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油葫蘆

北京油葫蘆

北京油葫蘆所屬節肢動物門,分布在全國各地。

基本信息

害蟲名稱

北京油葫蘆
北京油葫蘆北京油葫蘆

基本概況

學名 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8L Matsuura)屬直翅目,蟋蟀科。異名 Gryllusmitratus Burmeister.分布在全國各地。
寄主大豆綠豆芝麻花生甘薯馬鈴薯玉米高粱、穀子、棉花、小麥、甘蔗、茶、桑、油菜等多種農作物,數量大時能造成為害,甚至入室咬食衣物和食品。

形態特徵

雄體長22—24mm,雌23—25mm,體黑褐色大型,頭頂黑色,複眼四周、面部橙黃色,從頭背觀兩複眼內方的橙黃紋“八”字形。前胸背板黑褐色,1對羊角形深褐色斑紋隱約可見,側片背半部深色,前下角橙黃色;中胸腹板後緣中央具小切口。雄前翅黑褐色具油光,長達尾端,發音鏡近長方形,前緣脈近直線略彎,鏡內1弧形橫脈把鏡室1分為2,端網區有數條縱脈與小橫脈相間成小室。4條斜脈,前2條短小,亞前緣脈具6條分枝。後翅發達如長尾蓋滿腹端。後足脛節背方具5—6對長刺,6個端距,財節3節,基節長於端節和中節,基節末端有長距1對,內距長。雌前翅長達腹端,後翅發達伸出腹端如長尾。產卵管長於後足股節。

生活習性

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5月孵化為若蟲,經6次脫皮,於5月下—8月陸續羽化為成蟲,9—10月進入交配產卵期,交尾後2—6日產卵,卵散產在雜草叢、田埂或墳地,深2cm,雌蟲共產卵34—114粒,成蟲和若蟲晝間隱蔽,夜間活動,覓食、交尾。成蟲有趨光性。

為害特點

食葉成缺刻或孔洞。有的咬食花英或根。

防治方法

(1)毒餌誘殺。苗期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5—40ml,拌30—40kg炒香的麥麥夫或豆餅或棉籽餅,拌時要適當加水,然後撒施於田間。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60ml,拌細土75kg,撤入田中,殺蟲效果90%以上。施藥時要從田四周開始,向中間推進效果好。(2)燈光誘殺成蟲。

飼養與繁殖

人工飼養油葫蘆首先要準備一個長方形養魚用的玻璃缸,缸的大小不限。大缸可以多育,小缸可以少育。然後用紙板或三合板做個蓋子,要求能和魚缸口蓋緊,扣嚴,以防幼蟲孵出後跳到蓋上鑽出跑掉。在蓋子上方應開一個小方洞,釘上一塊窗紗,以流通空氣。再準備一些篩過的細沙土,並把沙土用開水燙一下或用鍋炒一下,放涼後待用。再找幾根內徑在1.5~2厘米的竹竿,避開竹節鋸成5厘米長的小段。把每段豎起來,從端頭正中往卞劈開分成兩半,呈長瓦狀,用開水燙一下晾乾。再找幾個玻璃罐頭瓶,洗刷乾淨。
上述器具準備齊全後,就可以開始對油葫蘆進行培育繁殖了。要在立秋後從野外捉幾隻身條粗壯、肚子鼓起(越大越好)的雌性油葫蘆。先把沙土放入罐頭瓶內攤開,厚度在4厘米左右,噴灑少許涼開水,有一點潮濕即可。然後再把選好的雌性油葫蘆放進瓶內,每瓶只放1隻(另加1隻雄性也可)。放進雌性油葫蘆時要注意,不要把長針狀排卵管弄斷或碰傷。每天餵給用水泡發的黃豆和白菜心,食物要常換,要保持新鮮。把瓶放在陰暗處,經過2~3周雌性油葫蘆便把排卵管插在沙土中排卵。油葫蘆是否已經排卵,看它的肚子是否由大變小即可看出。如果發現已經排卵,要及時把油葫蘆取出,倒出沙土,挑出蟲卵進行篩選。油葫蘆蟲卵呈橢圓形,青灰色,半透明,長度約2.5毫米,直徑約0.5毫米,兩頭稍尖呈腰鼓狀。在篩選蟲卵時,如發現有黃色或白色的,要挑出來丟掉。因為這是沒有受精的卵,俗稱“水子”,是不能孵化成幼蟲的,然後取出魚缸刷洗乾淨,缸內鋪勻沙土,厚度在4厘米左右,把卵分散埋入沙中約2厘米深。淋上一點清水後把竹瓦凹面朝下順向排放。排與排的間隔(即竹瓦頂端與另一排竹瓦頂端之間)要留有2~3厘米的距離。再在每排竹瓦之上錯位再放一層。放竹瓦的作用是使幼蟲出土後,在生長過程中有隱蔽之處。竹瓦放好後,蓋上蓋子,放在向陽處就可以了。到了冬天,應把培養缸放置在火爐旁或暖氣片上,溫度要保持在25~30℃之間。暖氣如果太熱,缸底可酌加木板隔熱。每隔3~5天要微淋:次溫水。這樣從埋卵到幼蟲出土,大約需要30~50天。如果缸內設一恆溫器保持恆溫,則用不了一個月時間幼蟲便可出土。
油葫蘆幼蟲鑽出土表時像黑螞蟻,頸項上有一明顯白紋。這時可以餵嫩白菜心,以後隨著幼蟲在竹瓦下數次蛻殼不斷長大。可以餵一些瓜果和泡發的黃豆之類。油葫蘆從幼蟲出土到成蟲,中間要蛻3次殼。只要培養缸內有竹瓦,食物充足,成幼蟲之間一般都能和睦相處。缸內飼養幼蟲不可大多,大多會影響發育。要經常保持食物新鮮,保持沙土微濕,要遮強光。到成蟲期後將餵鳥剩餘的體壯的雌蟲和雄蟲成對放在罐頭瓶中單獨飼養,經排卵後,用上述方法再繼續繁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