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空中爭奪戰

北非空中爭奪戰

1940 1940 150

在地中海南岸分布著 5 個北非國家: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它們都曾屬於英法勢力範圍。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軸心國的魁首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而言,地中海及北非是他們建立歐非大帝國霸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側翼,也是進而向印度洋挺進的一塊跳板。1940 年,在相繼攻克東歐、北歐和西歐之後,他們又想到了北非這塊肥肉。英國人當然不會拱手相讓,一場海空大廝殺於是在這裡迅速展開。
企望重溫羅馬帝國舊夢的義大利先於德國,在 1940 年 7 月就派兵從衣索比亞向東部非洲發起進攻。兩個半月以後,另一支部隊又從利比亞向埃及發起攻擊。在北非,義大利軍隊共投入了 23 萬人和 400 架飛機(其中包括菲亞特 CR.42 雙翼戰鬥機、三發動機的 SM.79 中型轟炸機以及後來才加入的馬基 MC200 型戰鬥機)。可駐紮在該地區的英軍總人數一開始僅有5萬左右,由其支配的所謂“西部沙漠空軍”(即英國駐北非航空隊之暱稱)僅擁有飛機 200 架。(其型號主要是老式的“鬥士”式雙翼戰鬥機和“布蘭海姆”1F 型輕轟炸機),作戰力量上明顯處於劣勢。但從士氣和作戰伎倆上來說,英國軍隊應該占上風。皇家空軍在戰爭伊始,就採取了先發制人的做法:他們出其不意地進攻了義大利在利比亞的軍用機場。同年 12 月,精幹的由韋維爾將軍指揮的英國機械化部隊發起了全面進攻,而皇家空軍也因為得到更先進的“颶風”式戰鬥機的補充而信心大增。
義大利的馬基 MC 200 戰鬥機義大利的馬基 MC 200 戰鬥機
義大利的三發轟炸機 SM.79 鷂鷹義大利的三發轟炸機 SM.79 鷂鷹
沙漠中的意軍 CR.42 戰鬥機沙漠中的意軍 CR.42 戰鬥機
一度曾攻占過埃及西部邊鎮西迪巴拉尼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就被英軍逐出,到了第二年的 2 月份,義大利軍隊損兵折將,還丟了 10 萬人。在皇家空軍全力支援下,英國地面部隊推進神速,而義大利軍隊簡直不堪一擊。往往是陣地尚未建成,便望風而逃。以至於英軍很快就占領了原先由義大利人控制的東非地盤。此時,皇家空軍的“颶風”式戰鬥機已能獨霸北非天空。後人為此總結道:英軍初戰告捷,主要是得益於皇家空軍積極而有效的配合!
或許是戰事進展過於順利,邱吉爾首相放心地將駐北非空軍大部分兵力調往希臘戰線,只留下一支飛行中隊在埃及。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比義大利要強悍善戰得多的軍隊正在向這裡開進。
也就從 1941 年 2 月開始,德軍開始依靠武力填補原義大利在北非的勢力空間。北非戰爭便改寫為英德之間的角逐。那些驍勇善戰的日耳曼士兵的主帥,便是德國陸軍非洲軍團的埃爾溫.隆美爾將軍——人稱“沙漠之狐”。而在空中飛行著的,則是曾經在不利顛空戰中有所作為的德國空軍第 27 戰鬥聯隊(番號 JG 27)第一大隊的 Bf 109E 型戰鬥機。到當年 9 月,其第二大隊才剛剛調來參戰,11 月份,第三大隊和第53聯隊的一部份又進一步補充進來。此時,它配備的主力機種是著名的梅塞斯米特 Bf 109G 和 Bf 110 型戰鬥機,以及著名的容克 Ju 87“斯圖卡”攻擊機……而對方使用的是性能略次的颶風、戰斧以及一小部分性能優異的噴火式戰鬥機。
德國空軍的 Me 109E德國空軍的 Me 109E
Bf 110 在北非上空為 Ju 52 運輸機護航Bf 110 在北非上空為 Ju 52 運輸機護航
非洲軍團開始時對昔蘭尼加的英國守軍陣地連連發起進攻,英軍一個中隊的颶風戰鬥機成天疲於奔命,實在無法對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頑敵予以有力還擊。雖然也數次空襲了地處的黎波里的德國機場和車庫,但隨著制空權徹底地被德國人重新奪走,皇家空軍這支小得可憐的飛行部隊已漸漸失去招架之功。而隆美爾乘勢向兵力嚴重不足的英軍陣地發起新一輪進攻。同時,德國的空軍力量不斷得到加強,已在北非重新占有優勢。
到一年的 4 月,英國被迫撤出埃及,僅死死留守著最後一個據點,即昔蘭尼加的托卜魯克。同年 5 月,德軍損耗也漸漸加劇,地面戰事方暫趨平靜。空中雖然依舊衝突不斷,但雙方僵持中的戰線暫維穩定在西迪巴臘尼一帶。另一方面,駐東非的原義大利總督奧斯塔公爵於 5 月 20 日率部向英國投降,標誌著義大利勢力在非洲大陸的終結。
史書上說到北非戰場,每每都會提到德國空軍第 27 戰鬥聯隊的頭號傑出人物——後來被譽為“非洲之星”的準尉飛行員漢斯.約阿希姆.馬爾塞尤。
坐在座艙中待命起飛的馬爾塞尤坐在座艙中待命起飛的馬爾塞尤
他祖籍柏林,自小生性潑辣。其父為一戰時期的一名少將銜王牌飛行員。馬爾塞尤 21 歲時已自稱是空軍中“最老的準尉”。在訓練中,他很有主見,違反飛行規則更是家常便飯。上司給這小子的評價是:作為飛行員,其品行不端。所以,儘管後來他戰果纍纍,但每一任領導都不怎么喜歡他。
馬爾塞尤是 1938 年 11 月代才開始接受飛行訓練的,1940 年 8 月參加了不列顛空戰。因為擊落過 10 架英軍飛機而榮獲鐵十字勳章。1941 年春天,他又隨第 27 聯隊第 1 大對隊來到炎熱的北非作戰。從而撩開了他人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頁。
當他初到北非時,有一個小插曲足以展示出他的特殊人格和性情:某日,因為發動機故障,他的那架編號 14 的 Bf 109 型戰鬥機不得不迫降在茫茫沙漠中。他於是不得不搭載一輛義大利軍車前往最近的那個小機場。為了早早返回 800 公里之外他所屬的那個飛行基地,他對一位搞後勤的德國將軍撒謊,稱自己是一名轟炸機四人機組的成員,為了不耽誤作戰計畫,要求能派一輛車將其送回。將軍聞後,破例將自己插有將軍標誌旗的“奧貝爾海軍上將”牌高級轎車借他使用。結果,他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營地,但那副神氣相卻把自己的隊友們嚇了個半死。
在瞬息萬變的空戰之中,他從不拘泥於傳統的“後尾攻擊法”。他每天都在琢磨著怎樣才能以一種全新的瞄準方式和戰鬥動作去贏得空戰中的主動權。這個一貫藐視“學院派空戰法則”的飛行尖子終於嘗到了甜頭。9 月 24 日清晨,他用自己創造的新戰法在北非首開殺戒,擊落了 1 架英國飛機;下午,又在西迪巴臘克於 30 分鐘之內相繼擊落 4 架颶風式戰鬥機,從而成為當地一大新聞。
馬爾塞尤馬爾塞尤
他常常喜歡像一頭莽撞的野狼,如楔子一樣般鑽進英國飛機的機群中去,左右開弓。可一開始並不得要領。大隊長諾曼上尉倒是一個伯樂,他曾對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部下說過:“你不要過分指望好運和飛機(性能),你能夠成為一名傑出的飛行員,但還需要時間、成熟和經驗。但如果還象現在這樣橫衝直撞,就將希望全無”。上尉心裡明白,馬爾塞尤有的是勇氣,但獨缺謹慎和沉穩。
馬爾塞尤承認自己很鹵莽,但他決不放棄由自己創造的各種全新的空戰動作。他從不拘泥於教科書上從後上方攻擊敵機的經典戰法,卻要求自己即使在盤鏇、上升、俯衝、甚至翻筋斗的過程中,也能對敵機射出致命的子彈。由於他具備了獨特的對空間位置的靈感,所以在空戰中越來越得心應手。通過 1941 年整整一個夏天的苦練,他終於成功了。
9 月 24 日,僅一天之內他就擊落了 5 架飛機,其中 1 架是“馬里蘭”,另有 4 架是颶風飛機。平時,他很善於帶領手下的四機編隊勇敢地闖入英國飛機的環形陣,然後伺機一架一架地收拾獵物。1942 年 2 月 24 日,他又因累計擊落48架敵機而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兩個月後,他被晉升為中尉。6 月 6 日,又因個人戰果超過 75 架,而被委任為一大隊第三中隊中隊長,而諾曼則擔任了第 27 飛行聯隊的司令官。
此時,馬爾塞尤出了名的 “黃色 14 號”Bf 109 座機和它的主人、連同隆美爾將軍及其裝甲部隊,已成為北部非洲的兩顆“戰場明星”。6 月 4 日,凱塞林空軍元帥賜於馬爾塞尤柏葉騎士十字勳章,而他卻依然每日沉湎於空戰。他對他的機務兵開玩笑說:只要你們每天早上把狀態良好的飛機交給我,那么每擊落一架敵機,我就賞你們 50 里拉。此時,他的個人戰績已經超過 80 架!
空戰歸來乘摩托回軍營的馬爾塞尤空戰歸來乘摩托回軍營的馬爾塞尤
在第 27 聯隊里,已經有人開始為馬爾塞尤能否擊落第 100 架飛機而打起賭來。而他的僚機飛行員派德根因為專門負責統計馬爾塞尤的每一例戰功而被人們直呼為“計算機”。
為馬爾塞尤畫上第 50 架戰果標誌為馬爾塞尤畫上第 50 架戰果標誌
某日,剛和英國一支對地攻擊作戰的飛機編隊乾過一仗的馬爾塞尤四機編隊開始返航,一路領先的他按照一貫約定的暗號,低低掠過機場上空,並不斷地搖擺他機翼。一次、兩次、……五次、六次。哇!他在這次空戰中,竟然一共擊落了 6 架敵機!他的許多隊友因為其戰果首次達到了 101 架而紛紛打開杯暢飲,因為賭局的贏家可以免費飽餐一頓牛排。
8月底,經過一個半月的休假,馬爾塞尤在歸隊途中經過羅馬,接受了墨索里尼的親切接見和讚揚。在義大利,他受到了沿街民眾的狂熱歡迎。
1942 年秋天,是馬爾塞尤空戰生涯中的顛峰期。9月1日這天,是他回到部隊後首次執行任務,這天他先後駕機升空三次,累計格鬥時間僅 26 分鐘,竟然先後將17架英國飛機擊毀!幾乎創新了空戰史上的奇蹟!至此,已無人懷疑他是世界上最兇猛的戰鬥機飛行員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天英國自己公布的損失架數,竟比僚機派德根記錄簿上記錄的還要多。
第二天,由於其個人戰果已逾 126 架,於是獲得了第二枚柏葉騎士十字勳章。而在 15 日那天,他竟然又在一場 11 分鐘的短促空戰中擊落了 7 架敵機,使其個人戰績躍升到 150 架!同時,在這幸運的九月份里,他奇蹟般地創造了 30 天內擊落 54 架飛機的月戰績世界記錄。
H.J.Marseill(馬氏)宣傳照片H.J.Marseill(馬氏)宣傳照片
也就在馬爾塞尤戰死沙場的三周之前,駐北非德國空軍中已有兩大王牌飛行員先他而去:9 月 6 日這一天,G.施泰茵豪津軍士長(個人戰績 40 架)和馬爾塞尤的親友、H.A.施庫爾謝米特中尉(個人戰績 59 架)相繼陣亡。其間,足見戰鬥之激烈和殘酷程度。
9 月 30 日,由於戰局的急劇變化,德軍的氣勢已大不如前。這一天,馬爾塞尤奉命執行他的第 382 次飛行任務:掩護己方攻擊機對地面實施攻擊。途中,因發動機中彈而不得不棄機跳傘,但“奇蹟”再一次降臨到他的頭上——只不過這次是老天對他的報復:降落傘繩居然纏繞在自己飛機的尾翼上,致使傘衣始終沒能打開!於是,這位為德國法西斯賣命,並先後擊落過 158 架敵機的年輕飛行員, 就這樣客死他鄉,被風沙所永遠掩埋……
馬爾塞尤死後,他所在中隊當即被命名為“馬爾塞尤中隊”。
說過這位傳奇人物,讓我們回過頭來再從 1941 年的 7 月說下去:
英國軍隊好不容易才占領了由法國維希政權控制下的敘利亞,但這是她的空軍和步兵浴血奮戰以後才取得的勝利。……此時,從東非趕來了援軍,並得到了一些來自美國的飛機。它們主要是“戰斧”(美國 P-40 的英國改型)戰鬥機以及“馬里蘭”輕轟炸機。這些新飛機後來在 6 月份的戰鬥中發揮了作用。有趣的是,這次戰鬥的代號也叫“戰斧”。儘管它和不久之前的“短促行動”作戰一樣,都沒有取得成功。
P-40 戰鬥機P-40 戰鬥機
俗稱“西部沙漠空軍”的這支北非英國空軍部隊,由於在裝備上能不斷得到補充,所以兵力漸次增強。
11 月 8 日,經過養精蓄力的英國第 8 集團軍,在西北部非洲發動了“十字軍戰士”戰役。如從空中來講,這是駐北非英國集團軍(11.8 萬人)第一次以 1,072 架對 340 架飛機的絕對優勢,對德意聯軍(10 萬人)之空軍展開報復。英國人白天出動“布倫海姆”、“馬里蘭”轟炸機和“颶風”、“戰斧”式戰鬥機,晚上則改為出動“惠靈頓”式戰略轟炸機。此役,英皇家空軍的頭號作戰任務,是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從廣義上講,這時的“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應包括主動進攻型的空中狙擊戰和將敵機先期消滅在地面機場上。與此同時,英國步兵連隊還利用建制內的高射炮進行反空襲作戰,從根本上讓德國空軍無法影響到盟國地面部隊的戰鬥進程。雖然當地的英國飛機從性能上講暫時還敵不過德國的梅塞斯米特 Bf 109,但他們還是擊落了許多 Bf 110 雙發重型戰鬥機、Ju 87 斯圖卡俯衝攻擊機以及義大利相對笨拙的飛機。由於飛機數量不斷的減少,軸心國軍隊的飛行部隊已經不敢與盟軍飛機正面交鋒,從而改為對英國編隊的側面偷襲。北非英國飛機的戰損率因此一度居二戰全戰場整個皇家空軍之最。
不久,皇家“西部沙漠空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空中優勢。這種優勢後來就再也沒有喪失過。
面對嚴峻形勢,德軍經過分析,決定廢棄以中隊為單位的空戰方式,進而推廣全自由式的空戰。因為前一種方法,只適合 Bf 109 飛機憑藉其速度和數量優勢,實行“高速接近、打了就跑”的老戰術。而新戰術同樣適合馬爾塞尤的口味,他就是一直崇尚其父輩年代所推崇過的“自由獵取,自由開火”的戰法。
這位在歷次空中阻擊戰中大出風頭的傳奇人物,後來創造了二戰北非戰場各國飛行員擊落飛機“最快”的輝煌紀錄——僅在18個月內就累計打下 151 架英國飛機。而他的“黃色 14 號”座機塗裝,後來一直成為二戰飛機迷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北非德國戰鬥機都畫有獅子和黑非洲標誌圖北非德國戰鬥機都畫有獅子和黑非洲標誌圖
兩個月後,英國軍隊幾經奮戰,已將戰線推進到利比亞的中部地區。德國的“非洲軍團”則因為後援不力,不得不向西退卻。
由於英國堅持為地面部隊提供不間斷的空中巡視和火力掩護 ,加上襲擊德國機場已成為家常便飯,所以“西部沙漠空軍”在盟軍中間有口皆碑。由於皇家空軍在北非上空積極介入每一天的戰鬥,所以使地面行動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空中保護,並儘量避免了敵方空中力量的騷擾和破壞。
……到 1942 年初,出於對遠東戰場進行增援的考慮,英國在北非的飛行部隊有一部分被調往亞洲的印緬戰場。從而為隆美爾創造了一個反撲的機會。英美聯軍一時間竟招架不住,便再次撤退到昔蘭尼加附近,並與德國人對峙了將近數月之久。所幸的是,西部沙漠空軍及時盼來了一批新裝備,那就是“波士頓”和“巴爾的摩”式兩種輕型轟炸機以及更先進一些的“小鷹”式戰鬥機。它們立即參加了下一場規模巨大的激戰——加扎拉之戰。
A-20 浩劫式攻擊機,英國稱為“波士頓”A-20 浩劫式攻擊機,英國稱為“波士頓”
在戰鬥中,由於英國裝甲部隊在奈茨布里奇慘遭重創,所以被迫全面撤出埃及,並丟失了托卜魯克港。對盟軍而言,這幾乎是一場滅頂之災。
在整個初夏時節,第 8 集團軍死守在陣地上,英國飛機則竭盡全力從空中進行反攻。此時,第一批叫人望眼欲穿的噴火式戰鬥機終於降落在大漠機場上,同時到來的還有在機翼下加裝了反坦克炮的另一種颶風新改型,以及可加裝 250 英磅或 500 英磅炸彈的小鷹式戰鬥機以及“英俊戰士”式重型雙發戰鬥轟炸機,從而大大加強了皇家空軍對空、對地的打擊力度。
同時,美國陸軍航空兵(美空軍的前身)的一支增援部隊也匆匆趕到此地,他們裝備的是寇蒂斯 P-40F 型“戰鷹”式戰鬥機、B-24“解放者”式四發戰略轟炸機、B-25“米切爾”式雙發戰術轟炸機等等。美國飛行員們將與西部沙漠空軍中的“澳大利亞中隊”、“英國中隊”和“南非中隊”並肩作戰。
9 月初,悍將隆美爾還在企圖擊破盟軍的防線,但在強大的空軍支持下,英美聯軍再一次穩操勝券。
到 10 月份,名聲在外的西部沙漠空軍進入了她的鼎盛時期,儘管堅持“遊獵作戰”的德國 Bf 109 戰鬥機群仍時時騷擾著他們,並擊落了不少盟軍飛機,但盟軍還是逐步突破了軸心國的防線,並將德國一批軍火庫和給養結集地夷為焦土。
新上任的第 8 集團軍司令泊納德.蒙哥馬利將軍在 10 月末發動了對阿萊曼的攻勢,軸心國部隊開始向西節節潰逃。西部沙漠空軍的飛行員表現不俗,他們壯大膽子低低地貼著公路來回飛行,向德國人的機甲車隊和殘兵游勇大肆掃射或投下炸彈。而此時德國大本營更多的是考慮如何顧及蘇德戰場之需要,所以早在阿萊曼戰役爆發之前,已將大部飛機調往歐洲。一時間留在北非的僅剩 350 架而已。而同期在北非的英國飛機,就有 1,500 架之多。英國飛機一方面飛臨敵機場上空,把企圖起飛的德機“按”在地面上,儘量不讓它們出動;另一方面則派出數以百計的大型轟炸機封鎖敵海上運輸線。例如僅 10 月 9 日一天,就出動了數百架。此次戰役,在遭受損失的20.5 萬噸軸心國船隻中間,60% 是被飛機投下的炸彈擊沉的,而這些船隻基本上是為德國軍隊運送油料的。斷油使北非德軍一度逞強的裝甲部隊如同蠕蟲一攤,難以肆虐。
當敵軍竄入昔蘭尼加沙漠的西部地帶後,北非盟軍第一次在美國海軍和皇家海軍航空母艦的協同下,往隆美爾的背後又插上一刀——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進行強行登錄。此時,盟軍空中力量所需要做的事,只是和法國維希政權領導下的一支偽空軍進行一些不起眼的空戰。同時,前來增援的噴火和颶風式戰鬥機、“比斯雷” 式飛機和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噴火式、P-40、P-38“閃電”式戰鬥機以及 A-20“浩劫”式攻擊機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協同盟軍地面部隊繼續向東推進,直奔突尼西亞。
軸心國決心在突尼西亞上空進行拚死的抵抗,以期保住它剩下的一點點空中優勢。但是,盟國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卻令德國望塵莫及。到了 1943 年初,儘管又從歐洲調來第 77 和第 53 航空聯隊(JG77、JG53)以接替潰不成軍的原 27 航空聯隊,但駐北非德國空軍的命運實際上和它的地面部隊一樣——已全面喪失其在非洲大陸的勢力。盟軍在北非(地中海戰區)已擁有飛機 3,000 余架!它在 1 月份就動用了 3,000 余架次。此外,大後方開始不斷地派遣 B-17“飛行堡壘”式大型四發動機遠程轟炸機、B-25 和 B-26 中型轟炸機、以及全新的噴火.Ⅸ 型戰鬥機加入戰鬥,致使連日激戰不斷。到 3 月份,蒙哥馬利將軍又將進攻矛頭指向馬雷斯防線,軸心國非洲軍團的兩翼則完全陷入了被圍的困境中,於是全軍被迫後撤。
至此,德國第 27 航空聯隊(JG 27)已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力。據統計,該部在北非參戰全期,取得了累計擊落英美飛機 1,188 架的總戰績,而馬爾塞尤所在的第一大隊就占去其中的 588 架。全聯隊共有 89 名飛行員先後戰死。在該聯隊內,名列前茅的幾名所謂的王牌飛行員中,除上面提到的三名之外,還應該包括 G.萊迪爾大尉(個人戰績 52 架,不含其他地域數據,下同)和西萊阿中尉(個人戰績 61 架)等人。
在英國皇家空軍里,北非戰區的頭號王牌,當屬 112 中隊的 N.F.杜克少校。他主要使用“戰斧”式戰鬥機。在 486 次勇敢的出擊中,個人累計戰果 26.8 架(二戰全期總戰果為 28.8 架)。
北非英國王牌杜克少校像北非英國王牌杜克少校像
到 4 月份,敵軍已龜縮到突尼西亞的北部。在海上,由於盟國飛機的反覆打擊,軸心國僅僅在 1 至 4 月份就有 330 艘開往北非的運輸船被擊沉海底(合計 47 萬噸)。至 5 月份,德國海上軍事運輸損失率已高達 50%!而為此專門從西西里島調來的大批為前線實施空中後勤支援的 Ju 52 運輸機又根本不是戰鬥機的對手,那些飛起來磨磨蹭蹭的三發飛機馬上成為美英戰鬥機搶奪的絕好餌食。盟國飛行員們喜歡駕機徘徊在這些運輸飛機航線的兩側,從容不迫地瞄準“容克大嬸”(Ju 52 的綽號)肥胖的身軀進行縱情的射擊。因而德國人又額外報銷了一、二百架運輸機。
盟軍 B-17 和 B-24 型巨型轟炸機在空中保護傘的切實庇護下,已敢於在白晝大搖大擺地前去轟炸德國人的地面目標,德軍不得不從東部(蘇聯)和西線戰場調來最優秀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孤注一擲,但這一切已屬徒勞。到 5 月初,德國人開始陸續滾出北非大地。而盟國的空中力量則穩執牛耳、愈戰愈勇。他們一鼓足氣,全線追擊,大展全殲德寇之氣勢。
1943 年 5 月 13 日,軸心國在邦角半島進行了最後的掙扎,但終於徹底敗北。軸心國一場打了將近三年的戰爭此刻被無情地劃上了句號。
43 年 5 月被德軍遺棄的 Bf 110 戰鬥機43 年 5 月被德軍遺棄的 Bf 110 戰鬥機
然而,好戲還沒有唱完,由於盟軍的空中力量過於強大,軸心國軍隊連順利撤往西西里島的企圖都已成泡影。於是,扔下了 25 萬名倒霉的俘虜。
經過三年奮戰,盟國空軍已經從一支毫不起眼的飛行小分隊發展壯大成為對陸軍來說不可或缺的空中保護傘和強大的火力支援力量。它在此次戰爭中學到了和陸軍協同作戰的寶貴經驗,後來,盟軍的戰術空軍建制就是根據“西部沙漠空軍”的經驗和模式組建的。
皇家空軍的將士和後來加入進來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將士們,在北非不僅要和富有經驗的頑敵作戰,還得與炎熱、沙塵、風暴、疾病甚至無處不在的蒼蠅進行鬥爭。那裡缺水、也缺少食物,但他們堅持下來了,並取得了輝煌勝利。德、意兩國飛行員雖然也擁有相當高超的個人技巧和優良裝備,但邪不壓正,他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歷史的墳墓。
北非戰爭之航空作戰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
1)航空兵必須集中指揮、集中使用,要杜絕零打碎敲式的分塊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戰鬥作用。
2) 航空兵必須將奪取制空權作為自己的頭號任務,而且,這種任務的實施已非過去簡單地提供“空中保護傘”。而是具有進攻性的空中遊獵和積極徹底地打擊敵航空基地。只有真正擁有這樣的戰場制空權,才能騰出更多的飛機來支援地面作戰,以形成良性循環。
北非戰爭,是英美兩國在二戰中第一個以勝利而告終的戰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