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塢

北塢村址,古為晉國練兵場,此村中間低而四周高,故名塢。相對南塢而稱北塢村。清 光緒六年之後,南塢村不復存在。

基本信息

簡介

侯馬市張村辦事處北塢村,西與小里,北與大李村相鄰。

來歷

北塢村址,古為練兵場,此村中間低而四周高,故名塢。相對南塢而稱北塢村。光緒六年之後,南塢村不復存在。

歷史

該村明嘉靖時屬曲沃縣興東鄉東莊裡,稱北吳;清乾隆、光緒年間屬南莊裡,稱北塢;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四區,北塢時有22戶,男61丁,女49口;2000年,北塢105戶,405口人,耕地19公頃,人均收入2900元。
清光緒六年《續修曲沃縣誌》·戶口志記載,經光緒三年大災後,“北塢村三戶遷居小里”,“南塢村丁口全亡”。北塢村東北一里遠處有一溝,南寬北窄,稱龍溝。當地人把村南原龍王廟想像為龍頭,龍溝最北邊大李裴家建的磚塔(已折毀)想像為龍尾。
北塢村南、原南塢村址西北,建有一“三教院”俗稱“南塢寺”,現已不復存在。
現北塢村東南,有“北塢古城”遺址。
靳殿華:清末北塢村人。為反抗清朝的黑暗統治,於1911年春,與北堡村農民鍾仁義、鍾天義,西馬莊的許多章,西高村孫光躍等人,組織了千餘農民,在南塢寺、泰山溝習武練兵,並於當年11月29日武裝起義,攻克晉南許多縣城。1912年,靳殿華在蒙城被叛徒黑老五刺殺。
王克昌:北塢村人,1939年生,1963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化學系,在運城鹽化局工作期間,任鹽化研究所副所長,1997年退休在家。
北塢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努力做好第二輪土地延續承包工作,積極研討新的工作思路,向新的農村經濟目標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