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歷史

北京歷史

北京歷史悠久,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名稱先後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北京與西安、南京、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938年,遼太宗將幽州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是遼國陪都,人稱燕京,是為北京建都之始,1153年,金朝設中都,2014年是北京建都1076周年。金中都人口超過一百萬。金中都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餘年建城歷史、一千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等六個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數個政權建政於此,薈萃了自元明清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

基本信息

先秦至秦漢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為薊縣,為廣陽郡守駐地。

漢高帝五年,被劃為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更為廣陽國首府。

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兩晉至隋唐五代

直至西晉時,朝廷改廣陽郡為燕國,而幽州遷治范陽。十六國後趙時,幽州駐所遷回薊縣,燕國改設為燕郡,歷經前燕、前秦、前燕、後燕和北魏的統治而不變。

直至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但很快在大業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裡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五代初期,軍閥劉仁恭在這裡建立割據政權,自稱燕王,後被後唐消滅。

參見:潭柘寺及法源寺

宋遼金元

主條目:遼南京

後晉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為了打敗後唐,投降契丹人,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原屬北京懷來,今為官廳水庫庫區)、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並向契丹稱兒皇帝。 石敬瑭割讓包括今北京在內的燕雲十六州為遼國和金國後來對宋朝長江以北地區的威脅打開了門戶。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與遼戰鬥,意圖收復被後晉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未果;遼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南京析津府,後又改號燕京。北宋末年宋連金滅遼,曾短暫收復燕雲十六州,並設定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北京屬於燕山府路。後金國以張覺事件大舉伐宋,再次侵略今北京市。

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於此。

參見:北京天寧寺塔

金朝

主條目:金中都

1153年(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1214年金宣宗完顏珣南遷汴京,中都作為金朝都城共61年。1215年金中都被蒙古軍隊攻陷,城池完全被毀。

元朝

主條目:元大都

成吉思汗於1215年攻下北京,遂設定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為中都路大興府。至元四年,開始在金中都東北郊修建元大都。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突厥語稱為Khanbalik,漢字音譯為汗八里、甘巴力克。

明朝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建立明朝,同年派遣大軍北上,元帝從大都逃往上都。朱元璋下令夷平元朝宮殿,八月改為北平府,同年十月劃歸山東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駐地。

燕王朱棣(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升為北京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完善京杭大運河,以保證其物資供應。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而原本的京師“應天府”改為“南京”。1644年,李自成進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

明代的城牆保留到20世紀中葉,即今日二環路所在地,據認為是從1425年到1650年,以及從1710年到1825年的世界最大城市

清朝

紫荊城紫荊城

清朝入關後隨即占領北京,亦稱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內城由滿人占據,原有漢人居民被趕往外城。

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城,放火燒毀圓明園。1900年6月,義和團進入北京,燒毀城內教堂,並圍攻各國使館。8月,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定都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台。而此時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北平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北平市”。

1937年7月7日,在北平盧溝橋發生七·七事變,不久北平被日本占領,並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並重新更名北平。

現代

再次定都

1949年1月3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得到北平控制權。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告成立。

奧運會

2008年8月,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