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劇團

北京曲劇團

北京市曲劇團正式成立於1959年,三十多年來,創作、改編了《楊乃武與小白菜》、《啼笑因緣》、《珍妃淚》、《少年天子》等上百個劇演出劇目,湧現魏喜奎、佟大方、孫硯琴、王鳳朝、莫歧等著名藝術家;中青年演員甄瑩、許娣、張紹榮、孫寧、佟仲琪等也已成為該團的中堅力量。1995年5月,該團推出的“清裝戲”《煙壺》享譽京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演出超百場,觀看人次愈十萬人,被譽為“京腔京韻,雅俗共賞”的好戲,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第六屆“文華獎”新劇目獎及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1996年9月,該團改編了老舍的同名話劇《龍鬚溝》,用北京的地方劇種演北京的人和事,別有情趣。

基本信息

簡介

作品作品
北京曲劇以清代、近現代北京人生活為劇本創作題材,以單弦曲牌為主要音樂來源,同時兼收北方曲藝和民間曲調。京味兒濃郁、表演樸實、演唱清晰、說唱結合、韻律獨特,是北京特有的藝術風格。劇種自誕生後已創作改編了《柳樹井》、《楊乃武與小白菜》、《啼笑因緣》、《駱駝祥子》、《珍妃淚》、《方珍珠》、《少年天子》等100多個劇目。

演出曲劇

《正紅旗下》《正紅旗下》

《正紅旗下》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是以百日維新、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以散點式、人物群像式的結構方法,通過記敘“父親”、“母親”、“大姐”及“大姐夫”等晚清皇城根下八旗下層子弟的生活,展現了清末旗人的生活和心態,向觀眾展示了腐敗的晚清政府是如何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垮台的。小說既是一部老舍的家族史,又是清朝末年旗人的民俗風情史,具有濃郁的老北京風味。

劇團榮譽

1995年,曲劇《煙壺》不足一年時間演出100餘場,榮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獎”;

文化部第六屆“文華新劇目獎”;

北京市人民政府首屆“金菊花獎”;

北京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

1998年《龍鬚溝》又以不到一年的時間,演滿100場,並榮獲北京市委宣傳部“十個一工程獎”;

文化部第八屆“文華新劇目獎”;

北京市文化局“演出百場獎”。

劇團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首都文明單位”。

1999年,曲劇《茶館》再次掀起高潮,至今已演出近200場。

相關視頻

北京曲劇《珍妃淚》

相關評價

北京曲劇京味濃郁,表演樸實,演唱清晰,說唱結合,韻律獨特。此種方式演繹的《正紅旗下》十分大氣,又不失細節,充分展示了老北京旗人的生活狀態;音樂時而活潑,時而磅礴,時而悠揚,時而哀婉。

演員們傳神的表演將劇中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他們的一顰一笑都牽動著在場觀眾的心弦。當姑母和大姐婆婆勾心鬥角,冷嘲熱諷時,大家都忍俊不禁;當多二爺怒罵著大清朝選擇自刎來面對洋人的脅迫時,好多觀眾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