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氏素描三部曲

概述

“匡氏素描三部曲”是畫家匡鵬智在長期的素描靜物訓練中總結出來的方法,該方法使得作畫的步驟更加的條理化。“匡氏素描三部曲”也可以用蓋房子的比喻來理解。第一步:構圖與起形,好比地基與骨架,地基決定上層建築,骨架決定房子形狀;第二步:鋪大色調,好比壘磚塊,形轉色變;第三步:深入刻畫與調整,好比內外裝飾,讓畫面更加有視覺效果和藝術美感。

內容

第一步:構圖與起形

口訣:
整體先行、眼觀六路、長線切形、準確肯定、寧方勿圓。
需要解決的問題:方位、線造型。
需要注意的問題:比例、透視、結構。
常出現的問題:局部起形,死摳邊線。
構圖原則:普遍情況下為天薄地厚、左右均衡,把畫面的中心和重心的中點作為畫心。
鉛筆的使用:一般用3~4B的鉛筆,軟硬適中。

“匡氏素描三部曲”第一步“匡氏素描三部曲”第一步

總結:這一步客觀性強,主要是解決“形”的問題。俗話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個人的藝術感受、天賦皆盡於此。細心的人會在打完形後再認真檢查,近觀遠觀,正觀側觀。認真檢查物體之間的比例和透視問題。另外還要注意襯布的形狀,畫時應儘量做到簡化、準確。起形的過程沒有必要把形體的任何細節都呈現出來,但一定要做到心裡有數。
體會:素描最難的就是起形。為此,很多人搜腸刮肚,尋找各種方法。我認為把形打準離不開四個字——“觀察比較”,關鍵是看你怎樣去觀察比較。九宮格起形的方法是確定物體在畫面中的位置以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經營位置。起形三步走的方法,是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有人會說,這一步既肯定又不肯定。對,因為人不是機器,不能做到精確,我們只能通過一些輔助手段做到儘量準確。因為整個構圖的過程都是從模糊到清晰再到肯定的過程。你若想用一根線就把物體的形定準,我想是做不到的。第二步:鋪大色調

口訣:
整體著手、大刀闊斧、膽大心細、亮暗分開、色調拉開。
需要解決的問題:素描關係、色調。
需注意的問題:虛實、空間、對比、結構、整體感。
常出現的問題:灰、花、髒、浮、板。
鉛筆的使用:從軟到硬。

“匡氏素描三部曲”第二步“匡氏素描三部曲”第二步

總結:這一步主觀性強,解決的是“體”的問題。很多人畫完第一步之後就喜歡個個擊破,這樣很容易使得畫面失去整體感,既花了時間和精力,效果還不好。這一步同時也是提高速度的黃金階段,先可以大膽地放開去畫,但是要控制在你能掌握的範圍之內,不然會無法收場。體積的塑造離不開光影,很多人畫灰的原因是因為現場的光線很複雜,所以要學會主觀處理。畫好這一步,停一下,放遠處看一看。
體會:明確大形後,鋪大色調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過有的學生即使形起準了,鋪大色調這一步還是會出問題,那是由於他們對素描關係、色調的理解和主觀經驗不足所導致的。第三步:深入刻畫與調整

口訣:
整體觀察、局部入手、精雕細琢、豐富傳神、視覺強烈。
需要解決的問題:生動、傳神、視覺效果。
鉛筆的使用:2B及以下
需注意的問題:空間、虛實、光感、質感、邊緣線的處理、畫心的刻畫、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常出現的問題:畫面“四分五裂”,沒有整體感、節奏感。

“匡氏素描三部曲”第三步“匡氏素描三部曲”第三步

總結:這一步主客觀結合,解決“神”的問題。藝術的個性、生命在這一步體現。畫畫最終要做到畫什麼像什麼,還原物體本質,賦予物體生命。所以這一步強調的是美感和藝術效果。需要細心認真,多看少畫,緊抓視覺中心,畫面的效果就出來了。第三步要讓畫面中的物體“活”起來,要讓靜物具有生命感,所謂生命感就是充分表現靜物本身的特徵和個性。好比畫一個蘋果,首先明確蘋果的共性造型規律,其次要表現出所畫蘋果獨一無二的特徵。
體會:大色調鋪完之後,畫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視覺效果,很多學生畫到這一步就認為作品完成,不再往下深入刻畫,這樣會使得作畫陷入到一種概念化的套路里,作品也無法打動觀眾。若想要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就需要充分表現物體的精彩細節並學會控制整個畫面的主次虛實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