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京與南宋行在

北宋共有四京。初沿五代晉﹑漢﹑周舊制﹐以開封府(今河南開封)為“東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為“西京”。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以宋太祖趙匡胤後周末任歸德軍節度使所領之宋州(今河南商丘)為帝業肇基之地﹐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又升為“南京”。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五月﹐契丹聚兵幽﹑薊﹐聲言將入寇。呂夷簡以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駐蹕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親征契丹﹐奏請建大名府為“北京”。
東京開封地處黃淮之間﹐控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便於漕運的優越條件﹐被宋朝定為首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東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後周東京開封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共有外城﹑內城及皇城三重。外城又稱“新城”或“羅城”﹐為周顯德三年(956)所築﹐城周長四十八里多。宋真宗趙恆﹑宋神宗趙頊重修﹐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更展築城垣南部﹐周圍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呈菱形﹐南北長而東西略窄。外城辟十二門﹐又以汴渠﹑惠民﹑金水﹑廣濟四河貫串全城﹐另設九個水門。外有城壕名護龍河﹐闊十餘丈。濠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外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置女頭﹐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裡牙道﹐各植榆柳成蔭。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庫﹐貯守御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可見其建築完善和防禦的嚴密。
內城又名“里城”或“舊城”。其始築年代不詳﹐唐德宗時宣武軍節度使李勉重建﹐周世宗曾加營繕。內城位於外城中央﹐略偏西北。周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約當今日的開封城。計辟朱雀﹑望春﹑宜秋﹑景龍等十門。皇城即“大內”﹐又名“宮城”。原為唐代宣武軍節度使署﹐後梁都汴時改為建昌宮﹐後晉改為大寧宮。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又增廣皇城東北隅﹐周五里﹐辟乾元﹑拱宸等六門。皇城內宮闕大都依西京洛陽建制﹐總計約四十餘所﹐分作不同用途﹐如常朝則文德殿﹐聖壽賜宴則紫宸殿﹐試進士則崇政殿等等﹐規模極為雄偉壯麗。
東京城內有四條寬闊﹑筆直的大道﹐稱作“御路”﹐作十字形相交﹐分別通向外城的南熏等四正門。道旁有人行道﹑水溝及綠化地。從大道又分出若干縱橫交錯的道路﹐多呈直角相交﹐將城區劃分成若干方格形稱作“坊”的居民區。商市則設於內城宣德門至州橋以東的潘樓街﹑土市子及相國寺一帶。以後隨著城市商業的發達﹐坊與市的界限被突破﹐商店多沿街設立﹐城東南汴河東水門沿岸的市區﹐竟延伸至七八里以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即描繪了這一市區的繁榮景況。
西京洛陽乃承襲隋﹑唐故城。開寶(968~976)﹑政和(1111~1118)年間曾加修葺。京城周圍五十二里九十六步﹐辟九門。皇城周十八里二百五十八步﹐辟七門。宮城周九里三百步﹐辟六門。城內有太極﹑天興等殿﹐宮室合九千九百九十餘區﹐規模宏偉。西京雖非政治中心﹐不若東京之繁榮﹐但園林比較發達﹐分司所在﹐為權貴豪紳及學者名流薈萃之地。
北京大名府城周四十八里二百零六步﹐門十七。宮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原為真宗駐蹕行宮﹐辟五門。城內有班瑞﹑時巡諸殿。北京位於河北平原主要交通線御河東岸﹐地當南北水陸交通要衝﹐為河北重鎮。
南京應天府城周十五里四十步﹐辟六門。宮城周二里三百一十六步﹐有二門﹐一殿。南京在四京中規模最小﹐但以汴河北連東京﹐南入於淮。在“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形勢下﹐具有溝通江淮之利。
南宋行在宋代因襲舊制﹐稱皇帝行幸所至地方為“行在”。宋高宗趙構建炎元年(1127)在南京即位後﹐為避金兵進攻﹐以巡幸為名﹐先後流亡至揚州﹑平江府(今江蘇蘇州)﹑杭州﹑建康府(今江蘇南京)﹑紹興府(今浙江紹興)等地﹐均以“行在”名之。其間建炎三年二月駐蹕杭州時﹐詔以為行宮。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正式以臨安府為都城﹐仍稱為行在。
南宋臨安有內外兩城。外城一名“羅城”﹐乃沿襲五代吳越城垣規模﹐而在東南部分有所擴建﹐成為南跨吳山﹐左倚錢塘﹐右鄰西湖的大城。外城辟十三門﹐其中便門﹑東青﹑艮山等門皆建有瓮城。城牆高達三丈﹐厚約丈余﹐城外繞以十餘丈寬的護城河。內城即“大內”﹐一名“子城”﹐也就是皇城(或宮城)。位於鳳凰山下﹐北起鳳山門﹐南臨江乾﹐東至候潮門﹐西達萬松嶺。有麗正﹑和寧等門。所在“皆金釘朱戶﹐畫棟雕甍﹐覆以銅瓦﹐鐫鏤龍鳳飛驤之狀﹐巍峨壯麗﹐光耀溢目”。
南宋定都之初﹐以政局未定﹐採取改州治為行宮辦法﹐建置因陋就簡。紹興八年至二十八年間﹐宮殿建築始初具規模﹐先後建有慈寧﹑垂拱等八殿及損齋﹐僅及北宋汴京皇宮的四分之一。故為應付各種典禮﹐只好採取權宜之計﹐一殿多用﹐隨事揭名。如崇政殿又名文德殿﹐用於宗祀名“明堂”﹐用於上壽名“紫宸”等。
宋孝宗幹道元年(1165)以後﹐隨著宋金戰爭暫時停止﹐偏安政權得以穩定﹐宮殿建築又日趨完備﹐陸續建有迭德﹑澄碧等三十座宮殿。另有堂三十三﹑閣十三﹑齋四﹑樓七﹑台六﹑亭十九。金碧輝煌﹐鱗次櫛比。此外﹐為專供皇帝退位後居住﹐在望仙橋東秦檜舊宅的基礎上拓建而成的德壽宮﹐更是朱碧眩目﹐豪華至極。行都規模的宏制﹐堪與北宋汴京皇宮相媲美。
羅城內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街﹐稱為“御街”(一稱“杭城天街”)﹐北起斜橋﹐南至鳳山門(舊稱崇陽門)﹐長一萬三千五百餘尺。大街兩側店鋪林立﹐城內外九十餘坊﹔店肆也突破坊與市的界限﹐臨街開設﹐自大街到坊巷﹐連門俱是。夜市如同白晝﹐極其繁盛。南宋滅亡後﹐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游杭州時﹐稱譽行在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盛讚其“宮殿規模之大﹐在全世界可以稱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