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

北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東面隔河,與賈村原相望,金陵河由此向南流注於渭河,位於寶雞市金陵河西岸台地上。

地理位置

北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寶雞市金陵河西岸台地上,台地高出水面約20米,東面隔河,與賈村原相望,金陵河由此向南流注於渭河。

總體概述

遺址中心面積約25000平方米。中國社會科學院古研究所於1959年、1977年、1985年作過多次發掘,共發現房屋32座,窯穴15個,墓葬439座,生產工具、生活用具1700餘件。

遺址房屋

房屋裡為方形圓角的土坑。房內地面是先鋪一層姜古漿,然後抹一層草泥土。四周牆壁也塗草泥土和灰色硬面,光滑平整。房內有瓢形火塘,塘旁一洞內有大量的白色草灰,當是保存火種之用。

墓葬分布

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有的墓相互緊挨,有的墓上下疊壓,距地面深淺不一,是當時一個氏族的公共墓地。葬式是仰身直肢,頭向西北(或西),面向上。有個別墓為兩手交叉和兩腳交叉仰臥,有個別為屈肢葬。俯身葬的頭向不太固定,還有二次葬和瓮棺葬。

各種用具

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可分: 陶器:尖底罐、尖底瓶、罐、瓮、體、盆、壺、杯、鼎、三足器、小盂、器座、器蓋、甑、挫、環以及人像等。器上紋飾較簡單,主要以繩為主,多施於瓮、罐、尖底瓶等外部。出土一件船形壺腹飾網紋,十分珍貴。
石器:有斧、鈸、鏟、磨石、磨棒、球等。
骨器:有鏃、鏟、錐、針、珠、魚叉等。以骨鏟最多,它們的骨料多用獸的股骨,一端磨有銳利的鋒刃,另一端仍保留原來的骨節。骨針的大小與今日的鋼針無甚差異。

歷史研究

發掘情況表明,北首嶺仰韶文化堆積基本上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文化屬於本遺址的仰韶晚期,中層的文化面貌與半坡類型諸遺址大體相同,下層距今7000年左右,比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還早,但在文化內涵方面,又顯然與半坡類型有密切的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