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科技館

北京急救科技館

是國內首家以急救科普為主題的公益科技館,21日在京建成並開館,市民可免費參觀學習急救知識和體驗急救技能。北京急救科技館位於北京急救中心。該館運用高科技數位化控制的聲光電手段營造出模擬場景,可以將先進的科普急救知識傳播給廣大客群。參觀者還可以自己動手,在急救導師的帶領下學會應急避險、突發急症與意外傷害等急救知識和技能。

概述

á項目通過驗收

11
< alt=" src="http://a3.att.hudong.com/83/19/01300000913120128671194464535_s.jpg">">
1< alt=" src="http://a3.att.hudong.com/83/19/01300000913120128671194464535_s.jpg">">1

2010年9月6日,北京市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承擔的,北京市科普專項經費資助的北京急救科技館項目按照規範程式進行了驗收。會議由北京市科委科普項目主

11

管常越主持,由北京市科委指定,來自北京市科委、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自然博物館大眾科技報社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領導組成了項目驗收專家組。
驗收會上,北京急救科技館項目執行人作項目完成總結報告。專家在培訓中心張雁主任的帶領下饒有興致地在北京急救科技館內體驗全部展項,感受科技館流程並檢驗科普成果。參觀後,專家對該項目進行提問,項目負責人進行答辯。最後,專家討論形成了驗收意見。

11
< alt=" src="http://a1.att.hudong.com/67/19/01300000913120128671199551473_s.jpg">">

專家組充分肯定了北京急救科技館的建設成果和創新點,認可了北京急救科技館作為中國首個急救主題科技館的功能地位,填補了國內急救科普展廳的空白。富有創意的開發和運用了超媒體技術將先進的科普知識傳播給廣大客群;利用模擬數位化控制的聲光電手段營造模擬場景,發展互動體驗式參觀模式,拓展了科普形式,能夠有效地提升民眾的急救意識。該項目提高了急救意識、傳播了急救知識、傳授了急救技能,弘揚了公益精神。
專家組建議今後北京急救科技館還要通過電視網路等大眾傳媒手段廣泛傳播該項目成果,擴大客群面影響。
會議最後,科委專家組一致認為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完成了項目任務規定的各項內容和考核指標,同意北京急救科技館項目通過項目驗收。

特色

11
< alt=" src="http://a3.att.hudong.com/83/19/01300000913120128671194464535_s.jpg">">

北京急救科技館作為中國首個急救主題科技館的功能地位,填補了國內急救科普展廳的空白。其富有創意的開發和先進的超媒體技術以及模擬數位化控制的聲光電手段拓展了科普形式、傳播了急救知識、傳授了急救技能、弘揚了公益精神。

主體目標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共同啟動象徵著揚帆前進的船舵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共同啟動象徵著揚帆前進的船舵

以“提高市民急救意識”為目標,配合120“急救開放日”、“假日市民課堂”等活動,免費向市民開放,為公眾打造了一個了解急救文化、學習急救知識,體驗急救技能的科技平台。
作為全國唯一的急救主題科普基地,北京急救科技館根據國際先進的急救理念進行了功能區域劃分,以動態、靜態相結合的方式,富有創意的開發和運用了超媒體技術將先進的科普知識傳播給廣大客群;套用互動體驗站的參觀模式,充分調動參觀者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感知,結合生動新穎的互動內容,增強了急救科普教育的知識性、趣味性與參與性。設計完整的參觀流程向民眾傳播公共事件應急避險、突發急症與意外傷害對策等急救知識,以達到挽救生命減少傷殘的目標,使急救文化深入人心。
驗收合格的北京急救科技館填補了中國暫無急救主題科技館的空白,成為北京市標誌性的急救知識科普教育基地。今後,民眾可以在展廳觀看急救知識宣傳片,了解急救技術發展史,探索急救科技發展前沿;在基礎生命支持培訓室內親身體驗心肺復甦、“海姆力克”等急救技術;在高級生命支持、創傷生命支持培訓室中與各種急救培訓高新模擬人進行“親密接觸”,親身體會挽救生命的喜悅。
北京急救科技館於2009年8月開始籌建,歷時一年,於2010年9月建設完成,9月6日通過驗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