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封宇

北冥封宇

金光布袋戲虛擬人物。 太虛海境之王、鱗族之主,因鯤帝血統,初登場時全身包覆魚鱗,後解除鯤鱗覆體而成人型。以仁德治世,深有王者氣度。 對師相欲星移頗為倚重信任,武功高絕,個性卻溫和不喜爭鬥,長期以來堅守太虛海境隔世成規,而後因鎮魔龍脈毀損造成皇陵倒塌,開始關注外界動向,並派軍與中原、苗疆、佛國三界聯軍,抵抗魔世。其後更答應欲星移的提議,使鱗族不再自絕於世。 雖無深沉城府,卻仍將欲星移的一舉一動看在眼裡,明了局勢並衡量在心,直到欲星移九算身分揭露,仍願相互信任,展現王者大度。 後在九算利用龍涎口威脅海境之際,果決地犧牲了自己唯一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以詐死配合師相布局,避免海境陷入被動地位。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姓 名:北冥封宇

稱 號:覆海帝鯤/鱗王

詩 號:靈光自始遠深霾,亘古流傳入壯懷。帝闕千重封玉宇,鯤程萬里上雲階。

根據地:太虛海境鱗王宮

兵 器:海皇戟

鎮國神功:鎮海四權

相貌衣著

鯤鱗附體狀態:全身附有厚重的青碧色鱗片,面目似魚,手掌似鰭。

本真面目:以紫金白三色構成人物的基本色調。紫發青眸、眉目俊朗、身姿挺拔,舉頭投足間盡展海境皇者的莊嚴尊貴。

鯤鱗附體狀態 鯤鱗附體狀態
本真面目 本真面目

性格特點

個性溫和不喜爭鬥,為君寬容大度、待人有禮、信任臣民,頗有王者風範。對鱗族有著極強的責任感。

北冥封宇 北冥封宇

鎮海四權

鱗族的鎮國神功:對應四海龍王“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潤、北海龍王·敖順”招式分別

是“出淵萬丈(廣)波瀾、觀潮萬世(欽)浪濤、擊浪萬里(潤)汪洋 、疏洪萬古(順)江河”共四式。

海境鎮國神功—鎮海四權 海境鎮國神功—鎮海四權

武器

海皇戟:

舊版介紹—

代表太虛海境的皇權之戟,戟分三叉,成湛藍色,戟刃晶瑩剔透。

舊版海皇戟 舊版海皇戟

擁有憑空生成與控制空氣中水汽的能力。

新版介紹—

太虛海境鯤帝鱗王的皇權象徵,世代皆由王持有,戟分三叉,鎮守海境,保護子民,配合海境鎮國神功「鎮海四權」,擁有控制水氣,掀起驚濤駭浪之能。

新版海皇戟 新版海皇戟

登場

初登場:天地風雲錄之九龍變第9集

暫退場:金光御九界之墨武俠鋒第31集(詐死於玄狐)

再登場:金光御九界之墨世佛劫第8集(在欲星移的幫助下激發鯤帝一脈特有的鯤鱗覆體替命之效,以真面目再次登場)

暫退場:金光御九界之墨邪錄15集(強忍傷勢加上太子去世氣急攻心昏厥)

再登場:金光御九界之東皇戰影40集再度登場

重現本真面目再登場 重現本真面目再登場

人物關係

師徒親友

先祖:北冥清漣

北冥封宇桌布:鎮海皇霸(鯤鱗附體狀態) 北冥封宇桌布:鎮海皇霸(鯤鱗附體狀態)

父王:北冥宣

皇弟:北冥驕雄、北冥無痕、北冥皇淵、北冥流君

皇姐:北冥玲姬

皇后:貝璇璣(已故,北冥封宇視其為此生摯愛,登基後追封貝璇璣為王后,從此不立鱗後)

妃嬪:未珊瑚(已廢)、瑤妃、婷妃等其他妃子(暫未登場)

皇子:北冥觴、北冥華、北冥縝、北冥異、其他皇子(暫未登場)

老師/伴讀:欲星移(兩人自小一起長大,同時還是兒時玩伴、少時伴讀,兩人之間有過命的交情)

合作:俏如來

海境朝堂

(北冥封宇主政時期)

鱗王:北冥封宇

皇室:北冥皇淵、北冥觴、北冥華、北冥縝、北冥異、貝璇璣、未珊瑚、瑤妃、婷妃

玄玉府:北冥皇淵、蜃虹蜺、昨顏非、鉛十三鱗

師相:欲星移

重臣:硯寒清、申玳瑁、午硨磲、狷螭狂、蜃虹蜺

其他:誤芭蕉、伴風宵、烈蒼飛、慢墀夫、允孝思、謐公戚、露恆昭、陌雲桑

卸任:螺武纓、覆秋霜

脫離:夢虬孫、碉命、酒螺

相關劇情

•接待來訪海境的狼主與史艷文(實為藏鏡人),因疏忽防範而導致始帝鱗被盜。

•鎮魔龍脈倒塌後,於浪辰台三訪欲星移,求教鱗族未來動向。

•魔世入侵中原一年後,放師相欲星移入世,並派軍與中原、苗疆、佛國三界組成聯軍,抵抗魔世。

•魔禍終結後,答應欲星移推行墨學的提議,並同意打破海境陳規,讓鱗族入世,海境從此不再自絕九界之外。

•白蛟傳說後,欲星移與夢虬孫混戰潛龍崁,鱗王得知後前去勸架,並在此時得知了欲星移的九算身份,但仍選擇相互信任。

•在欲星移的布計下,玄之玄失去天門。玄之玄怒上海境,要求鱗王交出夢虬孫。為防夢虬孫被玄之玄控制,暗中投出皇戟,阻止夢虬孫回到海境。

•去浪辰台歸還欲星移的滄海珍瓏,詢問玄之玄交還師相佩劍的動機。

•龍涎口受到震盪,為護鱗族,孤身出海境與玄狐交戰。卻在換招時漏出空門,重傷身亡。死前最後一句話,乃是叮囑夢虬孫無論如何都要相信師相。

•欲星移得知鱗王身亡的訊息後,不讓眾人處理傷口,亦不允許下葬。而是將鱗王停放在浪辰台,並用水火石和珍瓏髓保持其身體澄淨。

•在欲星移的幫助下,激發了鯤鱗附體特殊的替命功效,起死回生。

•派夢虬孫出海境尋回離家出走的北冥觴。

•主動承擔海境再次被針對的風險,支持欲星移出海境幫助中原對抗佛國地門。

•為支援欲星移再度孤身出海境向師相提議親自領兵上陣,並勸導了偶遇,意志消沉的玄狐。

•為欲星移遭受遇害落淚,並下令皇子們歸境,全面戒備元邪皇來犯。

•安頓重傷昏迷的欲星移,罷免北冥觴太子之職。

•為護龍涎口出戰對陣應龍師,被趕來的元邪皇打成重傷,太子北冥觴亦因為替父擋下致命一掌,隨眾人撤回海境。

•壓抑內傷安排後續,授命夢虬孫。北冥觴不治身亡,受到刺激內傷爆發昏厥。[墨邪錄第九集]

•在夢虬孫幫助下服下北冥異獻上的朝元丹,甦醒一瞬間再度昏厥。從墨邪錄15集一直昏厥到東皇戰影40集再度登場。期間修儒、狼主都有來看過傷勢。

出場記錄

天地風雲錄之九龍變
0910
天地風雲錄之魔戮血戰
02151833
金光御九界之墨武俠鋒
022122232728293031
金光御九界之墨世佛劫
02081011182021222324
3031
金光御九界之墨邪錄
0102040708091516
金光御九界之東皇戰影
12141518192022263739
40
金光御九界之魆妖紀
01020304050708091011
12131415161718192122
2324252627282930

對戰記錄

金光御九界之墨武俠鋒
章數敵方對戰地點勝負戰鬥詳情
31玄狐金雷村故意詐死配合師相布局,避免海境陷入被動地位。
金光御九界之墨邪錄
章數敵方對戰地點勝負戰鬥詳情
08應龍師金雷村魔軍進攻海境,海境之主親征,並救下錦煙霞、北冥觴等人。
元邪皇為護海境,北冥封宇豁盡全力,欲阻元邪皇未果,稍遜一籌,身受重傷。

相關配樂

北冥封宇 北冥封宇

◎鯤鱗皇威(北冥封宇角色曲)

收錄於《金光御九界之墨世佛劫劇集原聲帶一》

海境鱗族之王北冥封宇,武藝高超,宅心仁厚。十分信任師相欲星移,既使知道他的身分是墨家九算。仍然願意配合欲星移利用鯤鱗附體起死回生。


王鯤定海 王鯤定海

◎王鯤定海(鱗王復生氣勢曲)

作曲:李穆 收錄於《翠羽珠璣-金光布袋戲藏樂選集》

詭譎的大提琴奏響,紫金殿上,鰲千歲逼宮,海境王權,岌岌可危。高亢管弦樂倏起,鎮海四權光芒再現,北冥封宇凜然現身,一對北冥皇淵,鳴唱的人聲似是詠嘆這烽火蒸騰之相,旋即轉為悲壯的曲調,又像是為這兄弟鬩牆、兵戎相向而悲嘆。


◎海晏河清(師相拜別鱗王情感曲)

海晏河清 海晏河清

作曲:許常山 收錄於《翠羽珠璣-金光布袋戲藏樂選集》

徐緩的曲調,漸起的打擊樂,掩不住慷慨激昂的豪情壯志,樹林中,海境王相論時局;一句畢生榮幸、一個屈膝禮,是摯友之情,也是君臣之義,更是希冀能共築海晏河清之夢的那份宏願。

組織勢力

太虛海境,金光布袋戲虛擬勢力,金光九界之一。且是太古三朝之一,創世已久,境中種族皆為鱗族,與中原以及墨家有著極深的淵源。

鱗族創世已久,太古三朝之前,一向與人族交通往來,後來鱗族發生內亂,遂封閉海境通道,自與人絕。一直到人族戰朝起七雄爭,當時的鱗族卻是一統,空前的繁榮。時任鱗王派公主趙姬入中原,為七雄一統奠下基業。趙姬入世之後,鱗族在背後以萬金資助始帝相父,使其嫁入七雄之首,生下始帝,繼承盛世之國,又得鱗族暗助,墨家魯家之智巧,遂一統天下。始帝自知承萬惡罪名,身為鱗族,恐死後暴露身份,引起兩族紛爭,又為回歸故鄉,遂下令建造疑冢,隱藏身份,命其長子公子蘇與愛將假意自盡,扶靈回到太虛海境,他死後屍骨盡化,唯留一鱗,就是王骨始帝鱗,兩千年來一直供奉在海境。自始朝以來,海境便隱居避世,與其他幾界隔絕。由於避世過久,兩千年後,不論是海境還是鱗族,於世人眼中已成為傳說。

鱗族內部等級森嚴,近乎世襲的種族制度,造就了海境明顯的階級之分。最高貴的為王族鯤帝,之後依次為鮫人、寶軀、波臣。而混血則為最低劣的雜種。

天地風雲錄之九龍變起,隨著王骨始帝鱗被苗疆狼主·千雪孤鳴搶奪,鱗族師相欲星移入世,鱗族逐漸捲入紛爭中。太虛海境在閉關千年之後,終得以重出九界、再現塵寰。

口白選段

九龍變09(鱗族與世隔絕已久)

鱗王:遠古以前,鱗族與常人確實交往頻繁,但後來兩方起了紛爭,先祖遂下令隱居,此後,鱗族便少與常人來往,至今已過千年。

狼主:難道就沒鱗族之人與外界相通?

鱗王:不可能,族人之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是與常人密切來往者,永逐海境,除非領有授令,否則無人敢私離海境。

狼主:原來如此,看來這確實是一場誤會,感謝鱗王為我解惑。

鱗王:事情能解釋清楚便好,史賢人難得到來,不如多留幾日,就讓本王盡地主之誼。

史艷文:感謝鱗王好意,但艷文心繫兄弟傷勢,待他日再來拜訪也不遲。

鱗王:既然如此,那本王也不強求了,只是時至深夜,史賢人不如暫宿一晚,明日再回也無不可。

九龍變10(丟失始帝鱗)

鱗王:中原與苗疆是為世仇,你卻出手助他,莫非你們兩人共謀以取無根水為由,盜物才是你們真正的目的?

史艷文:鱗王切勿誤會,艷文確實為求無根水救人而來,而狼主雖是苗人,但與艷文相識一場,也算有所交情,所以才會出手相救。

鱗王:狼主之舉已犯了海境大罪,你助他脫逃,本應視為共犯,幸好你並沒隨之逃走,甚至還坦然認錯。本王相信以你的人格,絕非與狼主是同謀,應該是無意被其利用,否則,這件事情只怕不能善了。

史艷文:感謝鱗王大量,讓狼主脫逃是艷文之過。此事艷文一定會負責到底。狼主犯下的錯,因為一定會承擔。

九龍變10(解釋九龍傳說)

史艷文:那始帝之鱗……始帝、鱗族……啊,難道上古始帝竟是鱗族?

鱗王:始帝,是鱗族與人族的混血,始帝之母趙姬,便是出自鱗族。史朝尚水,便為不忘本之意。

史艷文:但是鱗王曾言,鱗族已千年不入人界。

鱗王:君無欺言,但始帝之世距今已超千年了。

史艷文:啊,確實如此。

鱗王:鱗族創世已久,太古三朝之前,一向與人族交通往來,後來鱗族發生內亂,遂封閉海境通道,自與人絕。一直到人族戰朝起,七雄爭,當時的鱗族卻是一統,空前的繁榮。時任的鱗王派公主趙姬入中原,為七雄一統奠下基業。

史艷文:難道當年鱗王也有染指中原的野心?

鱗王:非也,當年的鱗王是為了阻止魔世的出現,天下大亂,而不得不派公主進入中原,這牽涉到一個傳說。

史艷文:什麼傳說。

鱗王:九龍傳說!

史艷文:何謂九龍?

鱗王:傳說在地底深處,有一個伏羲深淵,裡面有九條龍,分別代表著九個地域。這九龍會吐氣成珠,此珠乃地數氣運之集,每隔三百年,運珠就會成形,隨爾化氣解離,然後龍氣會再度回歸到九龍身上。

史艷文:但這與始帝之鱗又有何關聯?

鱗王:相傳,只有三王骨才能打開伏羲深淵。

史艷文:三王骨?

鱗王:所謂的王骨,是指承天之命,身負王氣,終結亂世之人,其身上所遺留下來的骨骸。三王骨,便是三名符合這些條件的帝王之骨。

史艷文:就算始帝是鱗族皇嗣,這又與魔世有何關係?

鱗王:當年得氣者乃鱗族,因此鱗族人才輩出,盛世輝煌,而中原失氣,戰亂頻繁,而魔世卻也得氣,魔流橫溢,衝擊人魔分界,隨時可能突破而來。先代的鱗王驚覺魔世之現可能動搖天下。唯一的辦法就是集合群力,在中原土地之上,完成一條綿延千里的鎮魔龍脈,鎮住魔世地氣,封住兩界通道。

史艷文:啊,萬裡邊城,原來他要抵禦的不是外族非是蠻族,而是魔世。

鱗王:趙姬入世之後,鱗族在背後以萬金資助始帝相父,使其嫁入七雄之首,生下始帝,繼承雄盛之國。又得鱗族暗助,墨家、魯家之智巧,遂一統天下。表面上,始帝橫行暴政,為墨家收天下之兵,為魯家定度量衡;重徭役,建造鎮魔龍脈,而建造黑水城是為了……

史艷文:怎樣了?

鱗王:始帝自知承萬惡罪名,身為鱗族,恐死後屍骨暴露身份,引起兩族紛爭,又為回歸故鄉,逐下令建造疑冢,隱藏身份。命其長子與愛將假意自盡,扶靈回到太虛海境。他死後屍骨盡化,唯留一鱗。

史艷文:就是王骨之一,始帝之鱗。

魔戮血戰02(造訪師相)

[太虛海境一隅,封師拜相之地,本該絕世隔塵的浪辰台,今日,鱗王三度問事駕臨。]

鱗王:唉,師相。

師相:嘆息,不合適王啊。

鱗王:魔世動亂,人間浩劫,本王怎能不憂心。

師相:第三次了,這一年來王總共造訪浪辰台三次。每一次會談,皆是嘆息開題,再以嘆息結束。幸好王在子民的面前仍顯鎮定。否則太虛海境尚未被魔世攻入,就要先準備投降了。

鱗王:那這第三次的會談,內容也是同樣嗎?

魔戮血戰33(消失的歷史)

鱗王:嗯……愈來愈積極了。自從師相願意為了魔世踏出海境,親身前往苗疆交涉開始,腳步就不曾停過,果真如同先前師相所言,說笑的時間不多了。

欲星移:讓王陌生了嗎?

鱗王:倒是讓王想起了那個不安恬淡,還未成師相的師相。

欲星移:那也太久了吧。

鱗王:對於本王來說,卻是歷歷在目,太虛海境鮫人一脈,世襲相位,一王一相,更有得授令出海境遊歷的特權。這是你們避免不了的責任,但對當時無心相位的師相來說……

欲星移:不去善用這項特權,也太可惜了。

鱗王:願意承認你當時樂不思蜀了?

欲星移:授令的目的是希望海境中人不可因避世而固步自封、自絕於塵。

鱗王:師相的動機好似也不是為了考察。

欲星移:動機不重要,能達成期望就好。

鱗王:不止達成,甚至超越。

欲星移:臣怎不知自己這么厲害。

鱗王:藉機自褒,麵皮真厚。

欲星移:原來臣是這種人。

鱗王:原來師相不是這種人。

欲星移:哈。

鱗王:很熟悉的對話是吧。

欲星移:如果臣不是師相,又怎能與王這般交談?

鱗王:還記得鱗族近代只有丞相職稱,昔時本王尚未即位,你以年少之姿,接替先王身邊的相位,更身兼帝王師,鱗族可是為了你恢復了玄朝之前師相的制度,再另闢文丞之位,分擔繁瑣文職。師相在外遊歷一遭,回到海境那一日的神采,本王至今難忘。

欲星移:有讓王這么讚嘆嗎?

鱗王:真正讓本王讚嘆的,是數年前師相洞燭先機,依照先前見聞,推演外界局勢,斷言羽國將臨兵禍。本王因此派人收集情報,但那時羽國早已平亂,探子只帶回了那本書。

欲星移:那本羽國誌異,內容真假參半。

鱗王:卻也是避免海境也遭到戰火牽連的警訊。

欲星移:但戰禍終究沒發生,海境仍是相安無事,鱗族師相毫無用武之地。

鱗王:要肯定一個人的才智,不一定要經過戰火的洗鍊,若能防範未然,不也是才智的另一種表現?

欲星移:王的肯定,真是讓臣受寵若驚。

鱗王:本王比較好奇的是,師相曾言當初遊歷,有過不少的學術交流,但幾番相問,師相都是點到為止,並未詳述,如今師相是否肯再透露一二?

(欲星移不語)

鱗王:看來師相仍是堅持私藏了。也罷,本王重提此事,只是一時興起。

欲星移:其實也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臣所學者,唯有……消失的歷史。

鱗王:歷史?海境所知曉的歷史,可是比外界完整,尤其是關於始帝,墨魯兩家的訊息。

欲星移:但新的歷史,正在創造。

鱗王:喔?師相的意思是……

欲星移:此戰過後,便是全新的局面。歷史的道標,即將出現分歧。

墨武俠鋒02(應允師相開放海境,推行墨學)

欲星移:臣在此請王應允,從今以後,鱗族不再自絕九界之外……王有疑慮?

鱗王:自海境供回始帝鱗,除卻中間變數,已經與外界隔絕得太久了,而與外界保持距離,也是始朝以來的海境成規,本王認為沒打破的必要,更找不到理由打破。

欲星移:兩千年的成規,來自墨守,但如果墨不再守,王又當如何?

鱗王:師相的意思是……

……

欲星移:王的一句話,就是海境的定心丸了。但這件事,是微臣兩項請求的其中之一。

鱗王:喔,你還有什麼想要為難本王的?

欲星移:請王從善如流,允臣推行墨學。

鱗王:雖是突然,但方才師相對墨家的讚賞似乎不意外了。一個議題,兩種要求。師相真是好心機。

欲星移:王答應了?

鱗王:情勢至此,又有什麼好不答應的?本王一直都信任師相的考量。

(欲星移跪下行禮)

鱗王:師相?

欲星移:贊王明智,謝王賞識,以及向王請罪。

鱗王:何罪之有?

欲星移:先前王向臣探問,臣在遊歷期間所學,卻閃避其言。

鱗王:莫非師相所學,正是墨家?

欲星移:實不相瞞,臣與玄之玄乃墨學同輩。

鱗王:竟有此淵源?但對鱗族來說,墨家從未絕跡歷史,師相又何必隻字不提?甚至師相認為墨學值得推行,亦可以上奏請求,說不定本王早就答應了。

欲星移:長久以來墨家堅守原則,在台面下運作,只為矯正歷史變動出手。除此之外,幾乎遠離朝綱,意在旁觀局勢,理性取衡。臣的身份於墨家,已是踩上界限,不能再有逾矩。如今墨家浮上檯面,也是逼不得已。請王原諒臣隱瞞了這么久。

鱗王:哈!方才是誰說本王墨守?師相的想法才是真正的固執吧?

欲星移:這是原則。臣不想讓王產生疑慮。

鱗王:好了,本王不會怪你。此事既定,本王隨即擬下詔令,其餘細節,但憑師相發落。

墨武俠鋒18 (師相從未讓本王失望過)

鱗王:其實,從近期師相下令,撤回鱗族兵力不再支援尚同會開始,本王就感覺到這背後一定有原因,雖然不解卻也願意相信,因為師相從未讓本王失望過。師相?

欲星移:啊,沒事。

鱗王:希望這句沒事,是真的沒事。

墨武俠鋒22(禮尚往來,本王不也利用了師相的治國之能)

玄之玄:這不是道歉就能解決的,任何行為,皆有動機。但別忘記,尚同會與天門,是第一次與夢虬孫接觸,哪來宿怨?

鱗王:據聞盟主與師相,乃墨門同修,有何理由生隙,也許其中有所誤會,本王會居中協調。

玄之玄:從言談之中,足見鱗王對師相的信任。希望這層信任,不會造成鱗王的困擾。

鱗王:本王會向師相問清楚。

玄之玄:只怕問了,卻也得不到解答。

鱗王:因為可能連師相也不知情。

玄之玄:不排除隱瞞。

鱗王:盟主!你逾矩了!

……

欲星移:王想問什麼?

鱗王:師相也有不知如何對應的時候。

欲星移:在這種時候,臣倒希望王能多一點質疑。

鱗王:也不是全然沒問題,本王要的,只有……真相!

欲星移:真相?

鱗王:真正的師相,本王相信,一直存在。

欲星移:九界當中,與墨魯兩家淵源最深者,當屬鱗族,還包括了歷史的分歧以及流變。墨學,本與鱗族關係甚密。

鱗王:本王明白。

欲星移:同一件事,掌握較為全面的一方,相對擁有更多的選擇。王必須自行判斷,是否繼續推行墨學,包括……臣的身份,以及罪行。

鱗王:你想認罪?

欲星移:這不該問臣,而是該問王自己。

鱗王:太虛海境與世無爭已久,此次入世,究竟是好是壞,前代並無前車可鑑,難以對照判斷。

欲星移:還記得多年前,王研讀始帝本紀後提問,臣說了什麼?

鱗王:因為沒前車,所以始帝成了始帝。

欲星移:所以……前車不是藉口。在這世上,有很多人不想下決定,所以將決定權交與他人,因為他們知曉,有更多的人,不會去怪罪不選擇的人,而臣一直相信,王不是這種人。

鱗王:就如同本王一直相信師相這般。

欲星移:君臣君臣,就算臣是帝王師,終究只是臣,而王,乃一國之君,當有決斷。

鱗王:決斷,早已在心。

欲星移:喔?

鱗王:魔世入侵,肇因鎮魔龍脈破損,造成此變亂者,可追溯至九龍天書之布局,始帝鱗也是在那時被盜走,也就是從一開始,鱗族就不能置身事外。既然早已曝光,就算師相不讓鱗族入世,終究不能避免這個結果。

欲星移:所以王還是選擇自圓其說。

鱗王:本王只是選了一個能讓自己欣然接受的答案。

欲星移:就算被利用了,王也不介意?

鱗王:禮尚往來,本王不也利用了師相的治國之能?

欲星移:看來臣尚有價值。

鱗王:價值是師相自己創造的。

……

鱗王:最後下決定的,是本王,已經決議之事,沒商量的餘地。

夢虬孫:就算會害死一個無辜的人,王也無所謂?王,你真正毫不懷疑嗎?完全不會良心不安嗎?

鱗王:就算質疑,又能如何,我是一個王。國家,才是王的責任。什麼是正確的決定?對一個王來說,能保護人民,就是正確,若陷人民於水火,無論理由是否正當,就是錯誤的決定!周全鱗族,就是本王的正義!如果你的正義,危害到海境全體,你,擔得起嗎?!

墨武俠鋒24

鱗王:他畢竟是海境之人,理應……

玄之玄:理應莫管他境事務,現在他卻公認挑戰代表中原的尚同會,更造成天門政局丕變,夢虬孫既損他界,理應受他界審判。還是……鱗王想藉此包庇?

鱗王:本王絕無此意。

玄之玄:我想也是畢竟沒有任何君王,會願意為了一個宵小叛逆,將危機上升到國家層級,在歷史上,有很多本可避免卻仍阻止不了的戰爭,就是這樣發生的,你說是嗎,鱗王。

鱗王:尚同會想興戰,鱗族也不會坐以待斃。

玄之玄:我說了,戰爭本可避免,只要一國之君拿出該有的公信力,畢竟受害者可是天門以及尚同會。

鱗王:法有度,理有衡,本王相信尚同會應該不會做出過分的判決。

玄之玄:有這句話,就當作是鱗王同意了。

鱗王:也請盟主記住,受審過程海境也必須知曉。

玄之玄:當然,現在最後一個請求。讓我見師相。

墨武俠鋒27 (與俏如來初次會面)

俏如來:俏如來參見鱗王。

鱗王:你就是俏如來,氣宇軒昂,與令尊……該說是你的伯父有相似之處。你的臉,那是魔氣?

俏如來:俏如來面上魔紋已無大礙,請鱗王不必擔憂。

鱗王:你來到鱗族,又是為了夢虬孫之事嗎?

俏如來:不是,俏如來是想一訪師相,請鱗王引薦。

鱗王:又是師相,個個來訪海境,皆要拜訪師相,真不知海境之主是他,還是本王。

俏如來:王上說笑了,師相非凡人,能馭師相,方現非凡能。

鱗王:反過來講也是同樣,去吧。師相在浪辰台。

俏如來:多謝王上。

墨武俠鋒29(鎮海堡礁)

欲星移:說到龍涎口,鎮海堡礁似乎即將完成?

鱗王:多虧寶軀一脈,這道工程才會如此迅速。

欲星移:老實說,此道屏障能發揮多少功用,尚未知也。若照事典記載,龍涎口爆發足以破壞整個海境。

墨武俠鋒30(迎戰玄狐)

欲星移:龍涎口的水脈已經不穩,不能從那個所在過去,引動此禍最大的嫌疑者——玄之玄。但若鱗族率軍進入中原,就會造成中原震動。尚同會必會趁勢以為藉口興兵,嚴重者,引起九界動亂。

(鱗王孤身進入中原)

鱗王:這是……王的責任。

墨武俠鋒31(為保海境,配合師相布局死於玄狐之手)

鱗王:對不住,夢……虬孫,保護……海境。

夢虬孫:王為什麼來這,欲星移,欲星移人呢!欲星移人呢……

鱗王:相信……師……相……

……

欲星移:將王的屍身暫時安置在浪辰台,同時以水火石燃化珍瓏髓,讓王的軀體保持澄淨。

午硨磲:但浪辰台是師相的居處……

欲星移:照辦便是。切記,不可處理王的傷口,我們必須保留證據。

午硨磲:臣明白了。

欲星移:當然,若這段期間皇太子自行回朝,那便妥善安置,一切等我回來再處理。

午硨磲:是。(抱鱗王屍身離開)

欲星移:劍無極,請你馬上離開。

劍無極:幫你們送回你們的王,結果就馬上就要趕人了,這樣對嗎?

欲星移:後續的話,你不會想聽。

劍無極:所以不是不能聽就對了,這樣有什麼好躲的啊?

欲星移:因為這件事情,必定追究到尚同會。

劍無極:若是要針對玄之玄,也要算我一份。

欲星移:再說一次,鱗族要針對的是尚同會,該負責的不只是盟主。

劍無極:你又在打俏如來的主意喔?

欲星移:別讓鱗族失了立場,欲星移自然就不會失了分寸。

劍無極:不管你想怎樣做,若是敢動到俏如來啊,我不會讓你好過!

欲星移:左將軍。

申玳瑁:師相。

欲星移:點兵起馬,從現在起,鱗族正式對中原……宣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