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外環

北京大外環

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亦稱北京七環、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京津冀環線,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號為G95,途徑河北省的張家口、涿州、廊坊、承德,以及北京市的大興區、通州區和平谷區等地。線路全長940公里,由密涿高速(含廊涿高速)、張涿高速、張承高速、承平高速組成。其中北京市境內包括密雲至涿州高速北京段、承德至平谷高速北京段,約90公里。河北境內約850公里。上述環線只是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規劃中的“2環”中的內環。京冀兩地聯手達成加快推進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建設戰略共識後,全長約940公里的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將於2019年全線建成通車,其中河北段2016年12月通車。屆時河北省有多達11條高速公路直達北京,京冀交通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速,環首都經濟圈加速形成。2015年12月30日,作為北京大外環重要組成部分,全長367公里的張家口——承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2016年12月,全長850千米的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河北段全線通車。這將極大緩解北京過境車輛的壓力,為2019年全長940公里北京大外環的早日貫通奠定了重要基礎。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北京大外環北京大外環
北京“七環路”2019年通車,全長約940公里,其中,全長850千米的河北段2016年12月全線通車。長期以來,兩股難以言說的力量一直在較勁,明里暗裡。

高科技把北京的發展拉向西北,而濱海新區則把天津的發展引向東南——環渤海地區最重要的兩個經濟體正在做著反向賽跑,如何將兩座城市及其之間巨大的腹地有機聯結?“大七環”一度曾是最佳答案。不過,從來沒有一條道路像規劃中的七環路一樣,承載如此之多的交通以外的深刻內涵。七環路正在成為“符號”,她那充滿無盡變數的命運,恰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一體化多年來分分合合的真正縮影

七環規劃變化

1993年版規劃的七環路”起自琉璃河,經龐各莊、榆垡、安定、采育、永樂、漷縣等重點鎮,然後借道河北境內的大廠、三河等地,進入平谷的馬坊、峪口,此後繼續向北向西連線太師屯、湯河口、永寧、康莊、齋堂,最後向南經張坊回到琉璃河,完成一個環形◇來。有關部門對這個規划進行了重大調整,其線路在南邊基本保持不變,但取消了太師屯、湯河口至張坊、琉璃河的全部線路。取而代之,在峪口向西北六環以外地區修建一條道路。整個七環路”路網變成了躺著的u”形。而吳良鏞建議七環可以再大一點,跨越河北、天津,連線涿州、固安、廊坊、香河、大廠、三河、平谷、密雲等北京第二圈衛星城市,共同走向區域城市”。

事實上,2004年,當北京市編制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的時候,河北省也在做自己的高速公路網規劃,其中就有一個環繞北京的環線計畫,將整個北京包在裡面,而這個計畫與吳良鏞的規劃極為相似。按照一位河北規劃官員所說,大量的貨物過境運輸對北京來說是個負擔,但對河北可不是負擔。”2005年8月27日,從涿州經廊坊到密雲的高速公路動工,廊涿段於2008年7月22日建成通車。

環路背景

一環路

一環路,曾經有東單西單改立交橋的舊規劃圖,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建成立交橋。一環路是指東單西單南北大街以及平安大街和兩廣大街(一說前三門大街)所圍成的城市主幹路,約17km。以前其曾經叫做內二環的,相對於故宮天安門廣場周邊道路,隨著城市發展,該路段實際是一環路。所以綜上北京是存在一環路的。當然,很多人都不清楚,沒有邏輯上的概念,其實二環路正式名字也不叫二環路,例如復興門北大街等等,只不過從官方到百姓都有這個二環的概念罷了。一環南北都是6車道,西東基本上都是4車道。只有西四-辟才胡同路口1km是3車道(自南向北2車道)。

二環路

北京市的一條環城道路,全程32.7公里,建有29座立交橋,全線為全立交、全隔離的城市快速道路。

二環路最初於六十年代開始建設。首批建成的道路有前三門大街(舊二環路的南段)和北二環路,構成初步的"環行路"。二環路上最初建設的橋樑包括西直門橋、復興門橋等立交橋。東二環路隨後修好。1990年前後,北京實施了“兩廂”工程,改造了西、南、東護城河的同時,將東二環路、西二環路分別由東便門、西便門向南延伸。接著,揮師“南廂”,進行新南二環路的建設。

東廂、西廂、新南二環路建成後。北京市對北二環以及西二環的原有路段進行改造,與十年前修的東二環相接,使之成為一條完整的二環路。

而後,又將二環路改造成中國大陸第一條無紅綠燈的城市快速路,成為北京交通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由於二環路非常靠近市中心,它在北京現有的多條環狀道路中,是行駛限制最多的一條道路,也曾是唯一一條沒有直接與高速公路連線的環路,現機場高速路起點在二環路(東直門北橋)。

二環上全部立交橋:(順時針方向)小街橋——東直門北橋——東直門橋——東四十條橋——朝陽門橋——建國門橋——東便門橋——廣渠門橋——光明橋——左安門橋——玉蜓橋——景泰橋——永定門橋——陶然橋——開陽橋——右安門橋——菜戶營橋——白紙坊橋——廣安門橋——天寧寺橋——西便門橋——復興門橋——阜成門橋——官園橋——西直門橋——積水潭橋——德勝門橋——鼓樓橋——鐘樓北橋——安定門橋——雍和宮橋

三環路

三環路全長48.3公里,共建有41座立交橋。北京三環路於1994年全線按快速路標準建成通車,設計時速80公里。

三環上全部立交橋:(順時針方向)三元橋---燕莎橋---農展橋---長虹橋---京廣橋---光華橋---國貿橋---雙井橋---勁松橋---潘家園橋---華威橋---十里河橋---分鐘寺橋---方莊橋---東鐵營橋---劉家窯橋---趙公口橋---木樨園橋---洋橋---玉泉營橋---萬柳橋---豐益橋---麗澤橋---六里橋---蓮花橋---新興橋---航天橋---花園橋---紫竹橋---蘇州橋---四通橋---聯想橋---薊門橋---北太平橋---馬甸橋---安華橋---安貞橋---和平西橋---和平東橋---太陽宮橋---三元西橋

四環路

四環路是北京市城區的一條環城快速路,平均距離北京市中心點約8公里。北京四環路全長65.3公里,全線共建設大小橋樑147座,並設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設施。主路雙向八車道,全封閉、全立交,設計時速為100km/h。

在1990年北京舉行第十一屆亞運會之前,四環路的部分路段,主要是北四環學院路到四元橋路段,就已經建成並通車。但整個四環路的建設持續了十餘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東四環路建成並通車。一年以後,北四環的其餘路段,西四環,建成通車。到2001年6月,整個四環路全部連成一體。

全線貫通後的四環路貫穿海淀、朝陽、豐臺三區,途經亞運村、中關村、豐臺高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郊電子城等,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京通快速路、京瀋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開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八達嶺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和數十條城市幹道相連,龐大的城市系統交通網路把周邊的黃金區域串連起來,提升了各地的優勢,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整個城市的品質。

四環路是按照高速公路的標準設計的,這一點在車道寬度、道路標誌、緊急停車帶、中途加油站和出入口的設計上均得到體現。建成之初的設計時速為100km/h。後來由於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四環路承載的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北京市遂將四環路的最高行車時速限制為80km/h。這樣一來,四環路從一條高速公路降級為城市快速路。但截至2005年5月,這條路仍然是國內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城市快速環路。

四環路上全部立交橋:(順時針方向)四元橋---霄雲橋---東風橋---朝陽公園橋---紅領巾北橋---紅領巾橋---慈雲寺橋---四惠橋---百子灣橋---大郊亭橋---窯窪湖橋---工大橋---四方橋---小武基橋---十八里店北橋---十八里店橋---十八里店南橋---小紅門橋---肖村橋---紅寺橋---榴鄉橋---大紅門東橋---大紅門橋---公益橋---公益西橋---馬家樓橋---科豐橋---看丹橋---豐北橋---岳各莊橋---岳各莊北橋---沙窩橋---沙窩北橋---五棵松橋---金溝河橋---定慧橋---定慧北橋---五路橋---四季青橋---遠大橋---南塢橋---四海橋---火器營橋---海淀橋---中關村一橋---中關村二橋---中關村三橋---保福寺橋---展春橋---學院橋---健翔橋---北辰橋---安慧橋---望和橋

五環路(S50)

五環路是位於北京市的一條環形高速公路,以前的名稱曾為“公路一環”,於2003年11月1日全線通車,全程98公里,可以在一小時內行駛一整圈。五環路與北京市的多條放射形高速公路和國道聯接,距市中心大約10公里。最高限速為100公里,部分路段為90公里。

五環路以前屬於收費公路,為緩解交通擁堵,於2004年1月1日停止收費。環路的交通狀況比較好,車流量經常暢通。五環路通過奧林匹克公園。

六環路(G4501)

北京六環路又名北京繞城高速公路,曾稱“公路二環”,是國家高速公路網中規劃的北京城市環線,也是大慶-廣州高速公路的組成部分,編號G4501,共穿越北京市內9個行政區,連線順義、通州、亦莊、大興、房山、門頭溝和昌平7個新城,是一條聯繫北京市郊區衛星城鎮和截流、疏導城市過境交通的重要環線高速公路,路線全長187.6公里,始建於1998年12月,2009年9月中旬實現全線貫通,概算總投資181億元人民幣。設計速度80-100公里/小時,橫斷面布置為雙向四至六車道加連續停車道,路基寬度26-28.5米。其中酸棗嶺橋至雙源橋段與大廣高速公路並行,編號G45。

六環路屬於收費公路,與北京市的多條放射形高速和國道聯接,距市中心大約15-20公里。現在環路的交通狀況較以前好,但是隨著逐漸出現的大貨車互相超車現象,部分路段的通行能力亦下降了不少。在環境和地理上,六環路也起到了一個屏障作用,2009年10月1日起,“黃標車”,即尾氣排放不符合環保標準車輛不準進入六環路以內範圍。

七環建設提速

2015年5月19日,北京市政府官網首都之窗發布了2015年交通疏堵工作方案。其中首次納入了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公路網建設項目。明確說明將建設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G95(即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

按照規劃,全路段通車後,將與北京周邊的11條高速路連線,過境貨運車輛轉移至北京外圍地區,可有效緩解北京市過境交通壓力和空氣污染現狀。國家發展改革委2015年5月27日發布意見,提出加快實施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其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方面,建設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

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有望於2019年全線貫通。

北京大外環高速公路,由密涿高速(含廊涿高速)、張涿高速、張承高速、承平高速組成。

一、密涿高速(含廊涿高速)

密涿高速,分為廊涿段、廊坊北三縣段、北京大興-通州段。

廊涿段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線全長58.4公里。起自涿州南8公里處的松林店,經林家屯、京石高速、北高官莊、柳河營南、大清河、固安縣東灣、蘇家橋、吉城(大廣高速)、106國道、知子營永定河、北寺垡終於廊坊市的九州。始建於2005年8月27日,於2008年7月22日建成通車。

廊坊北三縣段(三河、香河、大廠),雙向六車道,主線全長約50.2公里。北起三河市掘山頭村西的京冀界,經三河東、大廠東、香河西進入北京通州區西集鎮,於北京大興區采育北大同營西進入廊坊,經廣陽區西與廊涿高速公路銜接抵終點。北京大興-通州段,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為120km/h。線路全長約37.99Km,其中約7.91公里布置於大興區境內,約30.08公里布置於通州區境內。起點為大興區采育鎮韓營村西南側市界,與河北省廊坊市段規劃線位相接,線位折向東北,經大興區韓營、再城營、銅佛寺、采育鎮規劃區、辛店西莊、辛店東莊,以及通州區後甫、於家務規劃區、王各莊、北堤寺、永樂店規劃區、西黃垡、東黃垡、石槽、和台站、安辛莊、肖家林、杜店、小沙務、尹家河、趙莊村等鄉鎮,終點為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趙莊村北側市界,與河北省北三縣段規劃線位相接。

二、張涿高速

張涿高速,為雙向四車道,全長155.944公里,其中張家口段83.566公里,保定市境內72.378公里。起自張家口市涿鹿縣城東北單家堡,與G7京新高速相接,在張家口市境內經涿鹿縣城東、欒莊、黑山寺、臥佛寺、孔澗、謝家堡,在岔河村東進入保定市,然後經九龍鎮、紫石口、三坡、都衙、婁村、淶水北,在涿州榆林村北接張石高速公路密涿支線。該線2008.12.26開工,2012.12.16張家口段通車。2013.12.31日保定段通車。行車時速根據不同地形條件分別採用每小時100公里和80公里行車速度設計。

三、張承高速

張承高速,分為崇禮至張承界段、崇禮至張承界段、承德段。線路全長375公里,經張家口、崇禮、沽源、大灘、豐寧至承德,主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張承高速於2015年12月30日全線通車。

張家口至崇禮段,全長62公里,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2010年9月28日竣工通車。起點位於宣化縣太師灣村附近,新建互通崇禮至張承界段立交與丹拉高速公路連線,向北沿張家口市規劃區東側布線,經小辛莊、口裡東窯子,以特長隧道穿越大華嶺,經柳條溝、下榆樹嶺、頭道營至崇禮縣城。

崇禮至張承界段,雙向四車道,全長101.807公里,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該段公路採用雙向四車道建設,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起點位於張承高速一期,終點崇禮北互通,路線往北經太平莊、白旗,在南山窯村西跨越南赤公路,在獅子溝鎮轉向東北,經大碴底、清五營,在大東溝穿越樺皮嶺,到達壩上,再向北經老虎溝、腦包山、韓慶壩,在東灘轉向東跨越葫蘆河後,在小南營北跨越寶平公路,在小二號村北張承交界處到項目終點。該段於2011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

承德段,雙向四車道標準,全長204公里,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主線起於承德市雙灤區單塔子村北,經灤平縣的小營鎮、紅旗鎮;隆化縣的隆化鎮、太平莊鄉和豐寧的鳳山、西官營、土城等鄉鎮止於豐寧縣大灘鎮承張界。豐寧互通至張承界段(70多公里)計畫2015年建成,承德至豐寧互通段(130公里)計畫2015年建成。

四、承平高速

承平高速(承德-平谷),全長約88公里。起自河北省承德市承唐高速公路李家營互通,經營子區、興隆縣,向西進入北京市平谷區,在鎮羅營鎮與規劃建設的密涿高速相接。承德段56公里(不含天津支線13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

規劃

七環被一條半環狀的“貨運大通道”所取代。之所以要興建一條高標準的公路,是為了緩解六環路的運輸壓力。

規劃中的貨運大通道,北起京包線上的沙河,南端截止到琉璃河附近,全長在300公里左右。預計2010年之前實施,屆時,過境貨運車輛將從六環路上消失。

所謂“七環路”的規劃在1993年版的規劃中被稱為“公路三環”,按照當時的規劃,它穿越了西北部的大片山區,無法承擔足夠的運輸功能,因此並未規劃成一條高等級的高速公路。因此它只是形態上的環,而不具有環線的實際意義。而目前規劃的“貨運大通道”卻是一條純粹的高速公路。

一旦貨運大通道建成,完全可以規定所有的貨物都必須走“貨運大通道”,通過強制性規定,將六環路從貨運中解脫出來,使之真正成為聯繫12個新城的幹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