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村觀音寺

匙村觀音寺

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匙村村邊有座觀音寺,現為五峰山壽寧寺的下院,修複方興未艾,佛事活動繁盛。觀音寺占地約十廟,現居中軸線上的建築由南往北為山門、玉皇殿、觀音殿和大雄殿,天王殿地基已築待建。東西配殿如祖師殿、伽藍殿、娘娘殿、地藏殿、張仙殿、馬王殿等已建築完畢,龍王殿、財神殿、鼓樓、鐘樓、牌樓尚在規划過程中。

景點簡介

山西省原平市蘇龍口鎮匙村村邊有座觀音寺,現為五峰山壽寧寺的下院,修複方興未艾,佛事活動繁盛。觀音寺占地約十廟,現居中軸線上的建築由南往北為山門、玉皇殿、觀音殿和大雄殿,天王殿地基已築待建。東西配殿如祖師殿、伽藍殿、娘娘殿、地藏殿、張仙殿、馬王殿等已建築完畢,龍王殿、財神殿、鼓樓、鐘樓、牌樓尚在規划過程中。大雄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始建於宋代,明正統三年、成化二十一年、正德十二年、清乾隆三十三年、道光二十四年相繼修葺。自1937年日本侵略軍大舉毀寺後,該寺再無大規模修復。數百年風雨滄桑,僅存的大雄殿毀損異常,相貌慘然。前幾年才有僧人和信眾籌資予以揭頂大修,保持了顯著的宋代風格,重現壯偉雄渾景象。殿內正中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三大如來穩坐蓮台,面呈慈祥之容,目含般若之光。佛坐像高約兩米開外,蓮座四周均有力士承荷。阿難、迦葉侍立釋迦牟尼佛前,二天王分立佛座兩旁。大殿東西兩壁前共塑十八羅漢坐像,壁上彩繪佛本生故事。殿門兩柱懸掛木刻楹聯一副:“佛日中天,光含大千世界;明珠性海,彩徹十方淨土”。大雄殿前東西兩側建有祖師殿一間和伽藍殿一間,中間為長18米、寬6米的闊大月台,直接分開上下院,前有磚砌花欄牆相護。下院東建地藏殿三間、馬王殿一間,西建娘娘殿三間、張仙殿一間,內里均新塑彩像。地藏殿楹聯為:“善惡分明歸諦聽,陰陽調度見慈心”。娘娘殿楹聯為:“有求必應,於眾生添嗣續弦;無緣不說,示百姓為善積德”。另外一座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一殿兩用。陽面為玉皇殿,陰面為觀音殿,各有殿門,內可互通。據村內百姓介紹,該殿沿用的是明清時形制。玉皇殿內塑有玉皇大帝、二郎神楊戩、武聖關羽,東西壁繪有二郎巡天圖和關公出征圖。殿門口懸木刻楹聯:“上燭四方願人間安居樂業,遍照諸天祝天下祥和太平”。觀音殿內塑有騎麒麟的觀音菩薩、騎獅子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東西兩壁繪有觀世音菩薩行藏。殿門上懸木刻楹聯:“觀看天下事有幾個在情理,音從海上來無一人到顯微”。觀音寺山門前聳立著兩根石旗桿,高約8米,連旗桿座足有10米高,為宋代遺物。而山門卻是新近才復建的,前部為歇山頂,琉璃瓦覆罩。門上也懸有木刻楹聯:“色相皆空,城郭河山盡幻影;煙雲過目,名聞利養了無痕”。寺內現存清道光二十年“重修古大雄殿碑”一通和清康熙六十年“圓寂親教比丘王美珍和尚”碑一通,另有半截石碑因正面向下,不知何年何內容。“重修古大雄殿碑”由亢光斗撰文,張 書丹。據《崞縣誌》稱:“亢光斗、字星之,臨沱街人。道光己亥舉人,性孝,讀書嗜古,學有根底,設館授徒,不受束修,尤貧者資其膏火。督課甚嚴,門下士多通顯書法”,“然守先儒主敬之義,終身不作草書,”與其弟亢光壁“互相砥礪,品行學問粹然”。亢光斗在碑文中寫道:“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斯為道矣,蓋釋氏之明心見性,即儒者之盡心知性。”其學識素養由此可見一斑。匙村觀音寺在上個世紀遭逢戰火和動亂之後,殿宇大部被毀,斷壁瓦礫殘存,令人目不忍睹。1993年,村人馬存敖、馬照亮等人開始修復古寺,善行感動四鄉。1996年,馬喜堂、姚全枝夫婦皈依三寶,悉心發願,省吃儉用,積攢資財,並利用傳統廟會,廣結善緣,八方聚施。在社會各界信士善友的幫助下,寺院得以逐漸修復,重展雄姿。2003年,在原平市政協常委、五峰山壽寧寺住持清如師父支持下,被接納為壽寧寺下院,派徒弟淨治任住持,並獲準為“宗教活動場所”。近年來,觀音寺已成為原平境內一處規模較大、香火旺盛,頗具知名度的佛教寺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