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

北印度

北印度(Uttarapatha)。古婆羅謎文佛經中北印度指古印度贍部洲(Jambudvipa)的北疆。 最初北印度一詞指北疆商路--沿恆河流域經過旁遮普邦、塔克西拉通往大夏的北疆商道。北疆商道東起西孟加拉恆河口的塔姆魯克(Tamluk)。這條北印度古時最長的商路在印度孔雀王朝由與和印度東海岸的海港交通繁忙而十分著名。後來北印度又指北印度商路所經過的北疆。至於北印度的疆域範圍,歷來都不十分明確。

概要

北印度北印度

北印度(Uttarapatha)。古婆羅謎文佛經中北印度指古印度贍部洲(Jambudvipa)的北疆

最初北印度一詞指北疆商路--沿恆河流域經過旁遮普邦、塔克西拉通往大夏的北疆商道。北疆商道東起西孟加拉恆河口的塔姆魯克(Tamluk)。這條北印度古時最長的商路在印度孔雀王朝由與和印度東海岸的海港交通繁忙而十分著名。後來北印度又指北印度商路所經過的北疆。至於北印度的疆域範圍,歷來都不十分明確。有以下幾種說法:

根據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記》,北印度包括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呾叉始羅國僧訶捕羅國烏刺屍國迦濕彌羅國半笯嗟國遏羅闍補羅國磔迦國至那仆底國闍爛達羅國屈露多國設多圖盧國等十六王國。

北印度包括印度北方全部疆土,即東起Anga西至健馱邏國(Gandhara),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至溫迪亞山脈。贍部洲在北印度以南的地區,在佛教典籍中稱為南印度。佛典《增一阿含經》中十六王國(Mahajanapadas)內的甘菩遮國(Kamboja)和犍陀羅國都屬北印度。按《疆域彙編》北印度的部落包括:巴里卡族、薩卡斯部落、普喇達斯族等部落。

印度學者阿里認為北印度的疆區極為遼闊,包括烏拉爾山脈,裏海、葉尼賽河、突厥斯坦、天山山脈、至北冰洋。《羅摩衍那》和《往世書》對這疆土的地理有準確的描述。

北印度的良馬

北印度自古以良馬和馬販著名。根據佛典記載,北印度的【【甘菩遮】、健馱邏、大夏、克什米爾等地的馬販曾將馬匹和其他貨物不但運往東印度、摩揭陀國、阿薩姆(Assam)和孟加拉(Bengal)等地,還遠運到緬甸、中國西南部和僧伽羅等東南亞地區。

公元前12年,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夏看見市場上居然售賣蜀布和邛竹,經過調查,原來這些貨物是經過雲南、緬甸到東印度,再從東印度經過北印度商路轉運往大夏的。北印度和東印度、西印度、南印度的販馬貿易,一直進行到中世紀。孟加拉國王德哇啪拉(810年-850年)、邁瑟爾國國王 Vishnuvardhana Hoysala都擁有強大的甘菩遮戰馬騎兵團。

古巴利文文獻顯示,在佛陀誕生前幾百年來,北印度劍洴沙、健馱邏、身毒等國曾通過劍洴沙到墮羅缽底(Dvaravati)的商路到達巴魯卡港(Bharoch)和孟買附近的帕坦納(Pattana)港,然後出海到南印度、僧伽羅和緬甸各地通商。巨大的商船曾從這些港口直航到緬甸南部。一些北印度人還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河(Irrawaddy)、錫唐河(Sittang)、薩爾溫江流域的城鎮定居。

與古羅馬帝國通商

考古證據顯示,在公元初到公元200年,羅馬人曾通過古吉拉特半島到北疆的健馱邏、甘菩遮和大夏經商。從羅馬輸入到健馱邏的金幣往往被熔化成金條。

相關條目

印度羅馬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