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醫院

北京清華醫院(原計畫命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位於天通苑,由台灣長庚紀念醫院支持建設合作。2010年4月20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一期工程奠基。2010年7月,經校務會議討論,成立北京清華醫院,英文名稱Beijing Tsinghua Hospital,英文縮寫BTH。(清校發〔2010〕47號)。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清華大學新建附屬醫院——北京清華醫院,是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公立醫院。醫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地區,建設用地面積125畝,一期建設床位1000張,預計於2013年正式運營。

戰略規劃

發展生命科學和醫學是清華大學面向21世紀的重要發展戰略,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內容,建設高水平的臨床醫院是發展生命科學和醫學的重要支撐。北京清華醫院的建設得到了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的大力支持。醫院將通過創新機制,延攬海內外高層次醫學人才,依託清華大學人才培養、學科交叉的優勢,建設醫學和理工、人文緊密結合的高水平醫學研究平台,打造一流的臨床教學醫院,培養國際化的醫學人才;在學習和繼承內地醫療機構先進經驗的前提下,借鑑和發展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管理模式,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探索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新模式,為公眾提供持續改善的高品質醫療健康服務,努力成為國際化的一流的醫療中心。
2009年3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覆,北京清華醫院正式選址於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天通苑是北京市最大的社區之一,民眾醫療保障需求急迫,在該地區建設一所高水平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對完善北京市區域衛生規劃,均衡發展優質醫療資源,促進北京市北部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在教育部、北京市及昌平區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4月20日,北京清華醫院一期工程正式奠基。一期工程包括醫院門急診及病房樓、行政及動力中心樓、綜合樓三部分。其中,醫院門急診及病房樓地上13層,地下2層,建築面積10餘萬平方米。醫院的總體設計方案秉承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管理模式,採用集中式、經濟型的建築風格,通過人性化的空間布局和高效率的動線設定,以及生態環境的營造和節能措施的普遍運用,彰顯“以人為本”和“綠色環保”的理念。
根據規劃,北京清華醫院醫療科室設定齊全,包括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科、兒科、眼科、口腔科等幾十個臨床科室以及檢驗、病理、影像等醫技科室。醫院將通過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重點發展心臟醫學、神經醫學、腫瘤醫學和整形醫學等,通過重點專科的快速發展,促進醫院品質的全面提升。目前,醫院已啟動醫院院長及各學科帶頭人的全球招聘,開展了護理、管理骨幹的招募、培訓工作,逐步為醫院開業運營進行人才儲備。

服務理念

北京清華醫院將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追根究底,止於至善”的精神,貫徹“以人為本,病患優先”的服務理念,以質量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不斷提升醫學品質,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醫院特色

作為在新醫改大背景下,高水平、高起點的新建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北京清華醫院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1.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
創新管理體制,建立理事會制度,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強化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理事會制定醫院章程、醫院發展戰略、醫院管理制度,決定醫院機構設定、聘任院長。理事會成員由清華大學和台灣長庚紀念醫院代表、獨立醫院管理專家、北京清華醫院醫療和管理專業人員代表組成。
2.“醫管分離”的職業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模式
創新運營機制,實施醫療專業人員與管理專業人員分離執行專業水平提升與管理效率改進的雙輪驅動機制。以院長、科主任為代表的醫務專業人員,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醫學教育及研究。以執行長與行政部門主管為代表的專業化管理團隊,配合、服務醫務部門的經營需求,全力推動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最佳化,完善組織激勵制度,減低組織管理成本,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北京清華醫院1000張床人力編制1600餘人,其中醫師隊伍300餘人,醫院經營、行政管理事務等均由專業管理團隊負責,保障醫生時間和精力最大程度地於醫療服務。在確保完成國家基本醫療任務,體現其公益性的基礎上,努力降低運營成本,為病人降低醫療費用。
3.主診醫師負責制
借鑑長庚醫院主治醫師負責制,發揮大陸醫院三級醫師醫、教、研協同配合的傳統優勢,在保證醫療質量、安全和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學和科研水準,為中青年醫師的快速成長提供平台。
4.全面實施聘用制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實行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作為薪酬制度中最重要的醫師待遇,醫院將在吸取台灣長庚醫師費制度的基礎上,結合事業單位管理的特點,在提供保障性收入和各項福利的同時,採取醫師費績效激勵機制,醫師待遇將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院長和學科帶頭人在籌建期間的薪酬水準將根據個人在臨床醫學領域的學術地位、影響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實行協定年薪。
5.以疾病為中心的整合性醫療模式
在尊重醫學專業分工的基礎上,探索改革傳統大型醫院醫療專業分工過細的現狀。針對當今人們疾病譜的變化,瞄準對我國人民影響最大的疾病,組建腫瘤中心、心臟中心、腦血管中心、老年病中心、康復中心、整形中心等,建立以疾病為中心、整體治療為特點的整合性醫療模式。確保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與患者的醫療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和康復水準。
6.全責整體護理模式 體現護理專業價值
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全責整體護理模式,從住院到出院均由同一護士全程負責照顧護理,體現連續性、整體性、協調性、個性化的護理,體現“我的病人”“我的護士”的全人護理理念。實行護理部的垂直管理體系與護士分級制度,以科學化、人性化的行政管理,提供給病患高質量的人性化照護,同時充分體現護理人員的專業價值。
7.實施分科經營制度
醫院實行院、科兩級管理,賦予科主任經營專科醫療服務項目的權益和責任,在組織內部導入競爭機制,激勵各科醫師共同參與專科經營管理,以促進科室的成長發展,每個科室配備專科經營助理及行政秘書。協助科室開展醫療事務、資材管理、空間規劃、經營分析、績效管理、人力資源、安全衛生和專項改善等經營及行政工作,提高醫療效率。
8.建立全覆蓋的醫院信息系統打造國內領先的數位化醫院
醫院將依託清華信息技術優勢,全面引入以全系統、全過程、全項目的覆蓋和獨有的成本核算系統與績效管理系統為特色的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的醫院信息系統。台灣長庚紀念醫院系統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整合了醫療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的所有功能,記錄著所有發生的信息,形成了齊全的資料庫,使得醫務專業人員可以憑以進行醫學研究,經營管理人員憑以分析經營狀況,提供充分的決策支持功能。醫院的數位化程度將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