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第八中學

北京市順義區第八中學,是區教委直屬的一所普通國中校,1994年10月開始興建1995年8月中旬竣工,同年9月投入使用。學校位於順義城區北部,東鄰潮白河畔的減河公園,北距2008年奧運會水上比賽項目場館僅1500米,周邊環境林木蔥鬱,整潔靚麗。

基本信息

教學設施

學校現占地面積19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現有36個教室,13個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多媒體、電子備課室等專用教室。學校有完備的演播室和導播室閉路電視系統。2001年開通校園網,網路信息接口228個。有可容納400人的報告廳,每班都裝有多媒體正投。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1048人。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143人,96位專任教師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93人,其中25人取得了研究生主要課程班結業證書。有北京市特級教師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區級學科首席教師1人,區級學科帶頭人2人,區級骨幹教師21人。高級教師25人,中級教師職稱63人,初級職稱49人。

辦學理念

辦學體系辦學思想: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科研先導,自主創新,發展內涵,全面提高。管理理念:圍繞“改革、發展、提升”的主題,堅持以德立校,形成辦學特色;質量興校,細化內部管理;科研強校,全面提升質量;實施科學管理,營造和諧校園。通過“立足於學生,服務於教師,深刻挖掘內涵,快速提高質量”的工作策略,辦成人民滿意的學校。校訓:學匯中西秀,品達古今優八中精神:有一必爭,有旗必奪奮鬥目標:追求“四個發展”(全面發展,全員發展,特長發展,和諧發展),實現“五個一流”(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隊伍、一流人才、一流質量),努力實現順義區國中校對內外全方位展示的“視窗校”。

學校領導

學校長王長存

他,28歲就當了校長,是當年順義區乃至北京市最年輕的中學校長;如今已經十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在當校長,也還是順義區乃至北京市最年輕的中學校長之一。

在旁人眼裡,他走的似乎太順了。對此,他很謙虛,也很低調。每每談及於此,“是我命太好了。”這是他呵呵一笑之餘,說得最多的解釋。

然而,也正是這份低調,給了他始終保持清醒的一份冷靜。“我是和自己賽跑的人。”他說,年紀輕輕就出任一校之長,給予他的更多的是責任和繼續前進的動力。

他,就是順義八中校長王長存。今年41歲。

把握根本:常抓不懈提高質量

無論是28歲的校長,還是41歲的校長,王長存管理下的學校都不乏德高望重、比他年長很多的教職工。“怎么讓他們服你呢?”這是很多人在了解了王長存的經歷後最常問的一句話。

“為什麼非要他服你呢?”王長存的反問常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據他介紹,他從來沒有把讓教職員工對他俯首帖耳當作自己成功的標誌。他說,校長就是要管好一個學校,怎么管?第一是要讓人幹事,第二是要讓人心甘情願幹事。

話雖簡單,可是誰都明白這背後卻是無窮的學問。

一個學校,每天都有千頭萬緒的事情,但王長存很清醒,作為教書育人的聖地,教育教學的質量始終是衡量一個校長是否稱職、一所學校是否合格的根本。因而,緊抓教學質量也就是把握了學校的根本。

在這一點上,王長存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近年來學校的教學質量上了一個又一個台階,這與他的苦心經營是分不開的。

據王長存介紹,順義八中的生源質量並不是最優的,但是在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中考中,中考成績穩步提升,蟬聯全區普通校前列。談及原因,王長存說他的教學工作思路就是“規範教學常規,構建和諧課堂,提高課堂效益”,努力倡導“安全、和諧、效率、成本、質量”的課堂教學追求。為此舉全校之力做了三件事:

第一是強化教學常規管理。首先是健全制度,新出台了《順義八中教學常規試行草案》、《順義八中教案要求》、《順義八中教師備課要求》等13項管理制度。其次,採取“集體備課、個體實驗、輪流聽課、共同評課”的方式讓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得到有效的落實,注重實效。三是創新機制,激發乾勁。學校成立了教學質量監控組,改革了以前的課堂教學評價辦法,著眼於全過程評價,突出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服務性、指導性,提高了客觀性和公正性。四是學校領導幹部做到“三個深入”、“兩個參與”,即每位領導深入到年級、教研組和課堂;參與教學計畫的研究制定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安排與評定,參與各學科各年級教學質量的分析。

第二是靜心全力抓教學,矢志不渝鑄品牌。順義八中以教師基本功大賽為抓手,從規範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效益抓起,創設“和諧課堂”。開展“四探究”實踐活動:(1)探究新課程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2)探究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3)探究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實現評價標準的多元化;(4)探究“減時增效”的課堂教學,引導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第三是堅持“研以致用,以研促教”。以案例為載體、以探究過程為根本任務、腳踏實地搞科研。學校把每年的4月定為順義八中科研活動月,把“科研興校”這一戰略目標用活動月的形式固化下來。本著“引領學習而不成障礙,提供機會而不成負擔,完成任務而不空洞,研究過程確有收穫”的思路,三年里做好了“強化科研意識,完善科研製度,精煉科研隊伍,推進校本科研,做好課題研究,辦好科研刊物”六項工作。

2008年3月,順義八中對國中校建設實施以來所有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進行了整理,編印成《花開三月》集。與此同時,還將廣大教師近兩年的論文、案例進行了認真的篩選和整理,編印了《金秋時節》教師論文案例集。

由此,學校“科研興校”取得了顯著成效。僅2008年就承擔了國家、市、區級科研課題8項,同時還承擔了多項教育教學實驗的任務。學校教科室榮獲順義區六星級教科室。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推進改革

有人會問:28歲就開始當校長,到現在這么多年了,就沒有當膩嗎?了解他的人都不會這樣認為,因為正如他年齡一樣,他始終充滿了活力,充滿了不斷琢磨問題的幹勁。

“改革”,如何與時俱進地推進改革,始終是王長存思考的問題,無論是在講台上,還是校長辦公桌前。尤其是在調任順義八中校長之後,他的一系列改革突破前人、大膽邁進,走在了全區、全市甚至是全國的前列。這中間尤其是以“五個中心”的設立最為引人注目。

2006年8月底,王長存撤銷了學校原有的德育處、教學處、總務處、教科室,成立了五個中心,即學生生活指導中心、課程管理研發中心、教師發展中心、信息網路中心、後勤服務保障中心。

在王長存看來,這不僅僅是名稱的簡單變化,而應該是教育理念、管理思想的變化,同時也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人本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學校管理中的具體體現。

“結構決定功能”,王長存認為,學校組織機構的重新建立和職能的重新定位,會使學校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揮,從而提高學校效能,並在學校中形成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文化,更好地推進學校全面工作。

在王長存的籌劃下,五個中心分工明確又職能統一。學生生活指導中心,旨在服務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心從大德育觀出發,從關注學生實際生活入手,在活化德育、增強實效上下功夫:一方面,發揮中心的領航作用,努力實現學校德育課程化;另一方面,發揮課堂主渠道功能,深入開展課程德育。為學生、家長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學生的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搭建平台。以前的精神文明崗、值周生、自查自糾小組不再是“指手畫腳”的高高在上的“頭頭”,而是為大多數學生服務的標兵和文明禮貌形象大使。

課程研發中心工作主旨在於強調教學即試驗、教學即研究。淡化教學管理行政;面對新課改和新課程,教學管理者和一線教師一道,以研究的態度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與此同時,做好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的研究,特別是要做好地方課程的教學和校本課程的開發,逐步形成以校本培訓為抓手、教學策略研究為主線、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的環形循環軌道。

教師發展中心工作主旨在改變教師是學生髮展工具的傳統認識,進一步樹立師生共同發展的思想理念,不斷明確教師發展是學生髮展的基礎與前提,師生共同發展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目標。

信息網路中心工作主旨是加強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管理和學校網路建設;開發整合網路教育教學資源,拓寬師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娛樂休閒的途徑,為師生的學習、工作服務;在學校形成積極、健康、文明的網路文化,為學校文化注入新的內涵。

後勤服務保障中心主要職責是立足於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合理調配物力、財力,使之充分發揮最大效益。今年後勤服務保障中心在做好師生學習生活用品的及時供應、桌椅更新、環境保潔等日常工作外,還充分挖掘學校內部可利用的一切資源,創設一種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讓“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通過校園的每一個細節表現出來,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溫馨愉悅和富有教育內涵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用潤物無聲的方式陶冶學生的心靈。

推進民主:以人為本完善管理

五大中心的設立,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完善管理。不過在王長存看來,除了管理機制上的創新外,同樣重要的一點還在於以人為本推進學校的民主化管理。

近年來,順義八中大大加強了校務公開工作,實施民主決策。據王長存介紹,一年中,學校召開了兩次教職工代表大會,有校務公開,有工資改革,有學校辦學思想、發展策略的再梳理,內容都涉及教職工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學校的長遠發展。

王長存的目標就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順義八中進一步形成人性化、扁平化、同心圓式的現代民主管理模式。

顯然,王長存的“現代民主管理模式”能否真正落到實處,關鍵在於他這個一校之長。王長存說,這涉及到校長角色的定位,涉及到校長自我素養的提高。

為此,王長存首先是從要求自己成為一個更合格的校長開始做起。

首先是提高自身修養,做首席學習者。王長存說,面對學生,校長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面對教師,校長是教師發展的促進者;面對學校,校長是學校歷史的書寫者。

在他的眼裡,“校長”兩個字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名詞,它承載的是一份責任、一份事業和一份希望。為了做好本職工作,王長存從沒有停止過學習。

在“十一五”期間,他參加了首師大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北師大校長高研班培訓,現在還在繼續學習。學習期間他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校長要把心用在人本上,把手抓在關鍵上,把腳踏在自己校園的土地上,把眼睛盯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把功夫花在自身素質的提高上,這樣才會成為一個有思路、有實力、有作為的領導幹部,更好地服務學生、服務教師、服務家長和社會。

其次是實事求是,深入一線,把握教育教學現狀。王長存認為,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質量的主戰場;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辦學特色的生長點;是學校管理的著眼點,教師工作的著力點。

作為校長,必須要了解師生課堂生活情況,把握學校一線教學現狀。這么多年中,王長存無數次走進教室,和學生一起聽課,感受課堂氛圍,既感受到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的活躍,也感受到了很多老師幽默、睿智的教學風格和友善、親和的師德魅力,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了解到課堂教學質量還存在著極大的提升空間。

王長存認為:教學是藝術,方法是關鍵;學生是主人,參與是核心;能力是目標,發展是歸宿。只有發揮民主,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民主作風的推動下,從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到教學目標、課堂結構、教學手段等方面,王長存和廣大教職工有了共同研討的話題,和各位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了,大家的努力方向也都更加明確了。

展望未來:滿懷信心落實規劃

2006年,北京市“國中校建設工程”啟動。抓住這一有利的契機,學校對十年的辦學歷程和校園文化進行了認真總結,歸納提煉出了辦學思想、管理理念和八中精神。

同時,作為校長的王長存也對學校今後的發展與機遇、優勢與劣勢、現狀與未來進行了認真研討,重新確定了發展思路、目標、任務。根據《實施國中校建設工程的意見》和可持續發展的施政理念,制定了《順義區第八中學三年發展規劃》,追求“四個發展”,即全面發展、全員發展、特長發展、和諧發展;實施“五個一流”,即環境一流、管理一流、隊伍一流、人才一流、質量一流。根據王長存的構想,順義八中在新的歷史階段的發展目標是:成為肩負“三動”功能的順義區國中領軍校,並形成育人有特色、教改有特點、辦學有風格的素質教育“視窗校”。

王長存介紹,順義八中國中建設工程實施的原則是硬體從實,軟體從優,讓軟體成為硬實力。王長存說,順義八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科研先導,自主創新,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辦學思想不動搖;唱響“改革、發展、提升”的學校發展主鏇律;堅持“以德立校、彰顯辦學特色;質量興校,細化內部管理;科研強校,全面提升內涵;實施科學管理,營造和諧校園”的學校發展策略,大力實施推進管理、德育、教學、設施、科研、環境、打造名師、國中校建設八項強校工程。

據王長存介紹,此工程分三個階段推進。首先學習宣傳,提高對實施國中校建設工程認識;其次按《規劃》調整學校工作重心,執行《計畫》的重點發展領域:一是開闢德育工作途徑、創新方法,強化實效;二是創辦“一、二、五、十”人才培養工程;再有就是回顧反思,全面評價,固化成果,再次起航。

應該說,經過連續幾年的精心打造,王長存治下的順義八中發展是迅速的,連續三年中考成績位居全區最前列就是最鮮明的例證。然而,對此,王長存異常清醒。他說,首先是作為校長的他要對自己的言行保持清醒。雖然個人對學校工作盡職盡責,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所學校中的每一個人的努力造就了他。其次,應該對學校的現狀保持清醒。學校要謀求更快更好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他不能懈怠,必須繼續努力。

回顧十幾年的校長管理工作,王長存滿懷深情地總結道:“辦學需要思想,用思想引領實踐;辦學需要創新,用創新提升實踐;辦學需要發展,用實踐促進發展。為學校與師生的共同發展服務是校長的使命、責任與追求”。

每當走進順義八中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學樓上王長存親自為學校擬定的四句口號:美麗的八中歡迎你;優質的八中錘鍊你;和諧的八中成就你;開放的八中擁抱你。

如今的順義八中,正是以這樣的姿態愈加清晰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

北京市順義區中學

初級中學一般是指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學。高級中學是指高中階段的中學。盤點北京市順義區中學。

北京市順義區中學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