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演武遺址

建安十九年劉備定蜀之後,為占踞漢中,對抗曹魏,分廣漢郡北部,在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梓潼,設定了梓潼郡。 建安十九年(213),劉備從葭萌(今昭化)進攻成都,兵臨梓潼,縣令王連閉城不降。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首次北伐之前,諸葛亮曾駐兵於此,並在此演練兵馬。

位於四川梓潼縣
建安十九年劉備定蜀之後,為占踞漢中,對抗曹魏,分廣漢郡北部,在有重要戰略地位的梓潼,設定了梓潼郡。為嘉獎霍竣堅守葭萌之功,令霍峻擔任梓潼郡太守,升為裨將軍。當時梓潼郡轄有梓潼、涪縣、白水、漢壽、劍閣等地,梓潼扼川北咽喉,“千里天府,此為屏障”,梓潼乃三國蜀漢之川北軍事重鎮。建安十九年(213),劉備從葭萌(今昭化)進攻成都,兵臨梓潼,縣令王連閉城不降。《三國志·蜀志》記載:“先主起事葭萌,進軍南來,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迫也。”劉備將大軍駐紮於梓潼城東御馬崗,至今仍有“拴馬樁”、“飲馬缸”遺蹟,御馬古剎牌坊有楹聯云:“繼承漢統馳騁疆場運籌帷幄駐蹕御馬,光復基業縱橫寰宇羽翼揚威齊揮金戈。”劉備率數萬大軍,王連一個小小縣令,兵不盈千,敢與之抗衡,忠勇膽識,實在是過人。劉備繞城直取涪縣,梓潼得以保全。劉備定蜀後,反而重用王連,升為蜀漢司鹽校尉,專掌鹽鐵之利,後因功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後又封平陽亭侯。
諸葛亮為戰勝曹魏,興復漢室,先後六次北伐。《三國演義》從91回“伐中原武侯上表”到104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共14回寫了諸葛亮六出祁山之事。然而這是藝術虛構,據《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載,歷史上的諸葛亮總共有5次北伐,只有2次兵出祁山。諸葛北伐而梓潼演武鋪是必經之路。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首次北伐之前,諸葛亮曾駐兵於此,並在此演練兵馬。至今還保留有當年蜀軍演武廳遺址,如烽火台、六角亭、碑記。位於演武場北的演武壩,長約300米,寬數十米,可容千餘人操練,至今壩址仍存。演武鋪原名陽沔戍,後因因諸葛在此駐軍演武,此地又扼蜀道咽喉,為軍事要地,為紀念武侯在此操兵演武,就更名為演武鋪。建興九年(231)春,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鑒於前4次北伐多因運糧困難,而被迫撤軍的教訓,諸葛亮根據梓潼“平去坡來”的蜀道特點,採用木牛運糧。《晉漢春秋》云:“章武九年春二月,亮復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在演武以南路平使用馬車運輸,以北山路陡窄使用獨輪車(又名木牛)運糧,一人運輸可供百人食用。梓潼人胡忠、杜睿在李撰的指導下,善造木牛流馬。博學多才的李撰亦是梓潼人,“撰具傳其業,又從尹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該覽。加博好技藝算術、卜數、醫藥、弓弩機械之巧”,因此,胡、杜造木牛流馬,李撰作了技術指導。相傳在梓潼縣城,演武鋪等地皆有製造和維修木牛的鐵鋪十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