區司令馬法五

16.塞外遠征,7團改稱1團

17.“1團榮獲”“大反攻中首立奇功”獎旗

18.《人民日報》讚揚1團奏響決戰序曲

19.1團改為136團,打到長江南

20.進軍大西南

21.跨過鴨綠江,守備朝鮮西海岸

22.“三八線”邊的陣地阻擊

23.留下“百寶箱”,凱旋歸祖國

燎原星火——109團

1.光山,72條好漢鬧革命

2.商城起義,紅11軍32師誕生

3.鄂東遊擊隊

4.烈火中出身的217團

5.翻越巴山先遣隊

6.一舉殲敵1個團

7.三江壩戰鬥

8.長征中的紅93師

9.改編為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

10.原始的戰鬥記錄

11.陳賡旅長日記

12.劉伯承師長談772團黃崖底重疊伏擊戰鬥

13.兩襲長生口

14.夜襲黃掛

15.攻堅英雄

16.772團改稱28團

17.鏖戰洛陽城

18.28團改為109團

鐵拳頭——343團

1.商光邊獨立團的誕生

2.同殲顧匪

3.編為主力紅軍

4.轉戰皖西、鄂東北

5.79團改為220岡

6.英雄的223團

7.參加直羅鎮戰役,擊斃敵師長牛元峰

8.擴編

9.改為687團

10.設伏平型關東北,殲敵數百人

11.挺進豫皖蘇,改為22團

12.22團108將戰績感人

13.克王廟街,攻淮安城

14.進軍東北

15.四平保衛戰

16.整編

17.攻錦州,10岡殲敵2000餘

18.入關

19.攻天津,343團擔任主攻突破任務

20.進軍鄂湘

21.把紅旗插上鎮南關

22.全殲美軍1個連

23.大戰砥平里,殲敵450

24.再顯紅軍團本色

陝甘雄師——347團

1.謝子長發動清澗起義,打響西北革命第一槍

2.劉志丹發動革命兵暴

3.南梁游擊隊

4.轉角鎮新星升起

5.創建照金根據地

6.紅2團南下失利,紅26軍旗幟繼續飄揚

7.陝北游擊隊與紅26軍會師

8.壯大紅42師

9.謝子長以身殉職

10.兩支隊伍勝利會師

11.劉志丹英雄獻身

12.東征

13.西征

14.改為687團2營

15.協同主力殲滅日軍板垣師團

16.恢復紅2團(689團成立)

17.劉伯承嘉獎689團

18.東進冀南,強襲威縣

19.積極建設淮海根據地

20.護送劉少奇回延安

21.發起高溝、楊口戰役

22.第1支隊改為29團

23.挺進黑土地

24.出關後的第一個殲滅戰

25.改稱14團

26.二下江南,追擊姜家店、王家店之敵

27.聚殲新5軍

28.打錦州擔任主攻任務

29.人關下江南,14團改編為116師347團

30.打響出國第一仗

31.關門打狗,活捉美國黑人連

32.殲滅注岩里美軍3個連

33.返回祖國

濟南第一團”——235團

1.革命的火種在膠東萌發

2.從61團到13團

3.遭日襲擊,被槍去了最珍貴的“老黃牛”

4.血戰仰望頂

5.“翻天炮”炸毀“魯東第一碉”

6.打破“遠征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7.猛虎掏心

8.13團改稱73團

9.和莊戰鬥

10.孟良崮戰役攻占主峰

11.一天連續打垮敵人13次反衝擊,營部書記遲浩田負重傷

12.“濟南第一團”

13.改番號為235團

14.奪取“國際飯店”

15.同殲美軍“王牌”第1師

“塔山英雄團“——367團

1.從弱勢抗擊到大反攻

2.橫渡渤海,挺進遼東

3.新開嶺殲滅“千里駒”師

4.“塔山英雄團”

5.警備北平

6.追殲白崇禧殘敵

7.廣東剿匪

8.守備祖國粵東大門

濟南第二團”——271團

1.在抗戰烽火中誕生的特務團

2.崆峒島戰鬥

3.改為16團

4.沙河鎮戰鬥

5.16團改為13團後再改為109團

6.攻克掖縣

7.打兗州

8.橫掃大商埠

9.血灑濟南城名載千秋史

10.活捉楊伯濤

11.橫渡長汀,進軍上海

12.血染鼓浪嶼

英雄“濰縣團”——241團

1.南海獨立團

2.16團與膠濟線阻擊戰

3.下普東戰鬥

4.改為79團

5.保衛膠東

6.榮獲“濰縣團”光榮稱號

7.淮海戰役中流傳一個“十人橋”的故事

8.79團改稱241團

9.與裝備現代化武器的侵朝美軍較量

縱橫馳奔——騎1團

1.王爺廟的“八一一”起義

2.烏蘭夫主持內蒙古自治大會,騎兵第1師及第1團組建

3.平息索倫叛亂

4.擊潰國民黨軍蒙騎王華興

5.在遼瀋戰役黑山、大虎山阻擊戰中

6.追擊國民黨第52軍

7.劃歸錫林郭勒軍分區

主要參考文獻

……

部分內容

被譽稱是“陝甘雄師”的347團

這是一支從甘肅慶陽老區走出來的英雄紅軍團隊,他的創始人就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志丹、謝子長等人。

1930年10月,劉志丹在合水發動“太白起義”,打響了黨在甘肅的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1931年9月,劉志丹創建了南梁游擊隊,親任總指揮、中共隊委會書記。1931年10月,陝北游擊隊來到陝甘邊區,同南梁游擊隊會合,不久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正式打出革命紅旗。陝甘游擊隊經過一年的艱苦轉戰,根據中共中央和陝西省委的指示,於1932年年底正式改編為紅26軍第2團,團長王世泰,政委杜衡兼,這便是347團最早的根基。

紅26軍第2團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以照金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把陝甘邊區的革命鬥爭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但由於26軍黨的領導人杜衡執行“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強令紅2團南下,遭到殘重失敗。但是,陝甘邊區黨組織不畏艱險,重振旗鼓,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保存了革命力量,重建26軍,成立紅42師,先後組建了紅3團、騎兵團、紅1團,改編了西北抗日義勇軍,重建了紅2團,使陝甘邊區工農紅軍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重建的紅2團是由活動於慶陽、合水一帶的第2路游擊隊一部組成的,下轄2個步兵連隊,1934年10月10日成立於南梁閻家窪子。蘭州軍區空軍原司令員劉懋功將軍回憶說:“第一連主要成員為慶陽游擊隊老底子,當時挑選了60多人,包括我在內,又從安寨游擊隊調來20多人合併為紅2團一連;第二連是保全游擊隊和合水游擊隊各選調部分精幹組成”,“團長劉景范,政委胡彥英,參謀長王生榮”。這是347團的前身。

平型關戰鬥恢復了原來的建制

紅2團恢復後,接連打勝仗,參加了粉粹國民黨對陝甘邊和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的鬥爭。1935年9月,紅25軍到陝北成立15軍團時,紅26軍42師改為78師,紅2團改編為234團,成為中央主力紅軍。“七、七”事變後,紅15軍團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78師分別編入687團、688團各第二營。687團二營是紅2團的老底子,成份是清一色的西北紅軍,在平型關戰鬥時,與日軍短兵相接,展開肉搏,奮力拚殺,毀壞汽車20餘輛,將隘口堵塞,使敵人無法運動,保障了協同主力殲滅日軍板垣師團的勝利。戰後,在一次匯報平型關戰鬥時,當115師師長林彪得知,仗打得好的687團2營就是當年西北紅軍紅2團的一部時,就建議應該保存留這支紅軍隊伍。不久,根據黨中央關於“保存和擴大紅軍為當前基本任務”的指示,徐海東旅長提出正式建議,經八路軍總部批准,以原紅15軍團78師(即原紅26軍紅2團)的人員組建689團。這個團是由687團2營和688團2營原紅2團的建制分隊和機關人員,另補充了一些新戰士。12月18日,在河北平山縣郭蘇鎮西柏坡村,宣布正式組建689團,團長為韓先楚,政委崔田民,參謀長為胡健城。689團的組建,實際上是恢復了西北紅軍紅2團的建制。此後,該團建制一直完整保留。

劉伯承嘉獎689團

1938年2月20日,八路軍總部命令344旅進軍晉東南,配合129師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4月10日前後,日軍從東、西、北三面先後進入我陣地。344旅689團隨129師主力向外線游擊,由通縣以南東進至涉縣,跳出了敵人的合圍圈。這時進犯我根據地的東、西兩路之敵,企圖與北面之敵會合。由於北面之敵已被我內線部隊阻滯,北犯之敵見會合無望,又孤軍深入,就退回武鄉。4月16日,八路軍總部令689團配合129師殲滅該敵。為了不給敵人以喘息機會,689團團長韓先楚、政委康志強,立即組織力量,迅速發起攻擊,以1營擔任主攻,2營為第2梯隊。在衝擊過程中,1營1、4連英勇衝殺,傷亡都很大。隨後,團部令2連行進支援,又進行兩次衝鋒,由於敵人兵力太多,未能奏效。戰鬥直到黃昏,敵人還守著陣地,1營傷亡過大,團長韓先楚令2營接替1營的主攻任務,再次向敵發起進攻,因敵居高臨下,地形不利,連續進攻2次均未成功。全營負傷過半,大部分連、排指揮員犧牲。韓先楚又將2營調整為1個連,組織全團火力,從正面實施進攻,以1個班迂迴至敵人側面,配合主力側擊敵人,韓先楚又令預備隊3營投入戰鬥,發起猛烈衝擊,終於奪回了戴家垴陣地。當689團與敵激烈戰鬥時,129師師長劉伯承和副師長徐向前來到前沿陣地,在指揮所密切關注陣地上的689團指戰員英勇殺敵的情景,不時為指戰員們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感動,為最後奪回陣地連連叫好。

為此,129師師長劉伯承發布嘉獎令予以表彰:

689團團長韓先楚、政委康志強及全體指戰員:

在這次馬莊、長樂村戰鬥中,你們表現出非常英勇頑強,前仆後繼,死打硬拼的大無畏高貴品質,特予嘉獎。

師長:劉伯承

1938年4月16日

在抗日戰爭的以後歲月,689團隨344旅,先後改編為八路軍第2縱隊344旅689團、八路軍第4縱隊第4旅第9團。1941年新四軍重新成立後,又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第10旅第29團。從此,這支部隊成為新四軍的主力團,馳騁在豫皖蘇的戰場上,為鞏固擴大淮海根據地,參加戰略大反攻,贏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紅軍的部隊,紅軍的作風

1945年9月23日,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接到中共中央軍委命令該師開赴東北的電報。29團隨10旅加入進軍東北的大軍行列。1946年1月,29團隨10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10旅第29團。1946年9月,29團隨10旅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5師第14團。挺進東北後,這支部隊保持老紅軍部隊的戰鬥作風,在掩護東總轉移、三下江南和聚殲新五軍的戰鬥中成績卓著,多次受到東總的表揚。尤其在攻殲錦州的戰鬥中,14團擔任主攻再顯奇功。

1948年10月3日,東總決定第2縱隊、3縱隊、7縱隊、9縱隊和6縱隊17師25萬人攻殲錦州守敵。

10月13日上午,2縱5師正式確定14團與15團擔任主攻團,並肩突破敵防線。14團接到衝擊信號後,兩個突擊營1、3營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發起衝擊。剛開始衝擊,團長薛劍強的大腿被彈片炸傷。副團長王扶之帶領1、2連從右路向敵衝擊,政委任茂如帶領3營從左路向敵衝擊。當3營衝到城下時,左側敵暗堡火力猛烈射擊。營命令9連2班長鄭萬福帶2班衝上去,用手榴彈將敵人火力點炸掉,保證了部隊的安全。部隊迅速衝過壕溝。5個突擊連採用架梯和搭人梯的方法登上城牆,一舉突破敵人的防卸陣地。

14團在衝破敵人防卸時,遭敵猛烈的炮火和反衝擊,但紅軍團的勇士們前仆後繼,死打硬拼,猛打猛衝。當他們突破正面西側城牆時,拐角側面射來的威脅很大,部隊傷亡劇增,但沒有阻止他們向前衝擊。東總司令員林彪和政治委員羅榮桓在帽兒山指揮所看見該團衝鋒的情景時,連連稱讚14團:“好部隊,好作風,紅軍的部隊,紅軍的作風”!

經過31個小時戰鬥,15日18時,錦州戰鬥勝利結束,全殲范漢傑集團10萬餘人。14團在這次戰鬥中殲敵3000餘人。

遼瀋戰役結束後,1948年11月1日,第14團改編為人民解放軍某軍116師347團。從此,347團番號一直沿用至今。入關後,這支英雄部隊又連續參加了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和廣西戰役,以後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譜寫了一曲曲威武雄壯的戰歌,成為人民解放軍軍著名的猛虎團。在長期進行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中,這支英雄部隊保持和發揚老紅軍部隊的傳統作風和奮鬥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成為全軍重點建設部隊。(本節作者系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教授、蘭州軍區西安老戰士大學特邀研究員 劉秉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