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中國大學

北平中國大學

中國大學初名國民大學,1917年改名為中國大學,是孫中山等人為培養民主革命人才而創辦。該校於1913年4月13日正式開學,1949年停辦,歷時36年。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北平中國大學,民國時期在北京的一所私立大學,由孫中山創辦於1912年,初名國民大學,1917年改名為中國大學,孫中山曾任校董,宋教仁、黃興為第一、二任校長,彭允彝代校長。

該校設有教務、總務、庶務、會計等機構。學校初設四大部:大學部,下設文、法、商三科;專門部,下設法、商兩科;法政別科部;附屬中學部。在中國大學及附中的歷史上,汪精衛、馮玉祥、張學良、閻錫山等曾任名譽總董事;孔祥熙、孫科等曾任董事長。

發展歷史

1935年,原北平設市後的首任市長何其鞏到北平中國大學校董會工作,並任代理校長。北平滄陷期間,何其鞏一心一意辦教育,堅決不任偽職,他與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輔仁大學校長陳垣,合稱為在北平堅持辦學的三位著名大學校長。

1949年3月,中國大學因經費匱乏停辦,部分院系合併到華北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所遺校舍成為國家教育部的辦公場所。

1952年中國大學附中更名為北京市第29中學。

著名人物

中大及附中具有革命傳統,吳承仕、李大釗、李達、楊秀峰、齊燕銘、張致祥等"紅色教授"曾在此任教,學生當中出了李兆麟、白乙化、董毓華、謝和賡、段君毅、任仲夷、彭子岡等著名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