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回回營清真寺

北京回回營清真寺,傳為香妃建造。1764年竣工。

寺的來歷

兩種說法

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提到這座清真寺是為香妃建造的。現存有兩種不同觀點:
1、香妃為霍吉占之妻,叛亂平息,被押解至京。乾隆窺其美貌,選為妃。

容妃(香妃)畫像容妃(香妃)畫像
香妃經常劍不離身,對乾隆冷若冰霜。影視作品多使用這種觀點,可以稱為被迫型。
2、香妃是回部台吉和扎麥女,其族為和卓,故稱容妃為和卓氏。乾隆皇帝鑒於容妃家族在平息叛亂中有功,而將容妃的家人召入北京,封官賜爵。容妃被納入宮中後,受到乾隆皇帝的無限“恩寵”,這可以稱為自願型。
比較起來,第二種說法似乎更為可信。第一種過於民間傳奇了,似乎乾隆的氣度不太會被一個已婚女子如此動心。根據以往乾隆的政治策略,這種聯姻和寵愛都有著過多的政治意味。建寺經過

有記載稱“因(容妃)思鄉念切,高宗為建樓慰之,俾妃觀。其族人聚居情形,與回城故里無殊。”這辦法倒是妙,既可以讓香妃不出大內,又可以讓香妃在高樓(中南海寶月樓)上看到宮牆外的家鄉生活氣息,緩解思鄉之苦,又不違背宮廷的規制。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時,在皇城南牆外,即現在的東安福胡同北側建回回營,供回部族人居住。回回營內還設有辦事房,以內府官董其事。因容妃的五叔與堂兄等配合清軍平定新疆回部有功,故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降旨授和卓為回回佐領,以投誠回眾編為一佐領,並讓容妃的五叔和堂兄等與其族人在東安福胡同之北的回回營居住。
不久又興建了回回營清真寺,這個回回營可與其它北京回回營不同,這裡都是在平定大小和卓戰爭中有功的維吾爾族人,生活方式和信仰與被漢族同化了許多年的本地回族不同,民間又稱這裡紅帽子回回。
這也是距離皇宮大內最近的一個回族聚居區。乾隆這么做似乎不只是寵愛香妃,同時含有通過與維吾爾貴族之間的通婚以及信任,達到長久穩固邊陲、促進民族團結的意味。在這裡建立回回營和清真寺就像承德外八廟,北京的黃寺等建築的作用是一樣的。

建築格局

回回營清真寺的布局比較特殊,坐南朝北,不同於普通清真寺的坐西朝東。
該寺始建自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春,至1764年夏始竣工。占地面積約二十五畝有餘,其地址即昔紫禁城西苑門南牆外,寺正門直對寶月摟。就正門上建望月樓,北望中南海,可一覽無遺。而此摟又作“喚拜樓”,深夜“邦塔”時登樓高聲誦念“班克”,聲借海音,遠播數里。附近教外人俗呼此摟為“望兒樓”,謂香妃父母思女來京,不能入宮,藉登此樓,北望寶月樓,可與香妃晤面,故又呼寶月樓為“望家摟”。總之,事屬民間所傳,究否無從考證。而大殿建築,亦頗費匠心。明九暗七,四面皆走廊,周配角亭四座。殿中央起作為亭式,金頂火檐,高起雲涌,有如天壇祈年殿然,碧色之琉璃瓦與米色盲柱相映壯麗,極盡輝煌之能事。此外浴室及講堂等建築布置,無特殊異,故從簡記述。寺外周遍植柏柳百餘株,每至夏季綠色蒼

清真寺遺蹟(2010年5月30日拍攝)清真寺遺蹟(2010年5月30日拍攝)
蔭,幽靜莊嚴,昔日之景色,可想概見。聞此寺建築時,建期約四年之久,費用官銀至一帑之巨,亦可雲偉觀也。
其大門,建築奇古,下為巨石壘成,儼如城門。雉堞環拱,倍極莊嚴。其上為小屋,朱壁輝煌,如廟宇。再上為有窗之屋。頂端仍為小室,四壁軒敞,無戶無牖。統計上下共四層,高逾二丈以上,人過其下,仿佛身到西域也。香妃晏居,每憶家則登樓南望,以慰幽思。故民俗呼為“望家樓”雲。辦事處之南部,為禮拜寺。系同時建,有碑記事。

被毀經過

寶月樓南面原有長牆一段,民初將接近樓南之一段拆去,現出該樓之全部,改名新華門項城當政,辟中南海為總統府,是門即為政府之大門也。與此門遙遙相對者,即回回營清真寺之喚拜樓也。洪憲稱帝後,袁氏每於深夜尚留“居仁堂”府邸辦公,時間遠處有高聲誦經者,留意細聆其聲乃發自南方。袁每聞此似歌非歌之悲壯音調,毛髮豎立,競不寒而慄,後始知是回回營清真寺教師晨禮在高聲誦念邦歌。
當時回回營清真寺教長為現任教長馬雨亭的祖父馬恩榮阿訇。馬氏一族,為新疆阿克蘇(即今溫宿)籍,乃係隨香妃來京之纏回。自回回建設寺始即寓居於此,歷代族人,多任該寺教長。民初袁

後建的花牆後建的花牆
氏昏於風鑒,有謂回回營清真寺直對政府為不利者,隨派員與馬恩榮阿訇接洽覓地遷移寺址。馬因事出非常,曾數度召集該寺管事鄉老及西北同鄉開會討論。結果以該寺為本市有關西北纏回之禮拜寺,且有二百餘年之歷史,文化、宗教、古蹟等等之特殊,地另建,非所同意。不料袁氏以未得回民之光可,惱羞成怒,競以辟開新路為名,派員工數十百人,將此寺正門、邦歌樓、大殿完全拆毀無存。還在新華門對面建起一溜灰色花牆,以遮擋路南的破舊兵營和回民房舍,將清真寺正門徹底封死,這段遺蹟就此堙沒在於歷史歲月中。

古蹟遺存

山門卷拱石

東安福胡同內還殘存著一塊完整的清真寺南面的寺門卷拱石,上面雕的是皇家寺廟卷拱石常有的“不斷蓮”圖案。卷拱石雕工異常精細,按重建時清真寺的實力,恐怕沒有條件雕刻那么精美的卷拱石的。對比老照片,原來北向大門的卷拱也是這種花紋,這應該是當年把北門拆下的卷拱石移到了南門,重新利用。南門是一個單開間歇山頂的小寺門,不出意外的話,南門就是現在卷拱石的位置。

清真普寧寺碑

乾隆御製“清真普寧寺碑”,新中國成立後一度被埋於地下,後來被文物部門收藏,現存於歷代帝王廟東側。由皇帝親自題額、撰文的清真寺碑僅此一塊。碑文附於之後 :
“為天下共主,俾阻退逖聽,壹票我約束,而後戎索所屆,風氣莫敢以自私、尚已。顧在昔寄象鞮譯之掌,必與之達志通欲,其教不易其宜,厥旨豈相戾哉?蓋惟極天下之不齊以致其大齊,而觀化者益臻於無外。考前史,回紇自隋開皇時始入於中國,至唐元和初,偕摩尼進貢,請置寺太原,額日大雲光明,實為禮拜寺所由來。然其致之也,或以假師以通市,於納土服屬我甿我隸之義故無當焉。朕寅承天地祖宗鴻庥,平準噶爾,遂定回部各城。其伯克霍集斯、霍什克等並賜爵王公,賜居邸舍。而餘眾之不令回其故地者,成居之長安門之西,俾服官執役,受旅處,都人因號稱回子營。夫齒繁則見龐,類辨則情渙,思所以統同合異,使瞻聽無奇袤,初不在辟其教而揉矯之也。且準部四衛拉特內附,若普寧寺,若固爾札廟,既為次第創構,用是寵綏,回人亦吾人也,若之何望有缺耶!爰命將作支內帑羨金,就所居適中之地,為建斯寺。穹門塏殿,翊廡周阿,具中程度。經始以乾隆癸未清和吉月,浹歲落成。回眾以時會聚其下,輪年入覲之眾伯克等無不歡欣瞻拜。詫西域所未曾睹,問有叨近日之榮,而兼擅土風之美,如是舉者乎?成鞠虞挊曰:然。復重諗之曰:爾回之俗,向惟知有魯斯訥墨,今則朔奉朝正矣。

清真普寧寺碑清真普寧寺碑
向惟知有騰格,今則鑄頒泉府矣。越及屯賦覲饗諸令典,其大者靡弗同我聲教,而國家推以人治人之則,更為之因其教以和其眾,揆諸萬舞備銅繩之技,九賓綴頭之班,此物此志云爾。其誰日不宜!乃為之記而系以銘。孰為天方?孰為天堂?花門秘剎,依我雲闖。厥城默伽,厥宗墨克,派哈帕爾,傳依鐵勒。經藏三十,咨之阿渾,西向北向,同歸一尊。珉城柟梁,司工所作,會極歸極,萬邦是若。
乾隆二十有九年,歲在甲中仲夏之吉,御製並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