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洛陽城

北魏洛陽城

魏洛陽城平面近於長方形,南北約合漢代九里,東西約合漢代六里,俗稱“九六城”。

北魏洛陽城

簡介

北魏洛陽建都﹐利用東漢以來的洛陽城,作為其內城,它的外圍還築有郭城,郭城內布置有320個方塊形的“里坊”。東漢以來的12個城門﹐除開陽門以外﹐都在魏晉或北魏時改了名。上東門改稱建春門﹐中東門改稱東陽門﹐秏門改稱青陽門﹔上西門改稱閶闔門﹐雍門改稱西陽門﹐廣陽門改稱西明門﹔平城門改稱平昌門﹐小苑門改稱宣陽門﹐津門改稱津陽門﹔谷門改稱廣莫門﹐夏門改稱大夏門。11個城門都在漢代的舊址上重建﹐僅西陽門從漢代的雍門舊址北移約500米。此外﹐孝文帝初到洛陽時﹐在西城牆北端靠近金鏞城處新開了承明門﹐從而使城門增為13個。
北魏洛陽城平面布局

發展

北魏洛陽城最重要的改變是廢除了東漢以來南北兩宮的制度﹐建立了單一的宮城。據勘探﹐宮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為偏西﹐是在漢魏北宮的基礎上興建的。平面呈長方形﹐四面築牆﹐東牆和西牆各長1400米﹐南牆和北牆各長660米。在南牆近西端處﹐有一巨大的門址﹐便是宮城的正門──閶闔門的遺址。正殿太極殿在宮城的前部﹐與閶闔門對直﹐其基壇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100米﹐規模甚大。 由於宮城的範圍和個別城門位置的改變﹐城內的街道也有許多變更。南宮已廢棄﹐在廣莫門和平昌門之間有了一條縱貫全城的南北向大街。雍門已廢絕﹐雍門大街亦不存在。新開了承明門﹐增添了由此門通入城內的大街。建春門和閶闔門之間有了一條橫貫全城的東西向大街﹐將宮城分為南北兩半﹐南半部是朝會之處﹐北半部為寢宮所在。由於新建的西陽門正好與東陽門對直﹐所以東漢以來的中東門大街被延長而貫通於西陽門和東陽門之間﹐它在宮城南牆外通過﹐成為全城的一條分界線﹐北面主要是皇家的宮殿和園囿﹐南面則分布著官署﹑寺院和貴族的邸宅。由於宮城的南門──閶闔門與南城的宣陽門對直﹐所以自閶闔門至宣陽門的南北向大街──銅駝街就成了全城的中軸線。宗廟﹑社稷和太尉府﹑司徒府等高級官署分布在銅駝街的兩側﹐有名的永寧寺遺址即在街的西側。 據記載﹐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在洛陽興建外郭城﹐“東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範圍極廣。在整個外郭城以內﹐劃分為三百二十個方形的坊﹐每坊均四周築牆﹐每邊長三百步﹐即當時的一里。東漢以來的舊城成為北魏洛陽的內城。“大市”﹑“小市”﹑和“四通市”等工商業區都設在內城以外﹐位置在宮城以南﹐完全改變了《周禮?考工記》所記“面朝後市”的傳統。綜上所述﹐北魏洛陽城的形制和布局﹐和兩漢以來的都城相比﹐出現了劃時代的變革﹐為隋代的大興城﹑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見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見隋唐洛陽城遺址)開創了先例。

規模

東漢洛陽城在西漢洛陽城的基礎上興建。全城平面略呈長方形,南北約9里,東西約6里,故稱“九六城”。城牆用黃土夯築,東﹑西﹑北三面城牆,遺蹟尚存,南面城牆因洛河改道被沖毀。全城共設12個城門。東、西各3,南4北2。東漢以來的洛陽城,經北魏重建,僅作為其內城,內城的外圍還築有郭城,郭城內布置有是分區居住的320個方塊形“里坊”等。城內主要街道縱橫交錯,共24段,寬20~40米不等,均3道並行,公卿尚書等走中道,一般行人走左右道。城內有南北二宮,中間有復道相連。

其他介紹

北魏洛陽城是中國封建中期城市設計的無比傑作。
北魏洛都是以漢魏洛陽舊城為基礎,來開展改造重建工作的。因其北倚邙山,南臨洛水,故採取了渡洛河向南發展的方案。因而城市重心隨之南移,故把宮城集中設在內城中央微偏西北處。運用傳統以宮為中心的布局,克服了漢魏南北宮制缺點。按“左祖右社”之制和通過延伸原城市南北主幹道銅駝街直抵南廓圜丘的辦法,加強了城市南北中軸線的主導作用,並拉出一個氣勢恢弘的城市大結構做為全城規劃布局的基礎。洛陽城成功地繼承了中國前期封建城市宮、城、廓三者層層環套的配置形制以及城、廓分工的規劃布局傳統。城為政治中心,以宮為主,結合布置官署衙門等政治性功區。廓為經濟中心,以市為主,結合布局手工作坊、服務行業區等經濟分區以及工商業者居住區和其他居住區。城市居住區基本遵循按職業、階層組織聚居的體制,但主要取決於居民的職業要求,並不十分強調禮制等級與方位尊卑等禮治秩序。城市居住區的基本單位---“里”仍採取封閉形制,四周築里垣,臨街設里門,里內住戶出入均經里門,不得臨街開門。北魏洛陽城規劃隨仍採用井田用地制,但全城經濟分區占地比例較大,政治性分區比例較小,城與廓面積比例為1:5.全城整體設計仍採用方格網系統布置各類分區,合理控制城市用地以及協調城市各主要部分的比例關係。
在洛城重建中合理的利用了一些遺留的物質手段,既可收到建設上的事半功倍之效,亦有助於保持城市傳統格調,譬如利用舊城垣,維持“九六城”傳統形制。但重建並非復舊,利用舊的建設基礎也是本著現實要求考慮的。因此保持傳統的延續性,絲毫不意味著墨守成規,而是從當前實際出發,以發展的觀點來對待的。譬如,洛都外廓城的三市規劃。洛都三市的性質、規模,以及相互配合等方面,較之前代都有了新發展,市於閭里的結合,也做了更好的安排。特別是在全盤規劃解耦上,市的重要性更有所提高,已成為整個外廓城的規劃重心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