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這一時期,在南北和東西文化不斷地碰撞和交融下,石窟造像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樣式和新內容,構成了這一階段獨特的風貌。 這些石窟處於都城或中心城市附近,洞窟數量較多,相對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大體反映這一時期石窟寺的總體特徵。 作者採用考古類型學方法,首先從各區石窟寺的類型著手,進行分類排隊,找出其前後演變發展關係,進而對各區石窟寺作分期與年代探討。

內容介紹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研究的是中原北方地區北朝晚期的石窟寺,在年代上包括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和隋朝。這一時期,在南北和東西文化不斷地碰撞和交融下,石窟造像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樣式和新內容,構成了這一階段獨特的風貌。學術界往往稱其為上承北魏之餘緒,下開唐代之先河,是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因而研究北朝晚期石窟造像在中國佛教考古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在實地調查、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重點選擇了鄴城、太原、固原、天水和敦煌五個區域的石窟寺作為研究對象。這些石窟處於都城或中心城市附近,洞窟數量較多,相對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大體反映這一時期石窟寺的總體特徵。作者採用考古類型學方法,首先從各區石窟寺的類型著手,進行分類排隊,找出其前後演變發展關係,進而對各區石窟寺作分期與年代探討。在此基礎上,作區域之間的橫向比較,找出各區之間的異同關係,揭示了東西部石窟寺之間由不平衡向平衡發展演變的規律,並對產生這種變化的諸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最後,重點討論了鄴城地區石窟與刻經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