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是北京工商大學開設院系之一,成立於1999年6月。由北京商學院經濟貿易系與財政金融系合併、北京商學院技術經濟係數量經濟教研室併入而成。下設經濟系、貿易系、金融(保險)系、財政系、統計系5個系、7個教研室,開設8個本科專業。該學院長期從事於經濟、金融、保險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次榮獲國家級榮譽。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是北京工商大學辦學歷史最久的學院,也是專業較多、規模較大的學院之一,截至2011年,經濟學校下設經濟系、貿易系、金融(保險)系、財政系、統計系等5個系、7個教研室,開設經濟學、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保險學、財政學、統計學、金融工程(新增)等8個本科專業,擁有套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產業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含保險學)、國際貿易學、財政學、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國防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專門史(經濟史)、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獲批金融碩士、國際商務碩士、套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保險碩士、資產評估碩士6個專業碩士點,已形成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齊備的學科體系,並初步形成17個二級學科的21個研究團隊的框架體系。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組織機構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組織機構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是北京工商大學辦學歷史最久的學院,也是專業較多、規模較大的學院之一,截至2011年,經濟學校下設經濟系、貿易系、金融(保險)系、財政系、統計系等5個系、7個教研室,開設經濟學、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保險學、財政學、統計學、金融工程(新增)等8個本科專業,擁有套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產業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含保險學)、國際貿易學、財政學、區域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國防經濟學、數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專門史(經濟史)、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獲批金融碩士、國際商務碩士、套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保險碩士、資產評估碩士6個專業碩士點,已形成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齊備的學科體系,並初步形成17個二級學科的21個研究團隊的框架體系。

歷史沿革

1950年,中央商幹校建立。

1960年,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系建立。下設貿易經濟專業、商業計統專業、商業財會專業。

1978年6月,北京商學院恢復辦學,重新組建商業經濟系。當年,商業經濟專業按秋冬兩季開始招生。

1980年,北京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開始招生。

1983年,北京商學院計畫統計專業開始招生。

1984年,北京商學院市場物價專業開設(1992年取消)。

1984年,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系設有商經教研室、企業管理教研室、綜合教研室、市場物價教研室。

1985年,北京商學院計畫教研室、統計教研室從財會計統系分離出來,組建計畫統計系,下設計畫教研室、統計教研室,後增設綜合教研室。

1985年,北京商學院另行組建企業管理系,企業管理教研室從商業經濟系分離。

1985年,北京商學院數量經濟部成立。師資來源於財會系的數量經濟教師和基礎部的數學教師。

1987年,北京商學院數量經濟教研室與計算機教研室共同組成經濟信息管理系。

1988年,北京輕工業學院管理工程系開始招收工業外貿專業專科生,設在工業外貿教研室。

1989年,北京商學院計畫統計專業更名為統計學專業。

1989年,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系增設市場行銷專業,新增市場行銷教研室。

1993年1月,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系市場行銷專業劃歸企業管理系,企業管理系的國際貿易專業劃歸商業經濟系。

1993年1月,北京商學院商業經濟系改稱經濟貿易系,下設貿易經濟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分別設在貿易經濟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

1993年6月,北京商學院計畫統計系撤銷,計畫統計系和會計系的財政金融教研室合併組建財政金融系,設4個本科專業,並設有金融保險教研室、財政稅務教研室、統計教研室、綜合教研室4個教研室和辦公室,當年招收統計學專業本科生42人。

1993年,北京商學院經濟信息管理系和物流系合併組建技術經濟系,其下設立的數量經濟教研室後於1999年6月劃歸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1994年,北京輕工業學院管理工程系工業外貿教研室開始招收工業外貿專業本科生。

1994年,北京商學院財政金融系的教研室調整為金融教研室、保險教研室、財政稅務教研室、統計教研室,當年招收貨幣銀行學專業本科生39人、專科生44人,保險學專業本科生44人。

1995年,北京商學院稅務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5年,北京輕工業學院管理工程系改稱經濟管理系,工業外貿教研室繼續招收工業外貿專業本科生。

1995年,在北京商學院經濟貿易系市場物價教研室、社科部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的基礎上,創建經濟學專業並成立經濟學教研室。

1998年,北京商學院稅務專業改為財政學專業。

1999年6月,三校合併為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經濟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金融教研室、保險教研室、財政稅務教研室、統計教研室、數量經濟教研室劃歸經濟學院。

1999年6月,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成立。由北京商學院經濟貿易系與財政金融系合併、北京商學院技術經濟係數量經濟教研室併入而成。時設貿易經濟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金融教研室、保險教研室、財政稅務教研室、統計教研室、數量經濟教研室。

2000年3月,北京輕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工業外貿教研室正式併入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教研室。

2000年9月,北京工商大學不再招收工業外貿專業,合併後開始統一招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2001年,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貿易經濟教研室、國際貿易教研室、經濟學教研室、金融教研室、保險教研室、財政稅務教研室、統計教研室、數量經濟教研室分別改稱為貿易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經濟學系、金融學系、保險學系、財政學系、統計系、數量經濟系。

2003年,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統計系與數量經濟系合併為統計與數量經濟系。

2003年,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設有經濟學系、貿易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金融學系、保險學系、財政學系、統計與數量經濟系7個系。

2009年,對入學新生實行按經貿類、財經類專業大類培養模式,即大一、大二學年按專業大類設定課程,大三、大四學年按確定專業方向分流。

2010年1月,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各系合併調整為5個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貿易經濟系合併為貿易系,金融學系、保險學系合併為金融(保險)系,財政學系改稱財政系,經濟學系改稱經濟系,統計與數量經濟系改稱統計系。

辦學成績

學院不斷加強專業、課程、教材、教學團隊與名師的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證券投資學》、《保險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保險學》、《證券投資學》、《流通經濟學》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高級計量經濟學》、《高級個體經濟學》、《高級總量經濟學》、《金融研究》、《流通理論與實踐》、《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等6門課程獲評校級研究生優質課程。《投資銀行學》、《保險學》(第三版)、《流通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實務運作》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9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中,《財產保險》被確定為重點項目,《經濟管理綜合實驗》和《公共預算與管理》為一般項目。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團隊、金融系教學團隊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團隊還榮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榮譽稱號。2010年學院被評為校級先進集體、科研管理先進單位、先進基層工會、模範職工之家。

辦學特色

自2009級本科生開始,學院實行按經貿類、財經類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即大一、大二學年按專業大類設定課程,大三、大四學年按確定專業方向分流培養。學院鼓勵本科生、碩士生參加科學研究,本科生科研項目獲批23項,研究生獲學術創新基金12項。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截止2011年,在編教職員工99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4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北京市人才強教拔尖創新人才2人,北京市人才強教教學創新人才1人,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2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3人,北京市優秀德育工作者1人,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4人,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3人,獲實用新型專利者1人,20人次擔任全國和北京市各類學會的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多位中青年教師步入北京市跨世紀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工程、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北京市教委“人才強教”項目、北京市組織部優秀人才等隊伍的行列,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脫穎而出。近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6項,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3人次。2010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國家社科基金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7項、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3項、國家部委委託項目多項;在學校人文社科科研排名中,5位教師居總分前10名,4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進入前10名,2名教師居橫縱向課題到位總經費前10名;成功舉辦經濟學院學術月,組織35場學術研討會和學術報告會,其中“走向復甦:中國經濟與世界”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擴大了學校的影響。

經濟學院還聘請了十幾位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如聘請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麥可·帕金擔任學院的名譽教授。為鞏固和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經濟學院屢次選派多名教師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義大利、愛爾蘭、印度、泰國、韓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訪問、交流、講學或學習,堅持開放辦學,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提升國際化水平。

院系設定

財政系

經濟學院財政系教職員工經濟學院財政系教職員工

截止2011年,北京工商大學財政系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5人,在讀博士2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財政系組建於1996年,2003年經國家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點,有財政學(含財政、稅務2個方向)1個本科專業和1個碩士點,擁有兩個學科建設團隊和一個研究中心。財政系是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的理事單位,已與全國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繫。主辦國內重大學術會議2次,學術交流廣泛,國內影響較大。財政系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20餘項,獲省部級科研獎3項。財政系教師在《管理世界》、《財政研究》、《稅務研究》、《財貿經濟》、《學術交流》、《經濟研究參考》、《保險研究》、《財務與會計》、《金融研究》、《財政與稅收》、《財經問題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其中《財政學》教材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財政系把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作為重要目標,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參照國內一流大學的要求,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了大量的高級專業人才。財政系立足服務北京“首都經濟”,將成為政府、公共事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所需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

經濟系

經濟系教職員工經濟系教職員工

截至2011年,經濟系有1個本科專業和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學、資產評估4個碩士點。經濟學本科專業(企業經濟方向)1995年開始招生。西方經濟學碩士點2003年開始招生,研究方向為微觀經濟理論與政策、巨觀經濟理論與政策。政治經濟學碩士點2007年開始招生,研究方向為企業理論與企業改革、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國民經濟學碩士點2007年開始招生,研究方向為城市環境經濟與管理研究。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點2011年開始招生,研究方向為企業價值評估。經濟系擁有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專職教師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2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經濟系十分注重科學研究和對外交流,設有經濟研究中心和合作經濟研究中心2個研究機構。自2004年以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20部,參著、譯著13部;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總計50餘項;成果獲獎6項;參加學術會議120人次,其中國際會議8次,全國性會議32次。經濟系通過承辦“北京經濟學博士論壇”、“北京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9年迎春學術研討會”和“首都經濟學家論壇第8次年會”等多個高層次學術會議,促進了學科建設,擴大了學術交流,並成為北京經濟學博士論壇會員單位、北京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單位。在學校、學院支持下,在以梁小民為代表的一批知名教授帶領下,經濟系在經濟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金融(保險)系

金融系教職員工金融系教職員工

截至2011年,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保險)系有教師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5人。金融(保險)系下設金融學教研室、保險學教研室,其中金融學教研室設有金融學專業、金融工程專業,保險學教研室設有保險學專業。

金融學教研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有專職教師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人(博士後3人)。他們不僅具有紮實的金融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而且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穩健的工作作風,同時,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金融教研室的教師在《金融研究》等國核心心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餘項,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金融學專業1994年開始招生。金融學碩士點設有2個專業方向,金融學本科設有金融學、個人理財和金融工程3個專業方向。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金融學專業根據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趨勢和我國金融業實際人才的需要,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結構,不斷突出專業特色,建立了國際通用的人才培養模式。金融學專業建設發展迅速,碩果纍纍。2003年,金融學專業被批准為中央和地方高等學校共建項目;2005年,被批准為北京市品牌專業建設項目;2007年,成功申報成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008年,金融學專業成為教育部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金融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保險學教研室有專職教師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5人。保險學專業設有保險和保險精算2個方向,在校本科生340多人、碩士研究生20多人。保險教研室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教師總計發表專業論文200多篇,著作50多部。《保險學》是北京高校精品教材和北京高校精品課程,《財產保險》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專門研究機構有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保險教研室注重對外交流,同美國、日本、英國以及國內知名的有關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有著廣泛的聯繫,多位老師或學生在國際保險組織的學術年會上演講;也是亞太地區風險與保險學會、中國保險學會理事等主要學術組織的常務理事;同時,在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建立了實習基地。保險教研室立足培養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學生,為其今後工作和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注重部分學生的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獲得中國保險學會的獎學金15人次;近5年來,本科生髮表學術論文16篇,其中9篇校外權威組織的大獎;研究生髮表的32篇論文中有14篇獲校外權威組織的大獎。

貿易系

經濟學院貿易系教職員工經濟學院貿易系教職員工

截至2011年,貿易系有教師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2人。貿易系下設貿易經濟教研室、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分別設有貿易經濟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貿易經濟教研室有專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人,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人,有教師兼任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期貨協會副會長等,5位教師在2009年全校文科科研排名前十名中榜上有名。貿經教研室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主持完成重大課題30餘項,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貿易經濟專業是北京工商大學傳統優勢專業,具有近50年歷史,先後被評為國內貿易部和北京市重點學科,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流通經濟學》被評為2008年北京精品課程,《流通產業經濟學》被評為2007年北京市精品教材,《流通產業經濟學》榮獲2007年中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期貨期權實驗課、電子商務盈利模式實驗課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商學導論》採用全英文版教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有專職教師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者5人(博士後1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2人。擁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和層次合理的學術梯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科研成果。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7項,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有的教師在國際貿易實務、世界經濟等學科領域具有較高國內知名度,是全國國際商務職業資格考試命題組成員、國際穀物與飼料貿易協會會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員、中國國際商會會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自1988年開始招生,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截至2010年6月共為社會培養中高級外經貿專業人才3000多人。經過20多年的積累與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不斷推陳出新,面向實踐、創立特色。自2005年首次開設雙語教學實驗班,2006年起每年招收全英語教學班,已在全英語教學、國際貿易實踐方面取得進展,重視學生國際貿易操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全英語教學培養方案。

統計系

經濟學院統計系教職員工經濟學院統計系教職員工

截至2011年,統計系有專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7人。教師隊伍結構基本合理,教學研究團隊實力較為雄厚。有1個本科專業(統計學)和2個碩士專業(統計學、數量經濟學),下設套用統計研究中心、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統計系依託2個研究中心,已經形成2個研究團隊,在經濟計量分析與預測、金融投資計量分析、巨觀經濟統計分析、市場景氣與量化分析方向上開展了系列研究。團隊在研究景氣量化方面連續出版了5部專著,對研究北京商品市場的景氣變化提供了可量化的決策依據;在金融投資計量研究中,融合了金融學、數學、統計、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特色,同時銜接了本科金融統計研究方向;在現代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上也有明顯特色,出版專著2部。團隊成員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百餘篇,承擔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研究項目,主持及參與的各級各類課題20多項,課題研究經費200餘萬元,獲省部級獎6項。出版著作16部、教材2部。《統計學》課程是北京工商大學優質課程,《社會經濟統計學》被列為2007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統計系在教學上承擔著全校統開必修課《統計學》和經濟學院統開課《數量經濟學》的教學工作,對統計本科和研究生開設了較多的方法課程,強化基礎突出專業特色,為統計方法的創新和套用貢獻自己的力量。

統計學專業屬經濟類專業中的一個傳統學科,屬於教育部學科項目下的一級學科,統計系每年招收1個本科班(金融統計方向),碩士點每屆招收研究生15人左右。有本科生150人,在讀研究生30人。為滿足社會對複合型統計人才的需求,統計系發揮經濟學院專業齊全的優勢,與各專業共同合作,綜合利用統計的優勢,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提升地位。在課程設定方面強化經濟學、金融學和數量分析方法,突出統計理論與實際套用的結合;在社會實踐方面,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全方位拓展學生視野,本系學生進到益普索諮詢有限公司、浦發銀行、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工商銀行等機構參與社會實踐,2005級研究生參與了北京統計局城鎮居民投資調查、北京居民節水用具調查等多項調查研究活動;在科學研究方面,學生積極參與多項課題研究,並有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005級、2006級統計本科班獲首都高校“先鋒杯”優秀團支部榮譽稱號。

領導簡介

經濟學院領導班子成員 (從左至右:馬若微 李書友 楊德勇 李寶仁 馬韜光 郭馨梅)
職位 姓名 簡介
院長 楊德勇 楊德勇 男,1963年出生,內蒙人。金融學博士、產業經濟學博士後(一期)、金融學博士後(二期),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北京市財政金融創新團隊帶頭人。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執教於金融教研室。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投資協會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經濟學總會理事。主講課程:證券投資學、行為金融學。研究領域:金融市場結構分析、金融產業組織結構研究。出版專著21部,發表論文70餘篇,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餘項。
黨總支書記 李寶仁 李寶仁 男,1957年出生,天津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南開大學,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黨總支書記,執教於統計系。中國統計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統計局專家顧問,海淀區統計學會副會長,成都理工大學名譽教授。主講課程:計量經濟學、金融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研究領域:數量經濟。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預測 》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著作《經濟預測——理論、方法及套用》、《計量經濟學》、《現代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研究》,主持或參與20餘項課題的研究,包括“國家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商品銷售分析、預測與結構調整以及庫存最佳化DSS”、“教育部科技項目:冷鏈系統的經濟配置與經營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市財政局印刷品定價模型研究”等課題的研究。《現代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研究》榮獲北京市第九屆優秀統計科研成果三等獎。
副院長 李書友 李書友 男,1966年出生,山東惠民人。經濟學碩士,副教授,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執教於貿易經濟教研室。北京市經濟學聯合總會理事,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1999年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主講課程:商業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研究領域:商品流通理論與實踐、商業企業經營與管理、城市商業規劃與布局、流通產業組織與產業政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多部,主持或參與完成課題20餘項。
副院長 郭馨梅 郭馨梅 女,1967年生,廣東惠東人,經濟學院教學副院長、工會主席,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碩士,江西財經大學在讀博士,全國高等院校貿易經濟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兼任校工會副主席、校女教職工委員會主任。5年多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6篇被CSSCI收錄,6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1項、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等課題10餘項;出版專著2部,參編著作7部;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中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3項。
副院長 馬若微 馬若微 女,1976年出生,河南鄭州人。西安交通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金融學博士後,副教授。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執教於金融教研室。主講課程:銀行會計學、證券投資學、資本市場。研究領域:資本市場理論與運作。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數篇論文被EI、CSSCI收錄,出版專著、主編和參編教材多部。主持或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課題多項,主持的課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問題研究》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二等獎。
黨總支副書記 馬韜光 馬韜光 男,1967年出生,北京人。經濟學碩士,任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曾在原北京商學院學生處、管理系等多部門長期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擔任北京工商大學德育研究會理事,多次參與學校教改立項課題及德育課題研究,其中兩次獲得優秀獎。被評為北京工商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北京市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