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轍及詞語彙編

《北京十三轍及詞語彙編》,作者張善曾,是他多年藝術實踐的總結,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書中按照轍韻匯集了大量的字、詞語、句子,的確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它對於曲藝寫作者會有幫助,對於推廣國語也有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北京十三轍及詞語彙編 北京十三轍及詞語彙編
張善曾先生出身於詩書之家,少年好學,酷愛寫作。1952年參加曲藝團,從事創作和表演。幾十年來,經常有力作問世。如今雖已人耄耋之年,但仍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精神可貴,實為青年同志之榜樣。
張善曾先生年輕時曾向羅常培、吳曉鈴等先生問學,受益匪淺;工作中又感覺轍韻知識對於寫作幫助很大,於是萌生了編一本轍韻知識和詞語彙編的想法。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不顧年高體衰,不管寒冬酷暑,長期堅持到圖書館蒐集資料,找朋友探討,歷經十幾年的努力,終於寫成了本書。如今書要正式出版了,實在可喜可賀。
張善曾先生編的這本《北京十三轍及詞語彙編》,是他多年藝術實踐的總結,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書中按照轍韻匯集了大量的字、詞語、句子,的確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它對於曲藝寫作者會有幫助,對於推廣國語也有作用。
相信讀者讀到這本書後,會從中受到啟發和幫助,也不會忘記這位老者的貢獻。

編輯推薦

一位八旬老人的嘔心瀝血之作,一部含古納今的音韻專著。

作者簡介

張善產,筆名木公,1922年生於北京市,祖籍浙江建德。北京外國語專科學校外科畢業,北京業餘藝術學校第一期導演班畢業,1952年拜於曲藝沙書(家傳),並在1995年崇文區藝術節上獲獎。北京市第一文化館宣教幹事,北京市第一屆戲曲編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曲藝三團創作組組長,全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曼殊(滿族)書畫院成員,曲藝家協會會員。入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目錄

前言

一 合轍押韻篇
(一)什麼是合轍押韻?合轍押韻有什麼作用?
(二)歷代有哪些講轍韻的書籍?內容是什麼?
(三)北京十三轍的來源。推廣套用十三轍在今天有什麼重要意義?
(四)北京十三轍包括哪些轍韻及其劃分?(北京十三轍明晰表)(五)怎樣牢記十三道轍、十三轍歌訣和十三轍岔曲?
(六)北京十三轍適用於哪些地域?適用於哪些文學形式?
(七)北京十三轍有寬窄之分,應該如何運用?
(八)平上去人四聲和北方地區的四聲怎樣區別和套用?
(九)在運用十三轍中平仄聲怎樣安排?
(十)合轍押韻應該押在句子的什麼位置上?
(十一)“五方元音”開口音、閉口音京劇四呼與文學內容形式的關係(十二)國語中的“兒化”和“小轍兒”
(十三)運用十三轍寫戲詞、鼓詞、歌詞等韻文時應注意些什麼?
(十四)實用十三轍,怎樣去葉(xie)韻找轍?
(十五)京劇中上口字、尖團字與十三轍的關係
(十六)怎樣吟誦舊體詩,應為怎樣一種情調和腔調?
二 詞語彙編
(一)發花轍
(二)梭波轍
(三)乜邪轍
(四)衣期轍
(五)姑蘇轍
(六)懷來轍
(七)灰堆轍
(八)遙條轍
(九)由求轍
(十)言前轍
(十一)人辰轍
(十二)江陽轍
(十三)中東轍
兒化字音(小轍兒)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